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輕干部要立功
《左傳》有句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后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稱之為“三不朽”,作為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其中“立功”要求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什麼是“功”?《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功,義為用辛勞安定國家的功績、功業”。廣義的“立功”不僅限於驚天動地的大事,平凡的工作崗位也可以建功立業。簡言之,就是要立足本職,多想事、多干事、能干事、解難事、成大事。年輕干部要立功,可以參照以下五句話。
第一句話,當官做事,天經地義。
習總書記指出,“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願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於干”。這句話深刻詮釋了“干部干事、為官有為”的真諦。
一要干正事。作為體制內干部,必須要上升到為黨分憂、為人民謀幸福的高度來看待所做的事、認識所做的工作、做好組織交付的任務。黨的需要、事業的需要、人民群眾的需要,就是我們要干的正事。
二要做實事。不能花拳繡腿,不能擺拍作秀,更不能弄虛作假。要踏實苦干、甘於奉獻,既要任勞還要任怨,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努力把大事落細,把難事干成,把好事辦好。要創造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業績和追求,不能做官混子、官油子,更不能做官痞子。
三要解難事。沒有困難、沒有矛盾、沒有挑戰,組織上還需要派干部嗎?任其職,就要盡其責﹔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干部到矛盾多、困難大的地方去,既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績,又可以鍛煉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經歷一些平日難以見到的、難以想到的困難,了解掌握一些平日了解不到、接觸不到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成長進步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二句話,要想“有位”,必先有為。
對年輕干部而言,一定要樹立有為才“有位”的觀念,從內心拋棄那些熬年頭、混資歷的思想,更不能為了升一官半職,四處拉關系、找門道,到處接天線、找靠山。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作為進入組織的視野,贏得組織的認可。年輕干部一定要正確處理“為”與“位”的四個關系。
一是想“有位”必須先“有為”。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近期,中央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以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激勵干部,特別是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要完善科學考核評價機制,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年輕干部要做好准備,在尚未嶄露頭角時,立足崗位,增長才干,敢為、想為,盡早為、盡力為,杜絕上了位再作為的錯誤想法。
二是“有位”更應“有為”。在其位要謀其政,崗位就是使命,崗位就是責任。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認識到走到這個崗位不容易,要珍惜平台、珍惜機會,不能得過且過、更不能碌碌無為,要用自己努力的工作、積極的工作,出色的工作,証明組織的信任是正確的,証明自己是不負眾望的。千萬不能剛一上位,就搞“自我設計”,一門心思想著如何能走得更快、升得更高。千萬不能因為剛取得了一點成績,就向組織討價還價。要時刻牢記崗位責任的重大,堅信職位小照樣發揮大作用、低平台照樣產生大影響,努力做出更大的作為。
三是“有為”不一定必然“有位”。有為和“有位”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因果對應關系,現實當中往往出現“為”和“位”不匹配的現象,有為的干部不一定“有位”。一方面,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會受各方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干部的成長發展是系統工程,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有機遇等因素的影響。要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辯証看待這一問題,隻要擁有了核心能力,終將會得到施展才華的舞台。一個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終群眾看得清清楚楚,組織上也明明白白,是“寶刀”總會難掩鋒芒。
四是不能因為“無位”而“不為”。 “莫道昆明池水淺”,一個干部,無論處在什麼崗位,隻要心系群眾,都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位子”總是有限的,作為卻能無限延伸。要想走得更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首先要建功立業,必須培養“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培養“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培養“久久為功”的韌勁。千萬不能貪一時之功,圖一時之名。急於求成和急功近利,最終都是要交大學費的。
第三句話,知難而進,方顯本色。
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對國家而言,新時代離偉大復興強國夢越來越近,離世界舞台的中央越來越近,改革和開放進入了深水區、攻堅期,特別需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獅子型干部。對於個人而言,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展示能力、展示水平的具體體現。
“畏難便生難,不難也難﹔迎難而上便消難,難也不難”。年輕干部在面對競爭艱險時,要有一馬當先的勇氣和敢於創新的魄力,拿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豪氣,直面難事勇於開拓,應對急事當機立斷。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工作不挑揀、矛盾不上交、困難不回避,腳踏困難勇攀高峰,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証明自己的實力,贏取別人的信任。
第四句話,說出硬話,辦成大事。
說得出硬話,方能干得成大事。作為一個領導干部,硬話都不敢說,至少缺乏應有的底氣。
說“硬話”,需要底氣、正氣、銳氣。敢講硬話是底氣、正氣、銳氣的集大成。反觀現在,一些干部從來不敢說“硬話”,怕字當頭,既怕傷和氣,又怕丟選票,更怕引火燒身,一句話,就是怕自己的個人利益受影響。有的人不敢說“硬話”,是因為自身屁股不干淨,底氣不足。有的人形象地說,一些領導干部對人喜歡說兩句話:一句是點點頭“干得好”,一句是拍拍肩“好好干”。碰到原則問題時,不想想如何上,而是一味地讓,這與黨要求的敢作敢為、敢作敢當是背道而馳的。
必須把“說得硬”和“做得硬”一致起來。說完狠話還得有“后話”。干部如果光說硬話,不辦實事,把“硬話”變成了“大話”“空話”,最終成了群眾的“笑話”。比如,一些領導干部面對治污成績差的情況時,夸下海口“提頭來見”,或者對自己的下屬放“狠話”,缺了實際舉措,沒有工作成效,拍胸脯變成“放空炮”。
說得出硬話,辦得成大事,關鍵一定要有核心能力。有了政治辨別力,才能把准方向不走偏﹔有了工作推動力,才能面對困難不慌神﹔有了持續創新力,才能別人干不成你能干得成﹔有了自我提升力,才能守住不出事的底線。
第五句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強中自有強中手,年輕干部要保持永遠奮斗,永不滿足的積極心態,把眼光放長、把格局放大。
首先不能盲目自信、自大、自夸、自滿。思想家巴爾扎克說過: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年輕干部很多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能因為學歷高就自認為才高八斗、無所不知﹔也不能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就開始沾沾自喜、夜郎自大。過於自信既是自負又是盲目。年輕干部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時刻注意正視自己,不自矜、不自滿,不自大、不自夸。任何時候要記住,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要優秀不要優越,堅決拋棄“我最好”“我最行”的優越感,牢記謙虛、謙遜、謙和的美德。
二要學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認真地觀察、思考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學習別人的長處,為自己所用。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長處,只是表達和展現的方式不同,沒有滿是缺點、一無可取的人。學貴在深,學貴在用,就是能把別人好的經驗、好的方法通過分析消化,提煉成為自己有用的東西,變成自己的真能力,絕不是死搬硬套、比葫蘆畫瓢。
![]() |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