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揚州大學建工學院的20多名學生耗時半年,完成了堪稱專業的“清明上河圖”的3D復原實體模型,模型和現實街道比例是1比30。
“《清明上河圖》是一張俯視圖,但是中國古代並沒有現代的透視畫法,所以圖中建筑的尺寸必然存在很多問題。原圖中隻有建筑的表皮,學生復原做的3D模型根據圖中描繪的建筑特征到專業資料書中查找對應的構件尺寸進行設計,盡可能把握建筑各部分比例和當時的建筑形制做法是設計模型的重點。”該項目的指導老師揚州大學建工學院古建專家高燕說。“這是一次逆向復原,通過圖上和古書中僅存的關於宋式建筑的構造方法,修正了原圖上比例的錯誤,核定了上河圖上街道、房屋、城樓等每一個部件的詳細尺寸和構造方法,最終制成了3D模型庫。”設計團隊的負責人楊凌凡告訴記者。在展示模型旁,隊員王曦指著圖中的建筑向記者介紹它們的功能,包括醫館,酒樓,戲園,廁所等應有盡有。
復原《清明上河圖》3D模型的負責人楊凌凡說,目前展示的實體模型只是這個項目其中的一部分,用來研究展示,雖然經歷了半年的研究,但是難免還會出現錯誤,在學校學習階段能有機會研究宋式建筑並做了模型,感覺有很大收獲。同時通過這個3D復原模型,可以使市民讓直觀的了解宋代的建筑風格及真實的生活狀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