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0日14:35 來源:中國青年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 |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先生(左三)出任授漁計劃專家委員會主任,左二為原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忠勤,右三為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繆力,左一為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秘書長高繼輝。授漁計劃供圖 |
他出生農家,中途輟學赴京打工,體味了生活的艱辛。他勤奮求學,為改變命運從事職業教育工作。他投身公益,懷揣扶危濟困的理念助學助困。他踐行志願,滿懷激情追逐夢想,用公益理念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他就是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秘書長高繼輝。
2015年,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推出的“授漁計劃”項目實施滿兩年,幫助了2000余名學生完成學業和職業規劃,為孤兒和貧困家庭學生搭建了一個有保障、可持續、全面成長成才的公益平台,資助他們有計劃地完成五年的成人高等教育。
勤奮求學 改變命運從事教育
1971年,高繼輝出生在湖北宜城板橋鎮的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年僅14歲的他初中沒畢業就回家務農了。18歲那年,他隨一個遠房親戚來到北京打工。
“打工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文化水平太低,字寫得也不好,寫封信都寫不明白,這才感覺到,接受完整的教育是多麼重要。”高繼輝明白,如果想有好的發展,不僅要有智慧和勤勞,還必須有知識。
於是,高繼輝報考了成人中專,一邊打工一邊參加學習。兩年后,高繼輝來到了北京的一所職業中專任后勤老師。在學校裡,校長發現他不僅聰明能干,口才也不錯,於是讓他嘗試做一些培訓工作。
果然不出所料,高繼輝在他的工作崗位上表現突出,很快便被提為培訓主任,到了2001年高繼輝通過努力擔任了北京嘉華職業培訓學校校長,2003年擔任北京門頭溝區職業學校副校長。而在那段時期,我國中職教育招生日益困難,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也在降低,中職教育處於一片悲觀和迷茫氛圍之中。
為了走出困境,高繼輝大膽提出了校企聯合的辦學模式,這一決定在當時是要承擔很大的風險。“2003年我們大膽探索,把職業教育分成兩個階段:全日制教學課程和企業實習。我們把老師請到企業去,由企業給我們提供教學場地。”高繼輝告訴記者,這種探索在職業發展中是需要大膽冒險的。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高繼輝推行的辦學模式取得了成功,他對職業教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時,他決定膽子再大一點,步子邁得更快一點。“2005年,我有一個大膽的念頭,就是讓企業融入到我們的教育環節中。”經過多方溝通,終於高繼輝和北京一家大型企業達成共識,把學校的分校校區正式搬到企業,採取每周三天上課,三天到企業實習。沒想到,這個探索得到了國家溫暖工程的關注,並開始在全國推廣。
投身公益 扶危濟困理念升華
當了校長后的高繼輝沒有滿足現狀,他發現部分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在社會上無所事事,這部分孩子的犯罪率也很高。“很多孩子由於家庭環境的原因不好好學習,到社會上工作后地位低,薪資也低。”
“職業教育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職業技能的培養,更應該在職業生涯、職業道德以及學生心理方面提供關懷。”高繼輝說。
2007年底,高繼輝辭去校長職務,來到中國教育學會下屬的中育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助學辦公室,走上了公益的道路。此后,隨著對公益助學事業的不斷了解,他體會到推行職業教育需要營造社會公益氛圍。
“原來我在當校長的時候,只是把職業教育搬進企業,當把公益的理念植入職業教育時才知道,我們可以用公益來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因為上職業教育的都是弱勢群體孩子們。”高繼輝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初中畢業、家境貧困和學困的學生一樣享受到教育的權利。
“像那些不太愛學習的孩子也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能因為一時的迷失而放棄他們,高質量的人生取決於知識,我就是一名貧困生,我深知不上學在社會上立足的困難。”高繼輝告訴記者。
2013年,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正式批准授漁計劃項目成立,高繼輝擔任執行主任兼任秘書長。授漁計劃實施“五年成長助學”項目,採取“工學一體化”模式,資助適齡孤兒、留守青少年和貧困家庭學生完成職業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為他們搭建一個成長成才的公益平台。
高繼輝說,“通過這種實踐教育,能夠促動他們的思想,改變他們的人生。在西部貧困地區約40%的孩子可能是留守兒童,父母出去打工。如果我們引進了企業、大學參與職業教育,引進社會資源走進職業學校,授予孩子學習方法和學習成長過程,授予他們知識、技能和就業機會……我們可以為孩子、家長、企業以及職業學校,提供一個完整的平台,讓他們重拾自信,立足社會。”
“授漁計劃”成立后,高繼輝立即投入到了教育救助工作中去,2013年授漁計劃工作在各省展開時,授漁計劃從各省上報的數千學生中遴選出500多人,“當這批學生准備入學時,捐贈資金卻遲遲沒有到位,說實話,當時壓力非常大,甚至到最嚴重時失眠。”
但是看到初中畢業的孩子在面臨社會生活困境時,“搭建一個授人以漁的舞台,讓他們在享受職業教育的同時還能學到職業技能,讓社會更多的人關注職業學校,讓職業教育的學生接觸更多的機會太重要了。”不辭辛苦,一年內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找資源的高繼輝認為再苦再累都值得。
踐行志願 滿懷激情追逐夢想
雖然一心為善,但也有被人誤解的時候。有一年,高繼輝資助一個地區數十名貧困學生,卻被認為是騙子。當時,已到北京的學生和家長不肯進學校,為此高繼輝連夜趕到招待所,逐個和他們解釋,等問題解決時已經是凌晨一點多了。
“當時全是質疑聲,感覺到家長和孩子跟我是敵對的。走出招待所的一瞬間,眼淚都掉出來了,有種想放棄的感覺。”高繼輝說,為了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面對再多的委屈,再多的困難,他都堅定自己的信心,堅持做下去。
“我們也會協調社會各界給予一些幫助,呼吁愛心企業來參與,給學校一些捐贈,但最終學校還是要靠政府,包括硬件和師資都需要更多支持。”高繼輝告訴記者,希望國家可以給職業教育更多支持。
據了解,很多學生在接受兩年的中職教育后就會被送出去頂崗實習,進入社會,這也常常意味著一生的教育生涯就此結束了。
高繼輝告訴記者,“‘授漁計劃’對這些孩子採取的是‘幫他一把,送他一程’的教育資助模式,‘幫他一把’是兩年,‘送他一程’是三年,不能讓孩子讀完中專就斷了教育,還要讓學生繼續完成成人專科教育。”高繼輝說,授漁計劃可以讓學生在結束中專階段的學習后繼續轉入大專階段或者到合作企業邊工作邊學習,完成一年預科和兩年大專學習,考試合格后可以拿到由北京師范大學頒發的畢業証書。
目前,授漁計劃在河北涿州、湖北襄陽、青海互助縣、四川閬中、安徽太湖縣等地建立了項目學校,已資助近2000名貧困學子,他們未來的生活軌跡也將因此而改變。高繼輝說:“為了這一切,我會一直走下去,圓更多孩子的夢想。”
採訪中,高繼輝感慨地說:“從事職業教育十幾年,一開始就通過職業教育幫助孩子、資助孩子,並不覺得這是公益,只是在探索職業教育的一種方式。讓授漁計劃成為國家認可的公益性教育,並用公益推動職業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漁計劃可以幫助那些有問題的弱勢孩子走向新的人生。”
高繼輝說,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把授漁計劃做到國人皆知,讓更多的貧困學子都能因此得到幫助,為此他將繼續努力奮斗,讓更多的企業家、愛心人士、專業人士都參與到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延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