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国家队”:万事皆能 惟不言弃
随着南海问题逐步升温,其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2002年,唱了6年“空城计”的海南南海研究中心终于得到4个专职编制。但即便如此,国内南海研究队伍“老、散、偏”(即研究队伍老化、力量分散、偏重历史学科)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任怀锋是研究中心第一获得正式编制的专职人员,他当时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参加、筹划、举办各种学术会议。任怀锋说:“我们一两个人就能组织一场学术会议,但很显然,那时国内整体的南海问题研究格局难以对总体外交形成有力支撑。”
面对这一情况,吴士存看到了问题,更看到了机遇,心中又酝酿起一个构想:能否在海南南海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南海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的南海问题研究智库,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呢?
这一构想得到了外交部、海南省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一个由海南省提交的、将海南南海研究中心升格更名为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报告递到国家有关部委。
一个学术机构升格及更名,看似简单的过程背后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历程,困难和挫折中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领悟到。海南南海研究中心是一个隶属地方的研究机构,若要冠以“中国”字头,变成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审批程序相当复杂,需要协调外交部、发改委、中编办、海洋局等多个中央部委,而一些专业部门虽然总体支持,但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对类似机构升格的工作相对陌生,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够明晰。所以,海南省递交的申请在中央部委间重复着递交、修改、再递交、再修改。
吴士存已经记不清这一期间一共跑了多少趟北京,每推进一步都需要做大量的解释、说明、沟通、协调工作,这曾使他满腔的热血几度险些冷却。但好在内心中对南海问题研究的那份执着从未动摇,不断呼唤着:“再多坚持坚持。”
在部委研究的最后阶段,最初意见是以“中国(海南)南海研究院”或“中国?海南南海研究院”的名义成立。但“倔强”的吴士存得知消息后,认为中国与南海具有政治上的不可分割性,部分东南亚国家曾试图把两者割裂开来,将南中国海改称为“东南亚海”,所以我们自己更不能把“中国”与“南海”人为隔离开。于是,再次说服海南省领导向国务院力陈利弊。
经过难捱的等待,功夫不负苦心人,中央有关部委最终采纳了海南省的意见。2004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海南南海研究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南海研究院,升格为正厅级事业单位,在政策和业务上接受外交部和国家海洋局的指导。这个更名过程前后整整耗时近3年时间。
对于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曾协助吴士存处理相关事务的海南省外侨办调研员韩佳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元旦,韩佳被安排当日值班。来到办公室后,她发现吴士存前一天在她办公桌上留了一张字条,请她代发短信向研究院同仁祝贺新年,并请她在最后附上8个字与大家共勉:“万事皆能、惟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