温暖的憧憬
短短700米,夏风铃要走40多分钟。但她不想放弃,因为她认同老伴的话,锻炼才会使肌肉萎缩变慢,否则就是等死
去年8月,谢晓菲发现自己已经怀孕3个月。要不要把孩子生下来,这是一个困难的选择题。
做人流?医生说,对于她现在的身体,人流比分娩伤害更多。
生下来?且不说能否顺利分娩,就连挺着大肚子怎么生活,谢晓菲心里都没底。
谢晓菲最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小孩生下来。嚼不动大块的肉,就煲成汤喝下去;吃不下米饭,就熬成粥吞下去。看着肚子一天天变大,她内心无限欢喜。
今年5月,谢晓菲即将分娩,医院所有妇科医生都聚在一起商量对策。病人实在太特殊了,没有人可以肯定,孕妇和小孩是否能活着走出手术室。
手术室外,所有人都紧握拳头,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手术室内,谢晓菲坦然地笑着。对生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强烈到可以突破生命的极限。
经剖腹手术,一个六斤六两的男婴降临人世。就在手术室想起男婴的哭声时,谢晓菲也哭了。
“每天……我就坐着……看他笑……我也笑……有他在……真好。”孩子的出生给谢晓菲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内疚,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因为身体动弹不得,晚上起来帮孩子加盖被子、换尿布这些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她都做不到,而且每天晚上陪伴小孩入睡的也是保姆。
谢晓菲担忧,要是有一天自己离开人世,儿子怎么办?为此她曾请求前夫一次性赠予她一笔离婚费,但遭到拒绝。
谢晓菲的QQ签名是“明天会更好”,这是她用唯一灵活的左手食指,逐个字母地“摁”出来的。
在儿子出生前,11岁大的女儿给了谢晓菲生活的信念。有一次,她对女儿小姚转述医生的判决书,“活不了5年”。女儿反应很大:“瞎说,我要拿板砖拍死他。”为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必须要活下去。
现在,谢晓菲每天都会在阳台上晒晒太阳,听听女儿讲她在学校的故事;还可以坐在电脑前,上网给孩子买礼物。虽然生活不方便,但她还是呼吸着这个世界的空气,“我无法想象死亡。”
谢晓菲一直在憧憬:她服用特效药治好病,能拿稳菜刀做饭,也能握紧方向盘开车。她希望自己可以在下午5点前开车到学校接回女儿小姚,然后亲自下厨做女儿最喜欢吃的红烧鱼,当然还包括给小儿子换尿布。
深圳中原人红十字会会长李庆彬,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救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样本估查,广东约有3000名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他们应该得到有效的救助。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内地只有南京市将此病纳入大病医保,我们呼吁广东省的相关部门,能尽快研制相关救助措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每一个运动神经元患者都清楚地知道,病程不可逆,但生活总需要点盼头,希望不能灭。
在番禺某小区花园,只要天气晴朗,都会有一位阿姨在“学走路”,那是老郭搀扶着夏风铃散步。短短700米路程,夏风铃得走40多分钟,异常艰辛。但她不想放弃,因为她认同老伴的话,“锻炼才会使肌肉萎缩变慢,否则就是等死。”当被问及心愿时,夏风铃毫不犹豫地写道:带上老伴,出一趟远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记者 梁文悦 实习生 黄汉城 摄影:记者 肖雄)
(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