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經濟地理革命與共贏主義時代【4】

2015年07月16日13:39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一帶一路” 經濟地理革命與共贏主義時代

  爭當領頭羊與主力軍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中國國企特別是中央企業將發揮主力軍作用。

  隨著國企特別是中央企業迅速強大,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的“中國兵團”(100家,其中大陸92家,國企83家,央企59家),總體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兵團”(57家)。隨著近年來,加快走出去,成為海外市場的“中國兵團”。據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業在境外設立了8515家分支機構,分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額約佔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70%,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約佔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總額的60%。尤其是在推動電力、軌道交通、建材等領域裝備走出去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工程承包輸出國之一。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合同額,從2010年的1344億美元,增長至2014年的1918億美元,增長了42.7%。對外工程承包帶動了中國企業國際化,加速了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國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強,已有一家進入前十名,五家進入前三十名(見表)。

  以中國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為例,2014年國際工程營業收入達到132億美元,在世界排位第9位,公司設計承建了全球10大集裝箱碼頭中的5個、世界10大斜拉橋中的5座、世界10大懸索橋中的4座和世界10大跨海大橋中的5座,均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

  以中國中鐵為例,現已是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2014年排名世界企業500強第86位,排名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第28位。僅中鐵大橋局就承建了2000多座橋梁,總長度超過2000公裡。

  以中國鐵建公司為例,2014年國際工程營業收入達到了34.86億美元,在世界排位第39位。最近,中國鐵建與尼日利亞簽訂沿海鐵路項目總金額就達到119.7億美元,不僅刷新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單體合同額最高紀錄,而且全線採用中國鐵路技術標准。

  以國家電網為例,早在2014年11月就成立了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工作領導小組,加快推進電網互聯互通項目前期工作。目前已經為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為突破口,積極開展項目合作與洽談,擴大產品國際知名度與國際市場佔有率,推動中國電力技術裝備“走出去”。

  這些國有企業在全球市場展現了“中國承包”“中國工程”“中國制造”“中國品牌”。

  任重而道遠。中國國企特別是央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領頭羊、主力軍作用呢?我的建議是:

  第一,認真落實國家提出的《願景與行動》各項要求,並以此作為“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引領方向和基本依據。

  第二,通過調查研究,精心制定規劃,明確戰略目標和主攻方向,選擇重點領域和國家與地區,篩選重大項目,籌集資金等。還要靈活地實施因國因業因企之策。

  第三,積極創新“走出去”的落地方式,靈活採取貿易、投資、園區建設、技術合作、人才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對外合作水平。

  第四,創新抱團出海、聯合出海、共同出海的出海方式,如上下游合作,國際產能合作,裝備制造合作,國際工程承包合作,服務貿易合作等。

  第五,強化風險防控,確保穩健經營和資產安全。

  第六,加快培養和引進國際化人才。中國企業要成長為國際企業,進而成長為全球企業,最大的瓶頸不是資金資本,而是國際人才資本(包括外籍人才)。既需要把國內人才送出去學習和鍛煉,也需要積極吸引國際人才。以兩條腿的方式來加快企業人才國際化。

  第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利用國內國外兩大資源,創新國內國外兩大技術。

  將“中國技術”變為“世界技術”,“中國標准”變為“世界標准”,“中國制造”變為“世界制造”。

  開啟共贏主義時代

  從世界性的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來看,先后經歷了500年前的殖民主義(Colonialism)時代﹔100多年前的帝國主義(Imperialism)時代,包括法西斯主義(Fascism),成為全球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二次大戰之后70年來的霸權主義(Hegemonism)時代,先是蘇美兩霸,爭奪世界勢力范圍,后是美國超霸、獨霸,成為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等根源。

  與前三個時代相比,“共贏主義”時代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具有不公正性,而后者具有公正性﹔前者具有歧視性,而后者具有平等性﹔前者具有排他性,而后者具有包容性﹔前者具有對抗性,而后者具有非對抗性﹔前者具有沖突性,而后者具有和諧性﹔前者具有不可持續性、暫時性,而后者具有可持續性、長久性。

  習近平主席主張共贏主義:“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恆主題。”在中國的引領下,21世紀的全球將迎來“共贏主義”時代。

  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置身於世界經濟舞台的中心,成為世界及各國最大的利益相關者﹔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世界經濟發揮最大的作用,成為世界經濟增長、貿易增長、投資增長的最大發動機﹔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重塑世界經濟地理發揮最大的影響,成為推動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最積極的力量。

  (圖、表均為演講者提供 魯鈺鋒博士、本報記者陳鵬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光明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