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華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上)

![]() |
249 唐新華 |
![]() |
250 黃思鎮 |
![]() |
251 黃黎明 |
![]() |
252 盛恩利 |
![]() |
253 崔譯文 |
![]() |
254 崔 蘊 |
![]() |
255 商思秋 |
![]() |
256 梁 強 |
![]() |
257 彭鬆輝 |
![]() |
258 彭勇祥 |
![]() |
259 甄利民 |
![]() |
260 路興路 |
![]() |
261 簡楊陽 |
![]() |
301 萬其珍 |
(上接第十五版)
249 唐新華
唐新華,男,白族,1967年1月生,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關街道河畔社區居民。
唐新華左眼失明,但有一顆閃亮的愛心。遇到有人水中遇險,他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先后3次成功救起溺水者,挽救了5名群眾的生命,用義舉詮釋人間大愛。
2014年6月4日,唐新華在西洱河的興盛大橋附近游泳,突然聽到水中有人喊“救命”。他向呼救方向看去,隻見兩個年輕人抱在一起,拼命掙扎。他拿起救生圈快速游向溺水者,卻發現水平面上已經看不到人。他心頭一緊,立即扎進水中尋找。過了一會兒,他感到右手摸到了什麼東西,急忙抓住,原來是一個人的手。唐新華奮力將其拉出水面,感到很沉,仔細一看,兩個溺水者還抱在一起。他把救生圈推到其中一人胸前,抓著他的腰推上救生圈。這時,一名游泳愛好者游過來,又遞給他一個救生圈。唐新華把救生圈塞給另一名溺水者,叮囑他“抓穩了。”隨后,又一名游泳愛好者趕到,三人齊心合力將溺水者救上岸。經過基礎救護,兩人脫離生命危險,唐新華悄悄離開了。
下水三分險,為確保救援成功,唐新華進一步熟悉周邊水域情況,學習掌握更多救援技能。2015年9月8日,洱海水面突然風力加大,波翻浪涌。唐新華剛剛上岸休息,就聽到有人高喊“救命!”他抬頭一看,離岸30多米的水中,有兩個人正被風浪推向深水區。緊急關頭,唐新華一邊讓人向溺水者方向拋救生圈,一邊迅速跳入水中,奮力游到溺水者旁邊。由於風浪很大,給救援增加了難度。他抓住其中一人的左手,把救生圈塞到溺水者的胸口下。這時,另一名游泳愛好者也趕到,協助穩定另外一名溺水者的情緒,慢慢游向岸邊。回到岸上,直到二人身體都恢復了,他才悄然離開。2018年6月18日,唐新華在附近水域再次將1名溺水者成功救上岸。
唐新華榮獲雲南省道德模范稱號。
250 黃思鎮
黃思鎮,男,土家族,1998年12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91917部隊上等兵。
作為一名新時代軍人,黃思鎮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置於首位,勇闖火海,不懼危險,用堅毅的臂膀挽救兩條生命。他悄然而退,不計功名,把偉岸身影印在清江兩岸,用行動譜寫一曲“90后”見義勇為的青春之歌。
時至今日,鄭家安、鄭之初父子倆回憶起2020年家裡發生火災時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但更充滿感激。鄭之初時常從手機裡翻出照片,指著一名身著軍裝的小伙子說:“這就是我們父子倆的救命恩人黃思鎮。如果那天不是他,我們現在就不可能坐在這裡……”
2020年9月23日,即將結束休假准備返回部隊的黃思鎮,專程去給爺爺掃墓。上午7時,當他駕車途經湖北恩施建始縣景陽鎮鄭家坦村時,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黃思鎮立即下車查看,發現公路坎下一處民房發生火災,濃煙滾滾,火勢一下子躥上屋頂,並隱約聽見有人在屋內呼救。情況萬分危急!他馬上靠邊停車,義無反顧地快速沖向火場。此時火勢已經非常凶猛。在濃煙中,黃思鎮快速搜尋,發現一名老人昏倒在地,迅速背起老人逃出火海。在隨后往外搶運糧食的過程中,他發現還有一人被困屋內,可此刻大火完全封住樓梯。他不顧個人安危再入火海,使出渾身力氣連拉帶拽將被困人員救到安全地帶。
在景陽消防等救援人員及周邊群眾共同努力下,大火終被扑滅。這時被煙熏得喘不過氣來的黃思鎮,才發現自己腹部等多處受傷。他忍著腹部疼痛,一聲不吭,悄悄離開現場。事后,當地群眾以車牌號為線索,才查詢到救火不留名的英雄名字叫黃思鎮,是一名現役軍人。黃思鎮說:“作為人民子弟兵,見義勇為是自己的天職!”
黃思鎮榮立二等功1次,入選“湖北好人”。
251 黃黎明
黃黎明,男,漢族,1967年8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婁底市廣播電視台主任記者。
打擊違法犯罪,他奮不顧身,始終奔跑在第一線﹔遭遇飛來橫禍,他舍己救人,把危險留給自己﹔大學生身陷傳銷,他冒險解救,搗毀傳銷窩點﹔偶遇扒手,他拖著殘腿緊追不放,智勇擒拿。35年來,黃黎明13次見義勇為,抓獲或協助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近300人,被譽為“編外警察”。
2010年1月1日,黃黎明在黑龍江乘坐的大客車遭遇車禍。他顧不上自己多處受傷,立即組織大家救助傷員。一把椅子砸中黃黎明左腿,他疼痛倒地。大家施以援救,黃黎明卻說:“先救別人!”救護車轉運傷員時,黃黎明又主動讓其他人先走,自己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冰天雪地裡等了一個多小時,最后一個被送往醫院。由於自救及時,乘客無人死亡,但黃黎明卻是受傷最重的一個,經鑒定為四級傷殘。
2014年10月8日,黃黎明接到湖北荊州市民老戎求助,他讀大學的女兒被騙入傳銷窩點。黃黎明二話沒說,開著私家車帶著老戎尋找五天五夜,終於發現一處可疑出租房。黃黎明冒險敲開門沖進去,房子裡竟有12個人,他大喝一聲:“不許動!”並抓住准備奪門而逃的嫌疑人。誰料他拼死反抗,黃黎明胳膊被扭傷,仍使出全身力氣將其制伏。老戎終於找到被控制102天的女兒。近年來,黃黎明協助警方搗毀傳銷窩點30多個,解救被騙人員200多人。
2021年3月4日,黃黎明乘坐的公交車在等紅綠燈,他透過車窗看到,路邊一男子偷走了一女子的手機。他立即請求駕駛員打開車門,下車追趕。隨后扒手擠進人流擁擠的醫院。當扒手回頭看到黃黎明,他裝作打電話,使扒手放鬆了警惕,趁機沖上去,緊緊箍住其脖子,大喊:“抓扒手!”他在保安協助下,最終將扒手摁倒在地,當場搜出被盜手機和刀片等作案工具。現場群眾紛紛拍手叫好。
黃黎明榮獲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湖南省先進工作者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52 盛恩利
盛恩利,男,漢族,1973年9月生,中共黨員,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眉山市彭山供電分公司謝家供電所台區經理。
為了救人,盛恩利不顧自身安危,5次沖進無情的火海,3次跳進湍急的水流,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見義勇為高尚品格,被譽為“水火英雄”。
2020年3月28日,彭山區公義鎮街道一戶居民家中突然失火,104歲的康婆婆被困於二樓火海中。此時正維修自家房頂的盛恩利立即放下手中的活直奔火災現場。他在濃煙中沖上二樓背起倒地的康婆婆,把老人轉移到了樓下安全的地方,安頓好后第二次沖進了火海,爬上樓頂揭掉屋頂的瓦片,硬是空出了1米多寬的防火隔離帶,控制住了火勢的進一步蔓延,為消防救援贏得了時間。
見義勇為已經融入他的生活,成為一種習慣。1998年夏天的一天,一名17歲的孩子一個猛子扎進公義鎮通濟堰裡,被河底尖利的東西劃破了腿,劇烈的疼痛讓他不停掙扎。恰巧路過的盛恩利將其救上岸,並脫下衣服為他綁扎傷口。2000年的一天,一名14歲的孩子在通濟堰河邊摘野果時,不小心掉進湍急的河流裡,正在河邊維護電力線路的盛恩利連忙跳入河中,奮力將他救起。2015年6月的一個傍晚,一戶人家家中失火,當時家中隻有兩位老人,盛恩利正巧在附近,聽到呼救聲后二話不說沖進火場,組織周圍居民有序滅火。等到消防車到達現場后,盛恩利已然消失在人群之中。2020年8月,彭山遭遇特大暴雨洪災,他第一時間沖在洪災最前沿,挎上電工包,逆流搶險保電,協助政府轉移受災群眾。
盛恩利榮登“中國好人榜”。
253 崔譯文
崔譯文,女,漢族,1999年2月生,中共預備黨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
面對凶徒冰冷的尖刀,為了保護同學,崔譯文挺身而出,身中8刀。崔譯文見義勇為的壯舉感動全社會。
2019年3月10日晚上9點左右,崔譯文和同學小梁晚自習后結伴回寢室,一男子持尖刀緊跟在后。崔譯文知道凶手的目標是小梁,認為不會對自己下手,便用力將小梁推開,大聲叫她快跑,自己擋在前面為小梁爭取逃跑時間,沒想到卻被男子猛刺兩刀。男子很快追上小梁,小梁身中多刀倒在血泊中。崔譯文顧不上疼痛,捂著傷口掙扎起身,用自己的身軀緊緊地護住小梁,自己再次身中多刀,鮮血直流。男子丟下尖刀逃離現場。
此時已經渾身是血的崔譯文,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受傷嚴重,始終緊握住小梁被劃傷動脈的手臂幫其止血,一直等到醫護人員趕來。在搶救室內,崔譯文多次要求先搶救重傷昏迷的小梁。經檢查,小梁身中16刀,如果不是崔譯文用身體擋在前頭,后果不堪設想。而崔譯文身中8刀,其中有3處為貫穿傷,她的肝被捅穿,膽囊被刺傷,胸腔、腰腹、手臂各有深深的傷口,胸口到腹部還有一道長達17厘米的傷口。崔譯文在ICU搶救了3天才轉危為安。
回憶起自己的舉動,崔譯文說:“我是軍人的孩子。我知道,如果我不沖上去,她可能會死。”勇敢背后是家風傳承,父親崔宏偉也曾為救戰友身受重傷,父親一直是崔譯文引以為豪的榜樣。
瘦弱身軀蘊含巨大勇氣,崔譯文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勇敢與擔當。如今,她已康復,回到校園。她在家鄉浙江寧波奉化成立崔譯文繪星志願服務隊,為抗擊疫情、幫困助殘、關愛老兵等公益事業凝聚力量、奉獻自己。疫情期間,她主動報名參加社區防疫志願服務,數十天堅守一線,挨家挨戶開展摸排登記等工作。
崔譯文榮獲全國最美大學生稱號,被授予浙江青年五四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254 崔 蘊
崔蘊,男,漢族,1961年8月生,中共黨員,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副主任。
崔蘊從事航天事業30多年,始終堅守“航天夢”,全身心投入到火箭裝配工作中。為保住價值數億元的國家資產,他多次不顧生命危險,參加發射前搶險。作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總裝第一人”,他用生命鑄“箭”,是沖鋒在前、敢為人先的“大國工匠”。
1990年7月12日,我國首發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發射前,助推器突然出現泄漏,如不迅速採取措施,將會造成巨大損失。此時,助推器發動機艙裡已充滿有毒氣體四氧化二氮,搶險就意味著九死一生。崔蘊主動請纓報名參加突擊隊,義無反顧地沖進去開展搶險作業。他很快找到“惹禍”的密封圈,但密封圈已被腐蝕透了,稍微一擰,四氧化二氮像水柱一樣噴出。崔蘊強忍痛苦、繼續操作,最終排除故障,保住火箭,自己卻陷入重度昏迷,生命危在旦夕。后經多次搶救,崔蘊死裡逃生,但75%的肺部因毒氣腐蝕而被切除。火箭發射成功的消息傳來時,這個從沒被傷痛擊倒的漢子流淚了。那一年崔蘊29歲,是搶險人員中最年輕的一名。
火箭發射倒計時過程中,需要隨時做好應急准備。每當這時,崔蘊都會主動請求擔任搶險隊隊長,他說:“干火箭,交不起學費,尤其是射前搶險,稍有閃失,都會付出血和淚的代價。這幫孩子年輕經驗少,我帶著,也能放心。”就這樣,他猶如“定海神針”一般,帶領年輕隊員在火箭發射塔架上恪盡職守、舍生忘死,每次都堅持到火箭發射的最后一刻。
今年4月26日,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天和核心艙倒計時51小時,火箭單向閥突發故障,不能關閉。年近六旬的崔蘊再次請戰,進艙指導操作。艙內空間狹小,隻能半蹲操作,他和年輕隊員一蹲就是4個小時,最終順利排除故障,發射如期進行並取得圓滿成功。
崔蘊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中國質量工匠、天津市道德模范等稱號。
255 商思秋
商思秋,男,漢族,1964年7月生,中共黨員,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一條山鎮泰玉路社區居民。
商思秋退伍不褪色,多次不顧自身安危,緊急時刻挺身而出,7次在引黃大渠裡勇救14人,不事張揚、不圖回報,譜寫一曲動人心弦的正氣歌。
2011年7月初的一天中午,一位父親領著兒子和女兒在引黃大渠邊散步。9歲的兒子不慎滑入大渠,父親救子心切,跳入水中施救,結果自己也陷入危險之中,岸上的女兒大聲呼救。商思秋聽到呼救聲,沒有絲毫猶豫,急忙起身沖出家門,及時將落水父子救上岸。這是他第一次救人。此后,他就特別留心大渠和周邊的動靜,隨時准備著救護落水者。
2012年4月的一天,晚上10點左右,有3個小孩掉入大渠。當時的商思秋因車禍導致胸椎骨骨折,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但當他得知險情后,還是立即拿起一根鋼管跑到大渠邊,用了40多分鐘,奮力把3個孩子全部拉上岸來。同年6月的一天晚上,他又救起1名因騎車跌入大渠的鐵路職工。
2015年7月14日中午,商思秋聽見外面呼喊“救命”,又一次奮不顧身沖出去救人。他先用竹竿快速救起2名學生,還有1名學生已經昏迷並逐漸沉底。危急時刻,商思秋來不及多想,扔掉竹竿跳入水中,順著水流方向邊游邊摸索尋找。經過一番艱難搜救,最終找到落水學生,並將其推拽上渠沿。看到學生已經因嗆水而處於休克狀態,商思秋顧不得休息片刻,對其實施心肺復蘇。幸虧搶救及時,孩子終於醒過來。
2015年8月的一個深夜,一對夫妻因家庭矛盾鬧別扭,丈夫跑在前面跳進大渠尋短見,妻子在后面追著大喊“救命”。商思秋聽見呼救聲,連忙沖出去,跳入大渠救人。可被救者很不配合,商思秋隻好邊施救,邊苦口婆心地給他講道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他救上來。
商思秋榮獲甘肅省道德模范、隴原最美退役軍人等稱號。
256 梁 強
梁強,男,漢族,1974年7月生,中共黨員,四川省遂寧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
探親歸隊途中,長途汽車突發大火,梁強挺身而出,在危難關頭以己身之“危”換得了群眾之“安”。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生命至上的理念。
1995年3月21日,梁強乘坐長途汽車探親歸隊。由於駕駛員違章操作,用半截汽車內胎從加油站買來滿滿一袋汽油,對拋錨的天然氣汽車直流供油引發大火,濃煙烈火瞬間彌漫了整個車廂。在全車27名乘客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他毅然沖上前去,搶過熊熊燃燒的油袋,撞碎車窗,跳出車外。群眾得救了,國家財產保住了,而他卻身負重傷,全身燒傷面積達85%,其中60%為三度燒傷,並伴有嚴重吸入性呼吸道燒傷,最終落下了傷殘。梁強的見義勇為事跡在部隊廣為流傳,大家交口稱贊。
在工作中,梁強懷著對人民的深情傳遞大愛。20多年來,他為部隊官兵、地方黨政干部、學生和群眾作事跡報告、國防教育輔導300多場。他還拿出自己工資累計10余萬元幫助貧困學生、孤寡老人、受災群眾和困難官兵。2015年,他擔任遂寧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負責扶貧工作。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堅持帶著工作隊走村入戶,貧困戶的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幾年下來,他成了村民們的知心人,幫扶村也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
梁強榮立二等功2次,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自強模范、四川省舍己救人愛民英雄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57 彭鬆輝
彭鬆輝,男,漢族,1983年8月生,福建省漳州市名安工貿有限公司生產主管。
面對凶惡歹徒,他不顧自身殘疾挺身而出﹔面對銳利匕首,他負傷忍痛堅持到最后一刻。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彭鬆輝直面人生的苦難,打磨堅毅的品質,在關鍵時刻憑借浩然正氣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7歲時,彭鬆輝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以致右腿落下四級殘疾,無法正常行走。但他從未自暴自棄,反而勇敢地承受生活的考驗,磨礪出堅毅果敢的優秀品質。2019年12月23日14時30分,一個歹徒持刀竄入石亭鎮一家珠寶店內實施搶劫。店主在抵抗中摔倒,右臉被利器劃傷,大聲呼救。此時,正在隔壁鞋店購物的彭鬆輝聞聲立即跑出來,沖到珠寶店門口,隻見歹徒右手持有尖刀,正與店主搏斗,地板上散落著鐵錘和菜刀,店主已經滿臉是血。
彭鬆輝不顧自身殘疾,迅速向歹徒猛扑過去,奮力奪下其手中尖刀。歹徒惱羞成怒,狠狠將彭鬆輝摔倒在地,企圖騎車逃跑,又被恢復活動能力的店主拉住,也摔倒在地。彭鬆輝趕忙上前緊緊抱住對方雙腳不放,讓他沒有站起來的機會。經過一番搏斗,彭鬆輝趁著坐在歹徒背上的機會,用店主拿來的皮帶合力將其雙手捆住,直至交給聞訊趕來的派出所民警,然后悄然離開。在回工廠的路上,彭鬆輝才發現右手拇指已經流血,左手擦破了皮,膝蓋也受了傷,鞋子、衣服也都破了,而他只是默默回到住處換好衣服繼續上班。
當派出所在網上發布視頻,發動廣大群眾尋訪這位見義勇為的市民時,人們才發現這位挺身而出的青年正是彭鬆輝。他的事跡被報道后,公司獎勵他5000元,但在得知公司員工宿舍需要修繕時,他二話不說拿出獎金用於購置裝修材料。彭鬆輝就是這樣一個心地善良、胸懷正義的人,一次義舉折射出這位年輕人身殘志堅、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
彭鬆輝榮獲福建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
258 彭勇祥
彭勇祥,男,漢族,1973年9月生,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五龍廟社區個體經營者。
面對特大洪水,彭勇祥不顧個人安危,緊急時刻挺身而出,幫助群眾撤離,勇救落水者。
2020年8月19日,重慶遭遇115年來最大洪水,長江黃桷坪段最高洪峰水位192.28米。彭勇祥自願加入黃桷義工防汛小分隊,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巡查重點區域。逐戶預警時發現有居民未搬離,他第一時間幫忙運送貴重物品,護送居民撤離到安全區域。次日清晨,休息不到4個小時的彭勇祥發現1名落水男子趴在浮筒上,馬上要被湍急的江水卷走。距離男子不到100米的地方,是一處被淹沒的鋼材料場,周圍全是亂流、漩渦,以及無數漂浮物。萬分危急之時,彭勇祥孤身駕船前往救援,一邊操控船隻,一邊伸出一根長長的竹篙。此時,江水更加湍急,男子多次被水中硬物撞擊,小船與男子的距離拉開了,在洶涌大江中顛簸更加厲害,隨時有翻覆的危險。彭勇祥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加大馬力讓船隻快速沖進亂流,大喊一聲“接住!”落水男子使出最后的力氣奮力在水中一躍,抓住了竹篙,成功獲救。
這已經不是彭勇祥第一次救人。1994年夏天,彭勇祥第一次在長江裡救起溺水者,從此開始了救援行動。27年來,他一直默默參與水上搜救工作,共計救起落水者20多人,不求回報。
彭勇祥榮登“中國好人榜”。
259 甄利民
甄利民,男,漢族,1966年10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汾陽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
數次面對群眾溺水險情,甄利民臨危不懼、奮不顧身,冒著生命危險全力施救,落下殘疾也無怨無悔,彰顯“沖鋒在前、舍我其誰”的大義擔當,被群眾稱為人如其名的“平凡英雄”。
2019年12月26日,天氣寒冷。13時許,兩名少年不慎滑入城北禹門河。當時,河裡已大面積結冰,水深3米多。路經此處的甄利民不畏寒風刺骨,縱身一躍跳入水中,奮力向落水者游去。靠近目標后,他一把拖住其中一名溺水者,拼盡全力快速朝岸邊游去,在岸上一位市民幫助下,將少年托舉上岸。這時,另一名少年仍在河裡,處境十分危險。甄利民盡管被凍得面色青紫,身體多處被冰凌劃傷,但始終隻有一個想法:趕快把另一個孩子救上來!他再次跳進冰河,用頭把即將沉入水底的少年頂出水面,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把第二名落水少年救到岸邊。然而,上岸后的甄利民卻癱倒在地,傷口也血流不止。因為在冰冷河水中浸泡時間太久,他的左腿部膝蓋關節嚴重變形,兩腿長短相差3厘米,落下終身殘疾。他冒險救人的事跡,在當地廣為傳頌。
甄利民不顧個人安危、英勇跳水救人,並非第一次。2016年5月,在一次橫渡母親河活動中,同行的一個朋友在試游時不慎被河水沖走。甄利民發現險情后,急忙與其他人乘坐快艇前去救援。到了落水者附近,卻發現在快艇上無法抓住落水者,一時不能有效施救。此時,落水者逐漸體力不支。危急關頭,甄利民毫不猶豫,跳入湍急的黃河水中,在其他兩名朋友幫助下,一起把落水者救上來。
甄利民還有多次救人事跡,最早的一次可以追溯到1988年。當時還在呂梁師專讀書的他就曾冒著生命危險,跳入4米多深的水潭,救起一名落水兒童。他在1994年、2002年還分別參與救助遭遇車禍的2名群眾。
甄利民榮獲山西道德模范稱號。
260 路興路
路興路,男,漢族,2003年2月生,山東省濟南信息工程學校學生。
面對居民樓突發火災險情,路興路臨危不懼、果敢處置,沖入火場救出82歲老人,一邊撥打火警電話,一邊挨家敲門疏散,為整棟樓的居民開辟一條生命通道。
2020年4月14日6點30分左右,路興路在睡夢中被刺鼻氣味熏醒。警覺的他馬上起床,沿著氣味尋找,發現股股濃煙不斷從對門鄰居家冒出。失火了!路興路心中一驚,鄰居是一位獨居老人,老人這時在哪裡?會不會有危險?來不及細想的他,義無反顧地沖進老人家中。隻見廚房燃著熊熊大火,一陣燒焦味道扑面而來,還聽到老人微弱的呼救聲。“救人最重要!”他用最快的時間將老人轉移到安全地方,顧不得歇一口氣,又馬上拿出手機撥打119火警電話,清晰地報告火災地點和火勢情況。
緊接著,濃煙越發強烈,整個樓道都灰蒙蒙的,能見度極低。由於是早上,樓裡大部分居民還沒有起床。想到這裡,路興路又轉身沖進樓道中,挨家挨戶敲門。“著火了!著火了……”整棟樓響徹著他的喊聲。他一邊敲門,一邊為居民安排逃生路線,大聲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有序疏散。最終,樓裡所有居民全部轉移到安全區域。消防車趕到現場后,路興路顧不上疲憊,向消防員簡要說明情況,指明著火的具體樓層位置。最終,大火被扑滅,大家平安無事,路興路默默離開現場。
“感謝路興路同學在面臨危險時,能夠伸出援手,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事后,被救老人在感謝信中這樣寫道。
“那一刻,我沒有糾結和猶豫。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我還會做出同樣選擇!”路興路說。這次烈火營救不是偶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並不是他一時沖動。在學校,他品學兼優、遵規守禮、樂於助人、熱心公益,是老師的好助手、同學的好伙伴。看到同學有困難,他總會伸出援手,幫助別人卻從不張揚。在家中,他孝順長輩,是父母的好孩子。
路興路榮獲山東省道德模范稱號。
261 簡楊陽
簡楊陽,男,漢族,1991年1月生,陝西陝化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氣化分廠操作工。
簡楊陽面對突發山洪險情,不顧個人安危,義無反顧跳入洪流,往返兩次成功救出被困在河中央的2人,展現新時代青年人的勇義擔當,被譽為救人危難的“最美員工”。
2018年7月16日傍晚,石堤河因強降雨導致上游河道水位急速上漲,引發下游暴發洪水。有群眾大喊:“有游客被困在河中間了,趕快報警救人啊!”正在附近的簡楊陽聞訊趕來,看到洪水很快漫過整個河床,一名女子和一個小孩被困在河中央。那時,洪水也越來越大,被困2人隨時都可能被大水卷走。
要救人,最近的距離就是翻過岸邊一塊將近2米高的石頭。簡楊陽迅速爬上石頭,脫去上衣,縱身跳入河中,靠著石頭站穩。此刻,他距離被困2人約有5米遠,嘗試著慢慢向他們靠近。但是水流湍急,他剛走出一步,瞬間被洪水沖倒,泥水一下子嗆進他的鼻腔和嘴裡。此時,有人伸過來一根長2米左右的樹枝,簡楊陽抓著樹枝奮力爬起。他對被困女子喊道:“一定要堅持住,我這就過來了!”簡楊陽再次嘗試從湍急的洪水中摸索前進,弓腰半蹲、穩定重心,努力防止被洪水沖倒,一步步向前挪動。每一步都很艱難,但又是那麼堅定!岸上的人們都替他捏著一把汗。
最終,簡楊陽成功靠近2人。被困女子說:“先把孩子救上去!”簡楊陽抓住孩子的胳膊,一把拉到自己懷裡,安慰道:“抱緊我的脖子,叔叔帶你上岸!”他抱著孩子小心翼翼往回走,短短幾米,卻舉步維艱。把孩子救上岸后,水流更大更急,形勢更加危險。這時,岸上有人找來一條繩子,讓簡楊陽系在腰上,以防不測。情況危急之下,他不懼泥沙洪流,奮力靠近那名女子。突然,女子被河水沖倒,簡楊陽拼盡余力猛扑過去,一把抓住她的手,奮力游向岸邊。岸上群眾齊心合力,將二人拉上岸。
簡楊陽榮獲陝西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按姓氏筆畫為序)
301 萬其珍
萬其珍,男,漢族,1942年1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三裡鄉大沙河村村民。
隻因祖上傳下的一句承諾,萬其珍在百年渡口大沙河義渡26年,風雨無阻,分文不收,續寫萬家祖孫四代144年的“百年義渡”傳奇,被譽為“信義艄公”。
在恩施州建始縣與恩施市交界處,有個叫大沙河的渡口,渡船是連接兩岸農戶、學生、游客進出的必需交通工具。1877年,萬其珍的祖父萬作柱從江漢平原舉家遷到大沙河村。當地百姓熱情接納他們,還送了幾畝田地,這讓萬家人總想“為村民們做點什麼”。於是萬作柱造了條小木船進行擺渡,還許下諾言: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錢。
萬其珍從小就生活在大沙河,跟著父親及叔父學習了一手嫻熟的擺渡技術。1995年,第三代擺渡傳人萬其珍從叔父手中正式接過篙杆,也接過了萬家的承諾。和祖輩父輩們一樣,無論酷暑寒冬,還是深更半夜,隻要有人喊“過河”,萬其珍都會立即起身撐篙,“隻能船等人,不能人等船”。26年間,萬其珍撐壞了3隻船、幾十把竹篙。難得的是,雖然大沙河水時而淺約數尺,時而深過60米,但萬家撐船100多年來,從未出過一起安全事故。
萬其珍的言傳身教也深深地影響著子孫們。2006年,萬其珍不小心滑倒,摔壞了胳膊。痊愈后,在外打工的大兒子萬芳權不放心父親身體,決定回家接過篙杆,也承襲著萬家新的艄公之諾。
要問百年義渡靠的是什麼,萬其珍質朴地說道:“承諾了的事,就要堅持做到底。”如今已79歲的萬其珍,仍堅守在渡口,每次聽到村民的吆喝,就會像接到命令的老兵一般立即起身,解開船繩,起槳撐船。孫子萬秋林在耳濡目染之中,堅定信念,時刻准備接手成為新的“信義艄公”。
萬其珍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誠信之星”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下轉第十七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5日 16 版)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