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0日18:42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今年6月底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前往德國和英國訪問。期間,孟建柱還會見了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中方願全面規劃新時期中英關系中長期發展。
近日,外交部發布消息,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政府邀請,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將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出席密新任總統克裡斯琴的就職儀式。
特使,是一國派往他國負有特別使命的臨時外交代表。從近期的新聞可以看出,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特使,既會參與促進雙邊關系進展等政治性活動,也會應邀出席外國元首就職典禮等禮儀性活動。
“近一兩年情況顯示,國家主席特使承擔的政治性職責有越來越重要的趨勢。”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陳明明對本網記者表示,“與政府一般性職務相比,以主席特使頭銜出訪,其訪問的分量更重,也更易與對方最高級別官員會面,從而促成合作的達成或問題的解決。”
政治性特使出訪時往往還要兼顧本職工作,傳遞出與他國在相關領域合作的積極信號。記者梳理近年情況發現,這方面突出體現在公共安全國際合作方面。業內專家對本網記者表示,這與非傳統領域安全威脅加大以及中國加強海外追逃追贓的大背景密切相關。
哪些官員擔任過習主席特使?
據記者統計,自2013年3月14日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以來,以“習近平主席特使”身份外訪的,至少有32人、40余人次。
這32名習主席特使,以省部級正職官員佔多數,比例過半。他們絕大多數為國家部委一把手,包括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水利部部長陳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司法部部長吳愛英、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等人。
此外,國家級副職官員有12人,其職務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委員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也曾以習近平主席特使身份出訪。
一般來說,主席特使一次出訪隻前往一個目的國,但也有例外。孟建柱以習主席特使身份的3次出訪,每次均到訪3個或以上國家,包括印尼、新加坡、泰國、土耳其、伊朗、德國、英國等國,跨越歐亞非三大洲。
習主席特使都到過哪裡?參加哪些活動?
兩年多來,這40余人次前往的目的國已涵蓋除南極洲之外的六大洲37個國家,以非洲和亞洲國家佔多數。
從目的地看,有肯尼亞、津巴布韋、馬裡、坦桑尼亞、南非等13個非洲國家﹔蒙古國、伊朗、科威特、阿富汗等11個亞洲國家﹔智利、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4個南美洲國家。此外還有大洋洲、歐洲和北美洲的9個國家。
如前文所述,特使一般可分禮儀性特使和政治性特使兩種,通常以禮儀性特使居多。記者統計,兩年多來,有32人次為禮儀性活動,比例接近8成:有24人次參加目的國元首的就職典禮或權力交接儀式﹔2人次參加領導人葬禮﹔6人次參加獨立或革命勝利等紀念慶典活動。
其他9人次則為政治性活動,主要活動為出席國際性會議,包括聯合國氣候峰會、第三屆阿拉伯—非洲峰會、第三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國際會議等。從人員選擇上看,政治性特使比禮儀性特使更為看重專業和“對口”,也更體現出訪與日常工作的聯系。
習主席特使出訪帶著哪些任務?
禮儀性特使的出訪任務比較單一。除參加相應活動外,他們在與他國領導人會面時,主要是轉達習近平的祝賀、問候或慰問,並禮節性地表達對兩國關系發展前景的良好祝願。
相比之下,政治性特使則帶著更為清晰的目的,外交色彩更為濃厚,對促進雙邊關系發展發揮重要的溝通、協調作用。
例如,2014年12月,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在比什凱克會見了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委員楊潔篪。楊潔篪透露,此次訪問的目的就是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推動兩國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並表示中方將繼續為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014年6月初,在莫迪就任印度總理后不久,外交部部長王毅便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出訪印度。王毅表示,他作為特使來訪印度,就是要在中印關系面臨新起點和新機遇之際,向印方表明,中方歡迎印度的發展,支持並祝福印度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性特使在出訪時往往還要兼顧本職工作,傳遞出與他國在相關領域合作的積極信號。從近兩年情況看,這突出體現在公共安全國際合作方面。業內專家對本網記者表示,這與非傳統領域安全威脅加大以及中國加強海外追逃追贓的大背景密切相關。
如在2014年11月,孟建柱作為習主席特使訪問伊朗、土耳其和埃及三國。在各國訪問期間,孟建柱均表示希望加強與該國在執法安全領域的合作。在伊朗和土耳其,他還特別強調,中國與這兩個國家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
此訪期間,追捕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獵狐”行動正在中國展開。有學者指出,近年來包括中東各國在內的其他“冷門”國家,也日漸成為某些外逃經濟嫌犯的目的地。加強與這些國家司法機構間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補牢“獵狐”天網上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讓外逃經濟嫌犯更加無所遁形。
此外,孟建柱此次在訪問德國和英國時,也都提出加強雙方在執法安全和反恐等領域的合作,以促進國際和地區安全穩定。
“以主席特使這一身份赴他國談及公共安全國家合作,比一般的政府官員更能凸顯我國的重視程度,也能促成與對方最高級別人員的直接對話。”陳明明表示。
以主席特使身份出訪有何效果?
相對於傳統的外交官而言,特使可謂是“特種兵”。有媒體分析,特使相較於特命全權大使,在外交活動中有獨特優勢:履行手續快,不必像委派大使那樣需要履行議會批准等法律手續﹔特使的選擇面較廣,既可以是外交官,也可以是其他領域官員。
與傳統外交官的出訪一樣,主席特使的外訪同樣被視作重要的外交成果。如中國駐贊比亞大使楊優明在2015年新年賀詞中表示,在中贊建交50周年之際,雙邊關系實現了新的跨越,其中包括李源潮副主席、習近平主席特使向巴平措副委員長相繼成功訪贊。
外交部網站發布的墨西哥、委內瑞拉、塔吉克斯坦等國概況,同樣提及既往主席特使對當地所做的訪問,並將其視作是雙邊往來的成果。
突出國家主席特使身份的出訪活動,能顯示出我方對於活動的重視度。
2014年9月,張高麗赴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訪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介紹情況時表示,張高麗副總理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充分體現了中方對應對氣候變化及此次峰會的高度重視。
外國領導人也非常重視中國國家主席特使的來訪。
2014年6月14日,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會見了應邀出席77國集團成立50周年紀念峰會的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莫拉萊斯說,“習主席派陳竺特使出席此次峰會,這是中國給予玻利維亞政府和人民的巨大支持和榮譽”。
2014年7月,印度總理莫迪在與習近平主席的會面中特別提到,“我就任總理后,習近平主席即派王毅外長作為特使訪問印度,體現了中方對發展兩國關系的高度重視。”《印度德干紀事報》也注意到這一點,認為這一舉動“傳遞出印中是‘天然伙伴’的信息”。(人民網記者賈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