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德耀中華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上)

2021年07月15日06: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8 巴才洛

  209 盧方建

  210 蘭郡澤

  211 尼瑪次仁

  211 旺久多吉

  212 朱海義

  213 劉 旭

  214 劉 鴻

  215 劉燕飛

 

  217 孫萬紅

  218 孫 剛

  219 蘇海東

  220 李 剛

  (上接第十二版)

  為施救附近污水井施工作業而身陷危險的工人,亢會元不顧個人安危進入管井施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勇氣和大愛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正義之歌。

  2020年6月28日16時許,正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黎安鎮海洋歡樂世界園內的污水井附近作業的亢會元,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救命”的呼喊聲,急匆匆奔向涉事井口,發現原來在污水井作業的2名工友不見蹤影。正當他准備下井救人時,一同趕來的工友見狀連忙阻止,並對亢會元說,“裡面已經沉了2個人了,很危險的,你一個人下去是不行的”。但亢會元此時此刻只是想著如何盡快把人救上來,並未考慮個人安危,隻留下一句話:“人命關天,一定要下去救人。”他迅速地將繩子綁在自己的腰部,奮不顧身地跳下井裡救人了。下井后發現繩子長度不夠,他毅然決定把繩子解開,在沒有任何防護裝備的情況下,忍受著嗆鼻的氣味潛到井底救人。聞訊趕來救援的其他人一直大聲喊著亢會元的名字,但再也沒有聽到他的回應。當人們最終把3人救出井外時,經搶救均已無生命體征。在這次意外中,亢會元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沖入污水井內救人,用自己的壯舉彰顯了見義勇為的優秀品質。

  亢會元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有著一副“熱心腸”。他獨自一人長年在外務工,隻要每次回家他都守在老父親的床邊,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在左鄰右舍眼中,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亢會元隻要能幫得上的,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幫一把。在同事眼裡,亢會元工作上兢兢業業,別人不願意干的苦活、臟活他都搶著干。工地上有時候搞不定的活他都能高效完成,“搞不定找亢會元”,是工友們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208  巴才洛

  巴才洛,男,藏族,1980年10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格爾木市消防救援支隊鹽橋南路特勤站站長助理。

  險情面前,巴才洛總是不顧個人安危、沖鋒在前,不論是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裡,見義勇為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

  他見難就救,有困就幫。2021年1月,格爾木的冬季寒冷刺骨。巴才洛正在河邊訓練時,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呼喊聲,原來是一個小女孩在冰面上玩耍突然掉進了冰窟窿裡,情況萬分危急。此時的巴才洛毅然挺身而出,用三根小樹干放在身下加大受力面積,匍匐在冰上,小心翼翼地前往小女孩受困點。寒冷的冰水已致使小女孩身體失溫,趴在冰窟窿邊上一動不動。冰上救人危險性很大、難度很高。巴才洛膽大心細,將小女孩緩緩拖上冰面,終於把小女孩成功救上岸。

  多年來,每當碰到群眾有困難時,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主動幫助。他為失去父母的孤兒籌募捐款2.6萬元,供其上學、生活﹔主動走進格爾木市長江源村,開展攜手共育“格桑花”結對慰問活動,幫扶2名貧困藏族學生,承諾將一直幫扶到他們考上大學﹔長期向長江源村民族學校送水濟困,捐贈愛心書包、圖書等,受到大家的交口稱贊。

  入伍22年來,巴才洛參加滅火救災和搶險救援1000余次,挽回財產損失數百萬元,搶救遇險群眾近500人,結對幫扶孤寡老人、貧困學生12名。二十二載堅守高原,二十二載默默奉獻,巴才洛始終傳承和弘揚著見義勇為精神。

  巴才洛榮獲全國滅火救援尖兵、青海省擁政愛民模范個人等稱號,被授予青海青年五四獎章。

  209  盧方建

  盧方建,男,漢族,1991年4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公安局蓮城派出所輔警。

  脫下軍裝穿上警服,盧方建時刻不忘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當鄰居家發生火災時,不顧生命安危,投身火海,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熊熊大火中成功救出被困的母子三人。

  2016年9月20日夜晚,黔西市蓮城某小區的陶某某家,因年幼的兒子不慎將未熄滅的紙巾丟進垃圾桶引起火災,火勢不斷蔓延。此時住對面樓上的盧方建正准備休息,忽然發現窗戶玻璃上映著熊熊火光。他立刻走到陽台上查看,發現對面六樓陶某某家中已是一片火海,當即朝著樓內大聲呼喊。

  正在熟睡中的陶某某被呼喊聲驚醒,發現家中早已濃煙滾滾,火舌亂竄,由於火勢迅速蔓延,母子三人被困在屋中難以逃脫。事不宜遲,盧方建囑咐妻子打電話報警后,隨即沖向事發地點,途中大聲呼喊,提醒樓內居民迅速撤離火災現場。

  盧方建沖進屋裡,在滿是火苗和濃煙的房間內找到被困的母子三人,他將毛巾遞給他們並囑咐他們捂住口鼻,隨后,一隻手抱起一歲多的小女孩,一隻手將另一個孩子的頭部盡可能壓低,讓陶某某拉住他的衣角,迅速往門外撤離。在其他群眾的接應下,盧方建安全地將母子三人救出火海。火場中,他把毛巾都給了別人,自己卻被煙火熏烤導致鼻血直流。但他仍然不顧自身安危,找來滅火器進行滅火,直到消防隊員趕到,火勢得以控制,才悄然離開。

  面對領導和同事的贊揚,盧方建說:“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輔警,在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危險時挺身而出,這是我的義務和責任。”

  盧方建榮獲貴州省道德模范、貴州省見義勇為英雄模范稱號。

  210  蘭郡澤

  蘭郡澤,男,滿族,2001年4

  月生,中共預備黨員,遼寧省撫順市龍興運輸有限公司職工。

  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緊要關頭,蘭郡澤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果敢機智,開吊車挽救了14人生命。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和弘揚雷鋒精神,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吊車俠”。

  2019年5月2日清晨,很多居民還在睡夢中,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南雜木鎮一幢7層居民樓突然起火,驚醒的居民慌張地在窗口呼救。當時,蘭郡澤正在不遠處的工地進行外牆施工,聽到呼喊,他立即把吊車開過來,在濃煙中操作吊車開始“一個人的救援”。

  蘭郡澤熟練地將吊車移到起火居民樓旁,握緊拉杆,向上伸長吊臂,將吊籃伸到樓上窗戶前,搶救三樓陽台上的董女士和她的兒子。待這對母子平穩落地后,他又把吊籃升到四樓。眼前的吊籃讓原本絕望的莽先生看到希望,一家人不到五分鐘成功脫險。

  火勢越來越猛,煙霧越來越濃,蘭郡澤視線被遮住,火苗灼烤著面部和雙手,濃煙嗆得喘不過氣來。他更加堅定地握緊方向盤,拉穩吊杆,沒有絲毫的畏懼和退卻。在聞訊趕到現場的父親指揮下,蘭郡澤繼續把吊籃升到五樓、六樓,迎著熱浪和濃煙一次次艱難地把吊籃靠准窗口……整個救援歷時40多分鐘,蘭郡澤救出14名被困群眾,年紀最大的79歲,最小的隻有12歲。直到趕來的消防人員將大火扑滅,蘭郡澤才放心,默默地開著吊車回到工地繼續干活。

  成功救人后,他一直在思考怎樣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2019年5月,蘭郡澤加入新賓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積極參與救援工作。2021年1月,他組建“吊車俠”愛心志願服務團隊,在他的帶動下,成員從最初的7人增加到58人,更多的人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目前已開展10余次公益活動。

  蘭郡澤榮獲遼寧省道德模范、遼寧省見義勇為英雄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11  尼瑪次仁

  旺久多吉

  尼瑪次仁,男,藏族,1983年7月生,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錯那縣支行保衛股股長﹔旺久多吉,男,藏族,1981年10月生,西藏山南瀟湘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員工。

  尼瑪次仁、旺久多吉,素不相識的兩人,卻因一次英勇救人壯舉聯系在一起。為救落水兒童,他們用肘部和拳頭砸碎冰面,用身體在結冰湖面上鑿出一條“生命通道”。

  2021年1月8日,尼瑪次仁和同事一同驅車回家探親,途經措美縣哲古鎮時停車休息。忽然,聽見大人的呼救聲和孩子的哭喊聲。他們順著聲音望去,發現附近結冰的湖面上有人頭在晃動,第一反應就是有人落水了。尼瑪次仁和同事來不及多想,立即向湖面跑去。

  他們趕到現場后,看見一名男童卡在冰窟中,隻露出頭和胳膊,情況十分危急。兩人試圖貼著冰面慢慢爬向男童,發現冰面厚度無法承受兩人重量,尼瑪次仁的同事也不慎掉入水中,掙扎幾次才站了起來,眼鏡也不見了。千鈞一發之際,正在附近的旺久多吉聞訊趕來,與尼瑪次仁一道加入救援行列。他們把繩索扔向男童,男童年幼受此驚嚇,再加上長時間冰水浸泡,雙手僵硬,無力抓住面前的救援繩索。拋繩救人不行,兩人決定採取破冰方案。他們一起抓著繩索,用肘部和拳頭砸碎冰面,顧不上尖銳碎冰劃出的一道道傷痕,一點一點向落水男童靠近。十幾分鐘后,他們用身體在結冰的湖面上鑿出一條“生命通道”。經過艱險施救,被困男童終於成功救出。經過這場高強度救援,尼瑪次仁、旺久多吉都已精疲力竭,身體凍得僵硬,且有不同程度的劃傷。

  為營救掉入冰窟的男童,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緊緊聯系在一起。尼瑪次仁說,自己是退伍老兵,要永遠保持人民子弟兵的本色。旺久多吉坦言,自己也有兩個小孩,為人父母,看到孩子落水都會伸出援手。

  尼瑪次仁、旺久多吉榮登“中國好人榜”。

  212  朱海義

  朱海義,男,漢族,1991年2月生,陝西旬陽城關鎮青泥社區居民。

  “90后”朱海義不顧個人安危,英勇跳入十幾米深的水庫,從落水車輛中“三分鐘救起三個人”,演繹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速”,群眾稱贊他為與死神賽跑的“救命哥”。

  2017年8月19日下午,朱海義駕車在漢江棕溪渡口等候躉船時,突然聽到了“扑通”一聲悶

  響,隻見一輛黑色面包車落入水庫,車頭已沒入水中,車輛后半部分尚在水面之上。他沒有片刻猶豫,跳下車飛奔過去,從4米多高的堤壩跳入水庫,奮力游向正在下沉的車輛。靠近后,他發現落水車輛前門的車窗未關,立即從窗口將一個小男孩拉出水面、救到岸邊。隨后,他立即游回去從窗口拉出一名婦女和一個小女孩。施救過程中,由於被救者在水中扑騰掙扎,他沉浮好幾次,才將她們托舉上岸。

  上岸的一瞬間,被救婦女拉住他的手說:“我女兒還在車裡!”朱海義沒有猶豫,隨即摸起石頭,准備再次扑向水裡砸窗救人,可是發現此時車輛已經沉下水面。因為事發水域水深渾濁,能見度極低,根本看不見落水車輛蹤跡。

  上岸后,他一面安慰被救者,幫助聯系家屬,一面向當地公安部門報警、撥打120請求救援。第二天,朱海義又協助開展搜救工作。晚上,失事車輛被打撈出水。遺憾的是,被救婦女的女兒已經溺亡。

  朱海義跳車入水連救三人,用時僅僅3分鐘。回憶起救人情景,朱海義說:“當時隻看到水中的險情,一心隻想著救人,別的什麼也沒想。”雖然已經盡力救起3人,他依然因沒救出那個女孩而感到痛惜。

  英雄不是一日煉成的。早在18年前夏天的一個午后,12歲的朱海義就從湍急河水中,救起一個落水兒童,完成人生第一次救人壯舉。朱海義從小就十分懂事,孝敬父母長輩。長大后,他心地善良、熱心助人,還加入“旬陽義工聯”,當義工、做公益,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的人。

  朱海義榮獲陝西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13  劉  旭

  劉旭,男,漢族,1976年9月生,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布依族鄉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教師。

  鄰居家突發火災,劉旭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沖進火場,與熱心群眾協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僅是學生眼裡的好老師,妻子眼裡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兒子,街坊眼裡的好心人,更是見義勇為的“英雄教師”。

  2018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劉旭下班回家,看到鄰居王某家二樓有濃煙冒出,窗戶玻璃被高溫炙烤而炸裂崩飛。“起火了!”劉旭一邊朝著鄰居家飛奔,一邊向周圍鄰居大聲呼救。

  樓道間彌漫著滾滾濃煙,王某的兩個孫子和80歲的老母親被困在二樓家中。劉旭是第一次親歷火災,即便如此,不顧凶猛火勢和刺鼻濃煙,劉旭毅然俯身奔向二樓。金屬門把手已燙得無法觸碰,劉旭不得不破門而入,在火勢凶猛、濃煙彌漫的屋子裡摸索尋找兩個孩子。

  半分鐘之后,劉旭找到了5歲大的女孩,此時孩子已經被嗆咳得說不出話。小女孩意識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劉旭左手抱著小女孩,右手支撐著在地上匍匐前進,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經昏迷的小男孩。

  此時火勢越來越大,劉旭有一種要窒息的感覺。他暗暗告誡自己:不能倒下,這裡還有兩個孩子!他一手摟著一個孩子,踉蹌著走向門外。在孩子們被人接住的瞬間,劉旭才鬆了一口氣,疲憊地倒在地上。參與救援的幾名群眾沖入火海將王某的老母親救出火場,因為救援及時,兩個孩子和老人都脫離了生命危險。

  “我從未覺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挺身而出。”事后,劉旭主動將獲得的1萬元獎金捐給了受災家庭。

  劉旭榮獲貴州省道德模范稱號。

  214  劉  鴻

  劉鴻,男,漢族,1972年7月生,重慶洪江古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總經理。

  7年來,劉鴻堅持志願護漁,與非法捕撈者“斗智斗勇”。成立志願服務隊,帶動300余人參與保護長江流域珍稀動物,協助當地執法部門抓獲1500名非法捕魚嫌疑人,被譽為“長江守護神”。

  位於江津珞璜地維長江大橋以上115公裡自然江段,是長江鱘、娃娃魚等珍稀水生動物的家園。在暴利誘惑下,仍有不法分子“頂風作案”,非法捕魚屢禁不絕。面對破壞長江生態的違法行為,劉鴻帶領附近漁民挺身而出,組建了“鴻鵠護漁志願隊”,及時制止各類非法捕魚行為,與非法捕撈者展開驚心動魄的“戰斗”。就在成為志願者的當天下午,他駕著自家小漁船巡至麻紗橋水域時,發現有兩人正在非法電魚,劉鴻當即迅速將船向非法捕撈者靠攏。喪心病狂的非法捕撈者加大馬力駕船撞了過來,劉鴻被劇烈的顛簸甩入江中。千鈞一發之際,他抓住對方船舷一躍而上,與非法捕魚者進行了殊死搏斗,最后人贓俱獲,交由漁政部門處理。

  護漁工作危險重重。因為劉鴻的護漁行為斷了非法捕撈者的財路,他成為非法捕撈者的眼中釘、肉中刺。這些年,劉鴻多次被人威脅恐嚇,甚至還被非法捕撈者打擊報復,但他從沒有退縮。

  7年多來,劉鴻花費上百萬元購置巡邏快艇等護漁裝備,帶領護漁隊員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長江水域義務巡查近2000天。截至目前,他已協助相關部門抓獲非法捕撈嫌疑人1500余人,制止非法捕撈行為近2000起。在劉鴻的影響下,群眾的環保和守法意識提高了。在大家的努力下,非法捕撈的行為大為減少,曾一度瀕臨滅絕的長江鱘、娃娃魚等珍稀保護動物,也越來越多地回到長江。

  劉鴻榮獲重慶市最美志願者等稱號,入選“重慶好人”。

  215  劉燕飛

  劉燕飛,男,漢族,1987年6月生,華僑城物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職員。

  負責小區保安工作的劉燕飛,面對危急情況,不顧生命危險,拼死與歹徒搏斗,身中數刀仍不放棄,直至增援隊友趕到,最終將歹徒擒獲。他用鮮血捍衛生命,維護一方安全,成為小區居民心目中的“正義保安”。

  2019年10月21日上午,劉燕飛像往日一樣對地庫進行例行巡邏時,發現有人打斗,隨即上前制止。不料,其中一名打斗者竟沖向劉燕飛,拔刀就刺。搏斗中劉燕飛身中數刀,他忍住疼痛用盡全身力氣抓住凶手手腕,徒手將歹徒刀具掰斷。所幸,歹徒失去凶器,沒能再度行凶。

  待增援隊友趕到時,渾身是血的劉燕飛,仍心系傷員,對隊友說:“歹徒往旁邊大樓逃跑,下面還有一個人,趕緊去救……”話音剛落便陷入昏迷。隊員們根據劉燕飛提供的線索,最終合力將歹徒擒獲,扭送公安機關處理。

  由於劉燕飛奮不顧身、英勇搏斗,違法行凶的犯罪行為得到及時制止,行凶者受到嚴懲。而劉燕飛卻全身多處受傷,僅差一厘米就傷及喉管要害部位,全身大小刀傷七八處……

  劉燕飛見義勇為的英雄行為受到小區居民的點贊,紛紛表示,“有這樣的‘守護人’,讓我們覺得很安心。” 劉燕飛平時為人低調、勤奮踏實,十分熱愛本職工作,他說,除暴安良、見義勇為是自己的職責所在。

  如今,劉燕飛康復后重返崗位,繼續以微笑和熱心的服務,當好居民的“安全守護人”。

  216  許  鵬

  許鵬,男,漢族,1981年11月生,生前系蘇州藍天救援隊隊員。

  許鵬先后參加汶川地震、玉樹雪災等18次重大救援行動,每次救援都主動請纓去最遠、最苦的地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許鵬從蘇州“逆行”到武漢,參與分發轉運各類抗疫物資和裝備工作。2月21日凌晨4時許,許鵬在山東往武漢運送消毒設備的途中發生車禍,不幸遇難。

  危急關頭,他總是沖鋒在一線。2008年5月,正在四川參加自駕活動的許鵬聽到汶川地震的消息,立刻改道前往救災現場。他參與藍天救援隊在汶川地震的救援行動,從此與藍天救援隊結緣。2016年9月,許鵬正式加入藍天救援隊。多年來,他先后參加魯甸地震、阜寧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閩清山洪、廣元沉船等多次險情救援。青海玉樹雪災時,許鵬帶領隊員深入受災最嚴重的稱多縣扎朵鎮開展救援。

  逆行戰“疫”,他的生命永遠定格。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許鵬主動請纓,於2月6日帶著和隊友們認捐的52台煙霧消毒機,毅然駕車前往武漢。2月7日抵達武漢后,他和隊友們在武漢天河機場附近的應急倉庫迅速集結,夜以繼日將剛落地的物資在第一時間運送到各大收治醫院、社區防控一線,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六七個小時。后來,各類應急物資及裝備告急,他主動承擔中華慈善總會委托採購煙霧消毒機的任務。辦理好上路証明后,他立即馬不停蹄前往河北、江蘇、山東等地聯系採購原材料和零部件,7天往返於煙霧消毒機生產廠家和10家零配件廠。2月20日晚,首批100台煙霧消毒機生產完成。為確保首批設備能及時到達抗疫一線,當晚許鵬親自駕駛車輛前往山東濰坊接貨,並連夜冒雨返回武漢。2月21日凌晨4時許,運輸車隊行至山東省濟寧市梁山服務區附近時,許鵬駕駛車輛與前方違規停在行車道上的一輛挂車相撞,不幸遇難,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

  許鵬被評為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被追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17  孫萬紅

  孫萬紅,男,漢族,1977年8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隊長。

  面對路面突然塌陷造成多名群眾被困的危急情況,孫萬紅不顧自身安危,不懼二次災害,果敢冷靜地幫助3名群眾成功脫險。他發起成立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以大愛情懷挽救群眾於生死之間。

  2020年1月,西寧市紅十字醫院公交車站因突發路面塌陷事故,導致多名群眾被困。途經事發地的孫萬紅聽到呼救聲,顧不上安置隨行的女兒,立即沖過去一把拉住懸挂在陷坑邊緣的被困者。正在此時,發生了再次坍塌,孫萬紅和幾位熱心路人墜入坑中。坑內因為爆燃、水管破裂,他們腳下是越積越多的淤泥。孫萬紅的女兒在坑外也大聲哭喊。身為退役軍人的孫萬紅曾經受過救援訓練,也參加過類似的搶險救援行動,所以,他知道此刻必須保持冷靜。聽著大家的呼喊聲和求救聲,他用自己剛毅有力的聲音告訴大家不要慌,都往相對安全的地方站。雖然他感覺自己腰部刺痛,但急於救人脫險的孫萬紅顧不上這些,他手拉肩扛幫助3名遇險群眾成功脫險。待他自己被救送醫檢查時,發現他的腰椎有三處骨折,其中一處為粉碎性骨折。躺在病床上,他說:“呼救就是命令,容不得多想,我必須去救人,遇到這些事就必須爭分奪秒。”

  孫萬紅深思熟慮,決定發起成立青海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在他努力爭取下,2020年7月,青海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短短6個月內,他和隊友制定了《青海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管理辦法》《青海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應急救援方案》等11份文件,為科學化、規范化開展志願服務奠定了基礎。志願服務隊成立后,參與多次救援,到學校開展了義務國防教育和應急訓練等活動。

  孫萬紅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榮獲青海省最美退役軍人等稱號。

  218  孫  剛

  孫剛,男,漢族,1980年3月生,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個體貨車駕駛員。

  貨車行駛至鬧市區突然起火,孫剛沒有選擇棄車逃生,也沒有選擇摘掉挂鉤,開走貨車車頭來減少自己的財產損失,而是甘願冒著生命危險把起火的貨車開出鬧市區,這是一個好人的本性使然,也是一個英雄的凡人善舉。

  2020年7月14日晚6時許,在遼寧省新民市梁山鎮,孫剛在修理店裡給貨車焊接鐵環時,焊花不慎引燃了車廂內的草帘。雖然孫剛已迅速抄起滅火器實施滅火,但火勢卻不見減弱,反而快速蔓延愈燃愈烈,短時間內,整個貨廂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火團。

  “必須把著火的貨車開到安全的地方,決不能讓大火給人民群眾和社會造成危害。”面對繁華街區和附近的加油站、糧庫以及路邊停放的數台車輛,孫剛沒有絲毫遲疑,迎著熱浪登上駕駛室,果斷啟動貨車,義無反顧將車駛向郊外。

  “能開多遠就開多遠,一定要遠離城區!”推上擋位的孫剛,已無暇顧及周圍人“危險!危險!”的警告,他不斷地鳴笛警示,不斷判定安全棄車的區域和行駛方向。一輛載著熊熊大火的大貨車,在路人的驚呼聲中呼嘯著駛向郊外……

  大約行駛了5公裡后,城郊的道路上行人車輛越來越少,此時駕駛室的鐵皮已經被烘烤到變形,散發出焦糊的氣味,剛加滿油的油箱隨時會發生燃爆……孫剛判斷棄車的時間到了,就在他跳車逃生,剛躲下路基后,一聲巨響,油箱瞬間燃爆,大貨車淹沒在熊熊大火中。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我知道每個人都肩負著自身的社會責任,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危難之時,應當挺身而出。”孫剛用朴實的話語和英勇的行動感動著人們。

  孫剛榮獲黑龍江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19  蘇海東

  蘇海東,男,漢族,1970年9月生,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姜各庄鎮濱海村漁民。

  在30多年的出海生涯中,蘇海東不懼危險,不計報酬,用過人的智慧和勇氣避免了20多起海上險情,將60多人從死亡線上拉回。

  2019年1月20日凌晨,正在家養病的蘇海東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驚醒。京唐港東堤附近,兩

  艘小型漁船遇險,急需救援。獲悉情況后,蘇海東二話沒說,起身驅車前往漁港,並駕船以最快速度駛向事發海域,當時海上風浪達到七八級。當蘇海東抵達時,一隻小木船已經完全沉入水下,另外一隻正在波濤中上下顛簸,兩個渾身濕透的人癱坐在甲板上瑟瑟發抖。蘇海東迅速向小船上拋纜繩,成功救下遇險者。隨后又經過4個多小時的拖拽和行駛,終於將遇險船隻帶回漁港碼頭。

  類似的救援還有很多。這位從18歲就在海上漂泊的漢子,參與了20多起海上救援,營救了60多人。對於這些經歷,蘇海東甚少提及,當地村民也大多不知道。直到近年與一位到海邊採風的老作家聊起海上風險時,無意中提及了海上救援的事情,蘇海東見義勇為的義舉才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蘇海東的頭部先后接受了兩次大手術,身體狀況並不算好。但在險情面前,蘇海東堅持“生命至上”,總是義無反顧伸出援手,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同樣置之度外的還有救援所付出的高昂代價。為了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系數,蘇海東往往出動自家多艘大型漁船,即便不計人工費用,油耗至少也要幾千元,但在30多年海上援救過程中,蘇海東從未收過分文。對此,蘇海東表示,經濟損失可以彌補,生命來不了第二次,救人是第一職責。

  蘇海東入選“河北好人”。

  220  李  剛

  李剛,男,漢族,1986年6月生,黑龍江省七台河市人民檢察院駕駛員。

  見義勇為已經成為李剛的習慣,他多次不顧個人安危,在群眾危難時刻舍身相救。李剛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是對見義勇為美德的最好詮釋。

  2019年1月24日14時許,七台河市某小區突發火災。住戶王女士抱著5個月大的孩子逃生,出門后發現樓道裡濃煙滾滾,無法下樓。這時,家門又已反鎖,進退兩難。情急之下,王女士抱著孩子坐在3樓樓道窗台上,准備跳窗逃生。

  當時,李剛正開著貨車在附近送貨,聽到呼救聲后,立即趕過來。他設法爬到二樓陽台,當時他距離王女士隻有不到一層樓高的距離。王女士正准備先將孩子遞給李剛,不料包裹嬰兒的棉衣突然鬆開,嬰兒滑了下去。千鈞一發之際,李剛眼疾手快,右手迅速一撈,將嬰兒攬入懷中,遞給一起救援的其他人員。他讓王女士踩著自己的肩膀跳下來,再穩穩地接住她,將其平安救出。事后,李剛忍著右臂疼痛,悄悄離開現場。后經醫院檢查,他的右臂確診為急性軟組織挫傷。

  這不是李剛第一次救人。2017年9月13日,在七台河市實驗高中門前,一輛貨車與出租車相撞。出租車車體嚴重變形,水箱冒著熱氣,有三人被困車裡,其中,一位婦女和小孩渾身是血,傷勢很重。李剛用拳頭打碎車窗,顧不上雙手已被碎玻璃劃得鮮血淋淋,逐一將三人奮力救出,又叫停路過的出租車把人送到醫院搶救。受傷人員因為搶救及時,得以脫險。

  2020年8月13日,李剛正在某小區送貨,忽然聽到有人喊:“1號樓著火了!”他邊跑回車裡取滅火器,邊撥打火警電話。面對熾熱火焰和有毒濃煙,他毫不猶豫沖進樓道,咬緊牙關,堅持滅火,有效控制住火勢,為消防員滅火贏得時間。

  李剛榮獲黑龍江省見義勇為英雄稱號。

  (下轉第十四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5日 13 版)

相關新聞: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01—106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07—119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20—131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32—145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46—158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59—165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01—207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08—220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21—234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35—248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49—261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01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02—315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16—328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29—341

(責編:牛鏞、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