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師生家長談“家風” 校長呼吁重立家訓--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北京四中師生家長談“家風” 校長呼吁重立家訓

2015年06月29日17:4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家風座談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潘婧瑤)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舉辦的“家風大家談”活動今天來到了北京四中。北京四中的師生與教育專家一道,以家庭教育為切入點,暢談家庭故事,共論家風建設。

    本次座談會主題為“黼國黻家,櫛風沐雨”。 “黼國黻家”,意指國家文教之治,美如錦繡,正反映了家風道德在治國齊家中的影響﹔“櫛風沐雨”,形容人不顧風雨、辛苦奔波,則是反映了家風教育需要持之以恆,不辭辛勞。

    “愛在無聲處。”這是北京四中的學生家長王文君在座談會上談到的切身感受。她說,孩子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和整個家庭的品質,因此在生活中,父母應在自己的言行上身先垂范。

    記者觀察到,在會上發言的12位教育專家、師生、家長代表,在談及自己的家庭生活經歷時,無一例外都談到了家風的潛移默化、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子女成長的重要影響。

    謝瑞芳老師是一名白發蒼蒼的退休老教師,她的女兒是北京四中94屆畢業生,如今在美國從事生物科研工作。謝老師說,她的家風嚴格,父母和孩子一起,要從生活中點滴的小事開始,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女兒還在中學時,她就和女兒一起制定每日計劃。每到節假日,她就交給女兒一本地圖、一張火車時刻表,讓女兒安排出行旅游,以塑造女兒獨立、自信、有條理的性格。

    高三畢業生侯欣雨則說,是父親從小漁村走進大都市的奮斗經歷感染了她,樂觀進取的家庭氛圍也影響了她的人生態度。在不久前結束的高考中,她的成績並不是特別理想,然而她一想到父親常說的話——“世上沒有筆直的路”,就能夠以微笑面對未來。她說,“我還有更長的路,能夠有機會成為更好的人。”

北京四中學生侯欣雨發言。(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作為教育工作者,與會的教師和教育專家對家風的道德意義更為看重,對其基礎上所形成的價值觀念的探討也更為深入。

    家庭素質教育專家、知名作家於秀認為,當今的家庭教育過於強調“狼性”而忽視了“人性”,過於強調孩子的競爭力,使新一代太過以自我為中心,而忽略了人的社會化。尊重、滿足、支持、和諧,應當重新成為家庭教育的重點。

    上世紀60年代畢業於北京四中,現任某大型企業CEO兼董事長的尹志堯則指出,人性的本質是競爭性,活著就必然有欲望,重點在於成為強者的同時能否扶持弱者,堅持公平正義、合作共贏。他教育自己的兒子,名利之上有更高尚的東西。

    “家風也需要與時俱進,現代家風應當更強調社會責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孫雲曉說,“錢氏家訓有雲: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也。”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發言。(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會上探討的家風建設不僅局限於小家庭本身,還延伸到了家族文化基因的傳承與民族文化的發展。北京四中語文教研組組長劉葵介紹,四中每年都會要求學生完成一篇題為“身邊的陌生人”的報告文學,其中八成的學生寫的是自己的家人。她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說出來孩子怎麼會知道呢?”

    曾有一個孩子這樣寫道:“當初是爺爺用一根扁擔兩個筐,前面裝著爸爸,后面裝著叔叔,把一家子從山裡挑到了城裡,之后我就成了城裡人。爸爸對此感激爺爺一輩子,我也是。”劉葵說,這裡凝聚了一個家族的奮斗史,我們希望讓孩子們都了解一下自己的家從哪裡來,這個家裡的人是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故事。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做總結發言時說,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傳統文化出現了斷失,我們的家族文化也曾被當作文化糟粕而遭到鏟除。今天我們意識到,家族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振興民族文化的同時,重新構建家族文化的任務也擺在了我們面前。

    “我呼吁每一個家長和每一個家庭,要對家庭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對祖國未來負責,對人類美好和進步負責,從現在開始,重立家訓,重建和打造家庭文化和家族文化,大力弘揚和光耀優秀的家族文化傳統,使優秀的文化基因在家族中延綿不斷,代代相傳。” 劉長銘最后說。

(責編:潘婧瑤、肖紅)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