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14小時繞北京五環路跑一圈 隻為慶祝生日(圖)--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小伙14小時繞北京五環路跑一圈 隻為慶祝生日(圖)

高語陽

2015年07月05日09: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小伙14小時繞北京五環路跑一圈 隻為慶祝生日(圖)

計步軟件顯示的數據

小伙跑五環隻為慶祝生日

  昨日,微博等網絡平台被一位人稱“五環哥”的網友刷屏了。這位網友在7月3日生日那天,繞著北京五環路整整跑了一圈,共計122公裡,用時將近14個小時。昨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系到這位網友柳毅,對於自己的“一夜成名”,柳毅表示“完全沒想到”。而光明樂跑馬拉鬆訓練營的田玉橋教練表示,柳毅在生日當天進行“五環跑”有一定紀念意義,但考慮到跑步強度、安全情況等,不建議多次嘗試,可能會對身體有損害。

  事件

  近14小時

  跑五環一整圈

  7月3日晚,有微博網友發文表示,自己在3日生日當天凌晨0點開始,跑完整個五環。微博內容稱:“一個難忘的生日,一群讓我熱淚盈眶的朋友!五環結束但更為動容的是陪伴!五環,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小伙伴開啟,祝福你們!”配圖中一張跑步軟件的截圖顯示,此次“五環跑”共計122公裡,用時13小時55分鐘,截圖還顯示了此次跑步的路徑。

  跑友圈許多跑友也紛紛發微博表示:“聽說柳毅跑了整個五環,發個微博祝賀一下。”跑步過程中,陪跑的跑友也發微博表示:“現在已經在北五環進行西瓜補給,后半段會加速,晚上回家陪老婆孩子。”網友也轉發此條微博,並感嘆:“這慶生方式太特別太瘋狂了。”一時間,“五環哥”、“五環大神”的稱號在微博中傳開,不少網友來到該跑友微博下留言感嘆。

  昨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致電“五環哥”,“五環哥”真名柳毅,1983年出生,目前在一家外企從事醫療器械方面的工作,他稱自己為“狂熱跑步愛好者”。對於自己的“一夜成名”,他說:“其實是一個很普通的想法,沒想到會引起大家注意。”

  當事人

  背包裡就帶兩瓶水

  沿著輔路跑了122公裡

  柳毅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在出發前並沒有特意准備補給,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路線,隻背了一個越野包,裡面放了兩瓶水就出發了,“跑二環、三環、四環的時候我什麼都不帶,隻帶好錢就行,因為那些地方都容易買到東西。但五環不行,我怕沒地方買東西,就帶了點水。”除此之外,柳毅還說:“提前沒有特意安排休息的時間,就想著如果累了就在路邊做做拉伸再繼續跑。”

  柳毅自己沿著五環輔路跑,但跑的過程中感覺五環有將近四分之三的路程都沒有輔路,自己隻好根據手機導航繞道跑,先跑出五環再跑回來,“有時候一來一去就多出來將近2公裡,所以我最后跑出來122公裡,比官方給出的五環的總路程多20多公裡。”

  為了紀念生日,柳毅特意在3日凌晨0點0分01秒開始按下計時器開始跑步,起點為八角橋,剛開始的前8公裡,有一位跑友陪著柳毅一起跑。“但他就沒再跑了。”這位跑友在停下來之后將柳毅跑五環的事情發在微博上,許多跑友看到后,自發在五環路上找到柳毅,陪跑或送些補給,“還有個跑友騎著自行車陪了我很久。”據柳毅回憶,前前后后來看自己的跑友有將近20個。

  專家

  超過100公裡慢跑需慎重

  “五環跑”不建議多嘗試

  昨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致電光明樂跑馬拉鬆訓練營教練田玉橋。田教練表示,柳毅將“五環跑”送給自己做生日禮物有一定紀念意義,但考慮有安全隱患,以及“五環跑”強度比較大等原因,建議不要多次嘗試,以免給身體帶來損傷。

  田教練表示,超過100公裡以上的慢跑算是強度比較大的運動,沒有一定訓練基礎的跑友要謹慎嘗試,跑步強度要根據個人條件因人而異。田教練介紹,近幾年有“跑步熱”,跑友和各種跑步組織都越來越多,但很多跑友並沒有科學的訓練計劃,“跑步最怕不科學和無度”,田教練說,跑步不科學或無度會造成肌肉損傷和關節損傷,“這些損傷不是一朝一夕能好的,有時候好幾個月都好不了。”

  對話

  “晚上大車很多,確實有點危險”

  北青報:為什麼想到要跑完整個五環?

  柳毅: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因為二環、三環、四環都跑過了,就想著跑五環試試。正好自己快過生日了,就想著在生日這天跑,算是個紀念。沒有其他的想法,沒想到能引起大家關注。

  北青報:在馬路邊跑步有沒有覺得危險?

  柳毅:南邊那段馬路是有點危險,那些路都是土路,而且很窄,沒有專門的人行道或者自行車道,隻能貼著路邊跑,晚上大車很多,確實有點危險。晚上的時候我戴了頭燈和反光條,為了盡量讓大車能夠看到我。原本我還打算跑完之后把路線整理出來,以后和跑友一起在五環來個接力跑,但這次跑完后我覺得還是算了,確實有些路段比較危險。

  北青報:跑五環下來累不累?有想過放棄嗎?

  柳毅:我以前跑過100公裡長跑,所以我知道這個強度是什麼,預計自己是沒有問題的。跑的時候覺得還好,不是特別累,但最后到達終點的時候還是覺得腿有點軟,那會兒覺得累了。跑的過程中很多跑友過來陪我跑,也有人來給我送補給,沒想過放棄。文/本報記者高語陽

(責編:潘婧瑤、劉軍濤)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