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立志、立功、立住、立人”是年輕干部建功立業的“四立”秘訣。所謂“立志”,就是立志向,有理想﹔所謂“立功”,就是建功立業,有作為﹔所謂“立住”,就是立得住,有底線﹔所謂“立人”,就是立起大寫的人,有境界。年輕干部要從成熟走向成才,從成才走向成功,必須銘記“二十句”話,成為“四立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干部成長是有規律的,年輕干部從參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長為黨和國家的中高級領導干部,需要經過必要的台階、遞進式的歷練和培養。”“早熟的果子長不大,拔苗助長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沒有什麼壞處,把基礎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實踐証明,具有核心能力的優秀人才,之所以走得高、走得遠、走得穩,普遍與他們年輕時“立”得直、“立”得實、“立”得住有很大關系。沒有年輕時的“立”,就沒有發展的“高”。“立志、立功、立住、立人”是年輕干部需做到的“四個立”。所謂“立志”,就是立志向,有理想﹔所謂“立功”,就是建功立業,有作為﹔所謂“立住”,就是立得住,有底線﹔所謂“立人”,就是立起大寫的人,有境界。“四個立”,也包含了“四個有”,即有理想、有作為、有底線、有境界。
年輕干部要從成熟走向成才,從成才走向成功,立志是基礎,立功是關鍵,立住是保障,立人是目標。成為“四立人”,從立志,到立功、立住、立人,反映了做人成功的普遍規律。
一、年輕干部要立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宋代文學家蘇軾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明代大賢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可見,立志從古到今都是一個重大命題,對於年輕干部來講,立志問題更加重要,尤其緊要。一個年輕干部如果沒有理想,沒有信念,沒有追求,就不可能打開事業之門,辦成人生大事,開創人生大業。年輕干部可以比照以下五句話,嚴格要求自身,摒棄僥幸心理,守住思想底線。
第一句話,人生前程,信仰是根。所謂“信仰”,就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的力量,信仰是思想靈魂,是精神支柱,是指路明燈,是動力源泉。信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決定人生前程的根基。為什麼要對信仰給予如此高的定位?這是由信仰的本質決定的。
第一,信仰不是虛的。習總書記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個問題:“一些人認為共產主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認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見的,是虛無縹緲的。這就涉及到唯物史觀還是唯心史觀的世界觀問題。我們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動搖,根本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看不見、摸不著的信仰實際上決定著做事、做人、做官的出發點。看不見的東西並不是不存在,無形的往往勝過有形,力量甚至比有形的更為強大。
第二,信仰不是空的。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將金錢、名利、地位看的比較輕﹔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在威逼利誘面前不動搖﹔為什麼有的人把生死置之度外,為什麼有的人為了主義放棄利益,為了心中的價值觀堅持到底、血戰到底﹔而相反的,為什麼有的人經不起誘惑,隨隨便便被糖衣炮彈打中,走向了深淵,還有的成為大貪官遺臭萬年。其實,導致這些高低之分、正邪兩立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信仰出了問題。要麼沒有信仰,要麼是假信仰、虛信仰、偽信仰、脆弱的信仰、包裝的信仰。信念信仰從來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永遠不要虛無縹緲,永遠不能虛無縹緲。“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第三,信仰不是空泛的說教。習總書記曾指出:“長征勝利啟示我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這是對信仰價值的高度概括。長征時,紅軍面對的是裝備了飛機大炮且幾十倍於己的敵人,在幾天沒有吃飯充飢的情況下,餓著肚子、咬緊牙關,不分晝夜地翻山越嶺,投入激烈而殘酷的戰斗,前仆后繼、視死如歸。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紅軍?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歷盡艱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就是信仰的力量。
作為年輕干部,任何時候都要相信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力量。在物欲橫流、利益沖突的今天,作為年輕干部,一定要做信仰的堅定者、堅守者,不能受了一點委屈,甚至受了一點打擊就對組織、對黨灰心喪氣、萬念俱灰,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定跟黨走的信仰,為國為民的信仰。
第二句話,沒有追求,難以擁有。 “人生在世,追求二字”,說的就是人要立大志、立長志,隻有擁有了追求成功、追求優秀、追求卓越的志向,才能不斷取得進步,取得突破,人生才能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一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當今時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人類近30年產生的知識量相當於過去2000多年知識量的總和,而以后每3年就將增長一倍,預計到2050年,現在的知識總量將隻佔那時知識總量的1%。如果在新知識、新事物面前只是作飛來飛去的小蜜蜂,淺嘗輒止,不深鑽細研,是絕不可能具有真才實學、練就真本領的。萬萬不能靠復制粘貼來學習,靠指尖上的淺閱讀來知曉天下事,到頭來不過是短消息的“傳聲筒”、別人觀點的“二傳手”,發展下去,隻能變成頭重腳輕根底淺的牆上蘆葦。
二是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奮斗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開國君主刻在澡盆上的警詞,旨在激勵自己自強不息、創新不已。對待工作,也要有日新日進的追求,每天進步,持續提升,永不懈怠。靜心做事、久久為功是最朴素的方法論,最笨的方法往往最有效。每天進步一點點,1.01的365次方約等於37.8,但是每天退步一點點,0.99的365次方隻約等於0.03。這足以說明,點滴努力的慢工可以累積驚人的成績,同樣點滴的懈怠終有一日會帶來崩塌式的失敗。年輕干部要有每天進步一點點的自覺,多思善悟,對從事的工作要心知肚明、如數家珍,把工作的主動權握在手裡、記在心間,把自己鍛造成行家裡手。
三是要敢叫日月換新天。喬布斯說過“活著就要改變世界”。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帶著使命來的。年輕干部暮氣沉沉就褻瀆了“年輕”的稱謂,青年人一定要有爭一流、當排頭、做先鋒的志氣和銳氣。當然,追求不可沒有,追求更不可走偏。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追求事業做大和追求官職做大相提並論。一定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做大官”這種追求功利性過強,演變下去隻會讓人急功近利,甚至身敗名裂。在個人的職務升遷上,要有追求,但更要有平常心,多余的動作不要做,變形的動作做不得。
第三句話,沒有精神,一事無成。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裡所說的“精神”就是不信邪不怕邪的信念,是不逃避不退縮的進取,是不膽怯不畏懼的斗志。一個人隻要有了精神,就有了骨氣、有了志氣、有了勇氣,做人就有了脊梁骨。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做到位都不會輕而易舉,唾手可得。尤其是干成別人做不到的事,取得別人意想不到的收獲回報,更需要克服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難,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一個不斷擁抱成功的人,必定是一個精神支撐力量極強的人,必定是一個能打“持久戰”、“消耗戰”和“攻堅戰”的精神強大的人。
第四句話,抬頭看路,心中有主。
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忙碌的同志,經常是“5+2”“白加黑”地奉獻著,雖然投入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工作卻沒有太大起色、未見什麼成果。總結其因,就是因為缺乏“抬頭看路”的智慧,不明白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辦事情,看不清大勢、形勢、趨勢,看清不清方向、走向、趨向,最終事倍功半,南轅北轍。因此,年輕干部一定要學會把握時代大勢,分析現實形勢,預判未來趨勢,把“路”看清楚。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一定要自覺投身偉大時代、擁抱偉大時代,為這個時代作出貢獻。
第五句話,前路茫茫,腳步鏗鏘。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困難困惑,遇到迷霧、迷茫,這是人生常態,關鍵看怎麼面對這些困難、挑戰,在見不到希望的時候依然執著奮斗,不停下腳下的步伐,邁向心中的遠方。
要把困難當考驗、把挫折當財富,人生必將贏得更加光明的未來。要堅定做自己的事,堅定邁出自己的步伐,但也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好高騖遠,也會摔得很重很疼。要堅信“一步一個腳印兒”走路就是王道,走捷徑、找門道、超小道都是歪門小道,走通一時,走不出一世。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