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1日08:2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 社論
即便條例再嚴,罰則加重,仍需要通過民眾觀念轉變和積極行動來實現美好的願景。比“最嚴控煙令”更嚴的,乃是公民的責任意識,舍此,仍有可能淪為一紙空文。
被譽為“最嚴控煙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從6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規定,北京市包括寫字樓、餐廳在內的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內均禁止吸煙,徹底叫停所有煙草促銷活動。個人在禁止吸煙場所違規吸煙的,最高將被罰款200元。
從今天起,北京市所有“有屋頂”的公共場域都將禁煙。在北京之前,已有上海、杭州、廣州、天津、深圳等十余城市先后出台控煙條例,不能說這些條例不嚴,但結果均不盡如人意。“史上最嚴”的北京能不能名至實歸,除了紙面上的嚴厲條文之外,還有待現實的積極響應。
人們也發現,此番北京市控煙新規應該注意到了執法及監督的問題,比如,除了相關的執法部門之外,禁煙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也要履行控煙義務,不履行這些義務的將被處以萬元以下罰款﹔也鼓勵一般公眾勸阻或舉報等等。
不過,即便條例再嚴,罰則加重,仍需要通過民眾觀念轉變和積極行動來實現美好的願景。比“最嚴控煙令”更嚴的,乃是公民的責任意識,舍此,仍有可能淪為一紙空文。
“京版”控煙條例覆蓋的范圍空前廣泛,凡有屋頂處,甚至包括排隊等不一定有“屋頂”的地方,都屬禁煙區域,范圍如此廣闊,僅靠監管者顯然管不過來,即便是厲行罰款,恐怕也罰不過來。此前,國內有城市試行對行人闖紅燈過馬路罰款,結果沒有堅持多久就銷聲匿跡了,原因就在於違法的主體數量太大,僅靠罰並不能令行禁止。
因此,在禁煙問題上,有必要呼吁最廣泛的公眾參與,以確保新規能夠落地。一方面,煙民們應充分認識到吸煙對自身、對他人、對環境的危害,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放棄這種“自願選擇的不良習慣”。特別是官員、教師、醫生等有著較大示范效應的群體,更要嚴格守法,帶頭禁煙。另一方面,不吸煙者也有責任積極進行規勸甚至舉報,不便或不敢當面阻止的,還可以撥打12320或前往微信平台“無煙北京”投訴舉報。
必須明白,吸煙危害的不僅僅是吸煙者,研究顯示,二手煙是7000多種化學物質的復雜混合物,其中含有至少69種已知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二手煙列為致癌物。即使是少量吸入二手煙,也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此前表示,控煙條例起到的作用主要還是規勸大家不要吸煙。隻有全民控煙才能真正讓條例落地。可見,不僅吸煙者應自重,公民也有權拒絕二手煙侵害,而並非事不關己。
說到底,若想真正收取控煙之全功,關鍵仍在於民眾的習慣與觀念能夠跟得上法律法規。監督不僅僅是執法部門的事情,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這種擔當與責任,既是對公眾健康、公共利益的負責,也是真正的社會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