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與行動》既是中國第一個對外投資行動規劃,又是第一個統籌兩個大局的戰略規劃,不僅對重振亞洲、非洲、歐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產生積極的短期的正能量,還會對重塑中國經濟地理乃至重塑世界經濟地理將產生積極的長期作用和深遠影響。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領導人前后密集的訪問了20多個國家和兩大地區組織(東盟、歐盟等),直接與沿線主要國家領導人進行雙邊與多邊會晤,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主動了解並與各國發展戰略合作對接,親自考察中方與海外的重點合作項目,直接使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務實地簽訂了各項合作協定。每個合作協定都是具有投資含金量、價值含金量,成果豐厚,對雙方又都是實實在在的。
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本質就是倡導共贏主義,其宗旨就是共同構建、互聯互通。
從全面對外開放到倡導共贏主義
中國所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為什麼會得到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它與通常的雙邊和多邊經貿關系有什麼不同呢?有哪些重要的特點呢?
首先,“一帶一路”建設是全面開放的新型國際合作,也就是說它向所有國家開放,無論是沿線國家,還是域外國家,均可通過參與共建,為本國和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這不同於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區,對內是開放性的、平等的,但是對外是排他性的、不平等的,而“一帶一路”則對所有參與方都是開放性、平等性,因而就有包容性。
其次,“一帶一路”建設是互利共贏的,也就是說它的所有參與方都是基於非零和博弈規劃,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均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無論國家或地區大小,無論人口多寡,無論窮國富國,無論不同文化,中國都願與其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至少有三種方式:一是是雙贏模式﹔二是多贏模式﹔三是共贏模式。
第三,“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是互聯互通,尤其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誠如中國有句俗語“要想富、先修路”,中國都願意幫助沿線國家改善和修建各類基礎設施,使亞歐非大陸之間真正能夠互聯互通,以此促進貨物貿易增長、服務貿易增長、直接投資增長,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
第四,“一帶一路”建設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區域合作。它貫穿亞歐非三個大陸,一頭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東亞經濟圈,另一頭是世界最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的中東、北非、中亞、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
第五,“一帶一路”建設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這包括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又分成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等不同類型國家,而“馬歇爾計劃”隻有十幾個國家,不足3億人口,隻實行了4年時間就中斷了。中國作為上中等收入國家,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以及絲路基金(400億美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000億美元)、金磚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既可以幫助那些低收入、下中等收入國家,開發未來的特大市場,又可以與高收入國家合作,開發現實的特大市場。 “一帶一路”建設將逐步結合政府開發援助、開發性金融以及市場配置這幾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作為優先領域,為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公共產品,帶動沿線各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的增長,以中國的發展帶動沿線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
從歷史發展視角看,中國從改革開放短短的30多年,就從世界第29位貿易體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一大貿易體,充分反映了中國從半開放到全面開放,從淺度融入到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中國是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受益者。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從全面對外開放再到“一帶一路”建設,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所倡導的“共贏主義”。互利共贏是不同於零和博弈,而是可重復、可持續、可信賴的非零和合作。這是基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文化的基因和歷史的鐵則。
從重塑中國經濟地理到重塑世界經濟地理
“一帶一路”建設本質就是一場規模宏大的、極其深刻的、相互關聯的重塑經濟地理革命。
世界銀行《2009年世界發展報告:重塑世界經濟地理》首次提出了21世紀重大的發展思路,這是根據新經濟地理理論、新貿易增長理論、新經濟增長理論來重塑世界經濟地理,它提出了經濟地理的三個特征:密度、距離和分割。密度指每單位土地的經濟總量﹔距離指商品、服務、勞務、資本、信息和觀念穿越空間的難易程度﹔分割指國家之間、地區之間商品、資本、人員和知識流動的限制因素。報告的結論是:這些經濟地理變遷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成功發展經濟的基本條件,應當對其予以促進和鼓勵。
![]() |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