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要成為“四立人”,應銘記“二十句”話【3】

周新民

2018年11月13日13:52  來源:人民論壇網
 
原標題:年輕干部要成為“四立人”,應銘記“二十句”話

  三、年輕干部要立住

  對於年輕干部而言,要立得住就是要在政治上立得住、思想上立得住、能力上立得住、品行上立得住、底線上立得住。要立住,守住底線是基礎,也是根本。造成干部自身腐敗的原因多種多樣,追本溯源,在於干部思想深處發生的偏差、波動、轉變、蛻變導致的行為。年輕干部可以比照以下五句話,嚴格要求自身,摒棄僥幸心理,守住思想底線。

  第一句話,守住根和魂,散發正能量:在政治上首先立住。

  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提出:我們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黨為什麼,當官干什麼,身后留什麼”。回答好這三個問題,是年輕干部在政治上立住的思想源頭。

  一是牢記“進了黨的門,就要做好黨的人”。既然選擇在體制內工作,就一定要樹立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的事業拼搏奮斗的信念,並將其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

  二是牢記“當官發財兩條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做官就不要發財。那些大貪巨貪,最后不就當了一個財物保管員嗎?就是過了個手,最后還要還財於民、還財於公。

  三是牢記“留取丹心照汗青”。年輕干部既然走了從政之路,做官之道,一定要在“留什麼”問題上多動腦筋,多想幾番。要想著,當自己退休時有什麼故事、有什麼傳奇、有什麼傳說給后代可以講講,給后人傳遞一些正能量。“縱觀人類歷史,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風亮節”。有了氣節才會人格獨立,才能夠信念堅定,才能夠意志堅韌。沒有氣節,就是斷了脊梁的可憐虫,挺不起腰、昂不起頭,就會栽倒在困難、阻力、壓力面前,在歪風邪氣面前,更是手足無措。

  第二句話,想要領導人,能力先過人:在本領上立住。

  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是做好領導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金剛鑽,就攬不了瓷器活。組織可以給予權力,但不能給予能力﹔組織可以任命職務,但不能任命威信﹔組織可以給予榮譽,但不能給予成績。“才不稱不可居其位,職不稱不可食其祿。”達不到職位要求的能力不可去佔據那個職位,不稱職就不要去拿那個職位的薪俸,德不配位、才不稱位,都會“其殃必大”,帶來很大禍害。

  年輕干部要不斷加大核心能力的培養。具有核心能力的領導者有十幅畫像:

  第一幅像,“四個大”:有大追求、有大思路、有大擔當、有大境界﹔

  第二幅像,“四個道”:大道、有道、公道、得道﹔

  第三幅像,“四個先”:思想領先、一馬當先、敢為人先、垂范在先﹔

  第四幅像,“四個清”:政治清醒、思路清晰、處事清正、為官清廉﹔

  第五幅像,“四個明”:旗幟鮮明、世事洞明、正大光明、律已嚴明﹔

  第六幅像,“四個一”:高看一度、深想一層、先行一步、非同一般﹔

  第七幅像,“四個向”:把握大勢方向、堅持正確導向、糾正錯誤傾向、關注民心所向﹔

  第八幅像,“四個度”:立場有韌度、思考有深度、做事有力度、行為有風度﹔

  第九幅像,“四個上”:政治上強、工作上行、思路上新、形象上好﹔

  第十幅像,“四個風”:經得起政治風浪考驗、經得起人生風雨歷練、經得起變革風險挑戰、經得起錢色風情誘惑。

  第三句話,恪守一正字,凡事講良心:在人品上立住。

  “正”字,筆畫簡單,方方正正,既形象深刻,又含義深刻。品行端正、辦事公正、為官清正、處世端正,這些話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做到並始終堅持,卻非常不容易。特別是當你手握重權時,各種誘惑、各種力量、各種勢力會千方百計拉你偏離這個“正”,往歪門邪道上引。無論是基層干部還是中層干部,必須高舉“正”字大旗,樹正心、守正義、走正道。

  一是樹正心,就是樹立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組織、忠於人民的“忠心”,就是大公無私、一心為公的“公心”,也就是通俗講的“良心”。樹起正心,無論辦什麼事情,都能想到自己肩上所扛的責任,擺正自己內心的天平,按照規律、規則、規矩辦事,良心就不會出現偏差。

  二是守正義,就是要堅守公平正義的信念。堅守正義,就是堅持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即使風雨如晦,也永不動搖。要堅信邪不壓正,惡人終將惡報。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要以正直之心做人,以誠信之心贏得別人的信任,以善良之心對待一切,以感恩之心報答他人。

  三是行正道。行正道,必須把好三條線:第一條線,在政治上不觸“紅線”,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嚴明政治紀律,不信謠,不傳謠,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條線,在工作上不劃“虛線”,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求真務實,扎實工作抓好本職工作的落實。第三條線,在生活上不越“底線”,堅持講操守、重品行,淨化人際交往圈子,培養健康生活情趣,把親情私事與履職用權區分開來,扼制私欲,管住親友,守住大節。

  第四句話,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在考驗中立住。

  一要站穩立場。立場決定根基,立場決定成敗。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重大原則面前,怎麼看、怎麼干,一定要非常清楚。切不可因為一些“官油子”、“官痞子”、“混事官”,一時“得勢”、“得意”、“得志”,就亂了方寸、迷了方向,更不可同流合污。守住了做人做事做官的立場,就是要在政治上把住方向,用權上把住原則,交友上把住人品,生活上把住小節,真正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二要善於斗爭。要做到“穩坐釣魚船”,必須不懼怕風浪,勇於在戰風斗浪中展示定力、展示能力。長時間的和平環境、尤其是和稀泥的文化,讓一些干部沒了個性、磨了棱角、少了血性。對不正之風、對小人佞人,仍要強化斗爭精神,斗爭意識。斗爭是一門藝術,要講究方法、策略和藝術,既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來招應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兩撥千斤,借力發力、借勢謀勢的軟辦法。既要敢於斗爭,又要善於斗爭,有時在很多問題上可以紅臉但不要翻臉、甚至撕破臉,可以示強但不要逞強,可以示弱但不要軟弱,要努力斗而不破,在斗爭中贏得主動,取得勝利,做一個智慧的“戰士”。

  三要堅忍不拔。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年輕干部一定要強化堅忍不拔的精神,自覺在沉澱中加壓、在磨礪中成長。年輕人往往不缺干勁缺韌勁,不缺沖勁缺較勁,碰到困難、遭受挫折、受到委屈時,很容易自暴自棄,心理承受力和抗壓力脆弱。想做大事,成為有用的人,這一關必須要過,有的時候,吃苦受難就是福,就是真正的財富。年輕干部不能躲在辦公室裡當盆景,要到艱苦環境中當雪鬆,經風雨、練本領、長才干,這樣才會大有作為。

  第五句話,寧被稱另類,不能做敗類:在底線上立住。

  在復雜的社會中行走,一定要有定力,就是要有自己的原則、底線、底氣。現實中,一些堅持原則的干部,讓人感到不好“說話”、難以通融﹔一些個性鮮明的干部,讓一些熟諳潛規則的人感到很不適應、很別扭﹔一些不願同流合污的干部,在一些人眼裡是“另類”、“別類”,甚至被稱為“異類”。其實,這樣按規則辦事、追求真理的“另類”才是“正類”。作為年輕干部,要勇於抵制歪風邪氣,不隨波逐流,不跟風望向,寧做有個性、有原則、有格局的“另類”,絕不能做敗類。

  第一,做有個性的“另類”。個性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個性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個性的領導,是乏味的領導,必然成不了大器、做不了大事、立不了大業。隻要是正常的個性,就是一種底氣、一種銳氣、一種正氣。個性可以有,但不可以任性,更不能超越黨性。個性和任性的區別在於是否有理性。理性是分界線,如果個性喪失理性,個性就會變調、變味、變質。對一個黨員領導干部來說,僅僅做到不能任性還不夠,還要做到不能超越黨性。

  第二,做有原則的“另類”。在原則、法紀、規則、底線面前,寧作“較真”的另類,也不越軌不逾矩,不碰底線。在大原則上較真,在小節上也要認真。有人請你吃飯、有人給你送禮、有人托你辦事,怎麼辦?怎麼干?答案是,要學會拒絕。要知道,為了一時顧面子,最終可能會丟掉一輩子的面子。這種拒絕,可能暫時會讓你覺得很難堪,但總比溫水煮青蛙,慢慢地被人熬死好。

  第三,做有底線的“另類”。在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遇到的不可能都是順境,不可能總會遇到伯樂,也不會總遇到一碗水端平的人,這是常態。“人生有坎坷,遇人有不賢”。在非正常、不規則的情形下,能否堅守底線不退縮,對每一個人都是很現實、很艱巨的考驗。

  首先,守住底線。要堅持黨性和做人的原則,遇到再大的困難,受到再大的委屈,都不要喪失黨性,不能喪失原則,不能喪失做人的尊嚴。這個底線丟了,陣地就會失守,防線也就垮塌,出事就出大事,出問題就會致命。其次,調整心態。要善於調整自己,自己來解救自己,保持心靈上的平衡與和諧。要善於從閱讀中安撫自己的心靈,從歷史中感悟修身、為官、干事的思想和智慧,找到自己行事做事的精神力量。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