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陝西考察調研 自己掏錢給鄉親們送年貨【5】--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高層動態

習近平陝西考察調研 自己掏錢給鄉親們送年貨【5】

2015年02月14日06:0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原標題:習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

  (四)“立根原在群眾中”

  村民劉金蓮家,是當年習近平到村裡后的第一所住處。小院干淨整潔,一側放著一個大石碾子,窯洞門口挂著串串苞谷和紅辣椒。

  習近平來到這裡。一跨進院門,習近平就指著靠外邊的那孔窯洞說,我剛到梁家河時,就住這間。他指著另外兩孔窯洞對劉金蓮說,你達(陝北方言,意為父親)你媽住這間,你們兩口子住那間。總書記風趣地說,那年你們兩口子新婚,我們這些知青還來鬧過洞房咧。

  習近平住過的這孔窯洞,炕上放著一排鋪蓋和床鋪,靠著炕的一側牆上,用報紙糊著牆圍子,牆上還挂著一盞馬燈。總書記說,我那時愛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起,吐出來的痰都是黑的。

  劉金蓮家旁邊是張衛龐家。總書記走進他家院子,說那時我們住在劉金蓮家,吃飯在這邊。“隨娃兒(石春陽的小名),還記得吧,那時你達來這裡給我們做飯。”總書記指著院子裡的碾子說,這個還在,那時我經常來這裡磨面。

  離劉金蓮家不遠,是呂侯生家。習近平當年在他家也住過一段時間。在福建省工作時,習近平接到呂侯生的信,說腿出了問題,在當地治不好。習近平就把呂侯生接到福建,自己花錢為他看病。雖然腿最終沒能保住,但習近平的幫助讓呂侯生終生難忘。

  一見面,總書記就握住呂侯生的手噓寒問暖,關心他穿戴著義肢行動是不是方便,這兩年家裡生活怎麼樣。總書記和呂侯生並肩坐在窯洞的土炕上,回憶他們一起吃飯、共同勞動的場景。

  1970年,生產隊專門修建了6孔知青窯洞。習近平就搬到了那裡,直到1975年離開。

  習近平走進這裡,指著窗戶下面說,那時候這裡擺著一張綠色的書桌,那邊還有個架子,我們裝行李用的皮箱就放在上面。

  窯洞的牆上挂著一張珍貴的文件影印件——這是一份手寫的文件:“梁家河大隊黨支部:經公社黨委1974年元月10日會議研究決定接你隊石玉新、石風蘭、習近平三同志為中共黨員。黨齡即日起計算,特此函告。”

  院子外面,保留著一口沼氣池。1974年,時任大隊黨支書的習近平帶領梁家河村民建成了這口沼氣池,這也是陝西省的第一口沼氣池。1975年8月,全省沼氣現場會在這裡召開,村上做了經驗介紹……

  沼氣池旁邊窯洞的外牆上,是一幅手繪的宣傳畫。上面寫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八個大字。總書記招呼大家在這裡合影留念。他感慨道,這幅畫也40年了。

  不知不覺,已過了晌午。在當年老支書,也是習近平入黨介紹人梁玉明家,主人熱情邀請習近平留下吃頓便飯。習近平愉快答應了。熱氣騰騰的燉羊肉、蕎麥饸饹、油饃饃、蒸南瓜、麻湯飯……鄉親們和總書記憶苦思甜,回憶著吃糠咽菜的日子。

  鄭板橋有首詠《竹石》的名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習近平曾將這首詩改動幾個字,表達他對上山下鄉的體會:“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習近平兌現2004年接受採訪時答應回延安之約

·習近平:我確實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延安人

·習近平:衷心希望我那個梁家河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習近平:在延安插隊獲得升華和淨化 諳熟民情源於此

·習近平:陝北高原給了我要為人民做實事的信念

·習近平回憶初到延安農村插隊各種不適應的情形

·習近平:在延安插隊過了“五關” 第一關是跳蚤關

·習近平回憶插隊建沼氣池:捅開導氣管被噴滿臉糞

·習近平回憶插隊最難忘一刻:臨走時群眾惜別 我當眾哭了

·習近平2004年8月接受延安電視台採訪全文

(責編:宋煦冬、耿聰)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