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京津樂道 綠色廊坊

——河北省廊坊市傾力打造“四大城市名片”紀實

汪國會 王文珩 孫亞安

2014年12月25日03: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廊坊市精心打造“平原森林城市、環保產業城市、文化體驗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四大名片,合力叫響“京津樂道 綠色廊坊”城市品牌。
  金志超攝

  地處京津之間的河北省廊坊市,是河北對接北京的前沿、北京市東南平原的自然延伸。廊坊始終把對接北京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今年年初廊坊確定了“綠色、高端、率先、和諧”的發展定位,努力打造“平原森林城市、環保產業城市、文化體驗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四大城市名片,建設投資、創業、安居的理想之地。

  綠染明珠 森林廊坊

  打造平原森林城市,即加快平原森林建設,促進水和大氣的治理,努力打造良好生態的新高地。

  信步廊坊,城區處處現綠、近郊生態顯綠、鄉村綠意融融。綠色,正改變和塑造著嶄新的廊坊。今年以來,廊坊強勢推進“兩年攻堅戰、造林一百萬”工程。據統計,今春全市植樹造林35.42萬畝,是春季造林任務的101.2%﹔截至目前,完成秋冬季造林18.04萬畝﹔預計全年可完成58.54萬畝,再創歷史新高。

  春秋兩季,廊坊市領導帶頭參加義務植樹,帶動25萬人次,植樹650余萬株﹔市縣兩級財政投入14.1億元獎補,吸引社會各界主動參與造林﹔將紅色文化、歷史文化融入其中,加快自然公園、文化公園及54個游園的綠化建設﹔採用48個品系、100余種樹種,增強美化效果和成活率﹔建成412.6公裡精品景觀帶,綠色生態走廊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當前,一個集“十城”(廊坊主城區、8個縣市城區、廊坊開發區)、“二帶”(環首都、天津邊界生態景觀帶)、“三網”(河渠水系、道路、農田林網)、“三點”(園區、城鎮、村庄綠化)為一體的多功能森林生態體系已見雛形,北部園林風景生態區、中部名優林果生態區和南部森林濕地生態區“三大板塊”呼之欲出。

  為走出“年年植樹不見樹”怪圈,廊坊堅持“政府要綠、群眾得利、企業獲益”原則,通過創新造林機制、推進土地流轉和運用市場杠杆,催生了企業、種植戶和群眾參與造林的自覺性。據統計,廊坊探索形成了14種造林新機制,產權明晰率達到100%,共撬動社會資金35.45億元,吸引200多家企業、122個大戶主動參與造林。與此同時,廊坊打出晾晒、督導、考核“組合拳”,確保植樹成活率高、效果好。

  造林綠化在抓落實中穩步推開,成效在抓落實中逐步顯現。市區1月至11月達標天數137天,較去年同期增加26天,達標率為41.0%,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8.78,與去年同期下降7.9%,生態效益凸顯。

  產業興城 實力廊坊

  打造環保產業城市,即加快環保型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的環保,努力打造實體經濟新高地。

  圍繞創建“環保產業城市”目標,廊坊今年傾力上優淘劣,實施產業置換。大力實施扶強扶優,淘汰落后產業置換攻堅行動,廊坊共關停、取締、拆除重污染企業367家。

  今年廊坊組織開展了3次集中拆除行動,關停、拆除水泥、礦粉企業28家,淘汰產能1603萬噸﹔關停、拆除岩棉保溫材料企業70家,淘汰產能21.1萬噸﹔關停、拆除膠合板企業80家,淘汰產能7.87萬噸﹔關停、拆除50家違規排污企業,涉及產能1.73萬噸﹔三河市東部礦山生產企業已全部退出,超額完成河北省下達的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淘汰落后產能在有效控制域內污染的同時,騰退大量土地用於發展高新技術、高端裝備、文化娛樂等新興產業。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廊坊抓住機遇,圍繞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緊盯央企、京企、津企、知名民企和跨國企業,著力培育總部經濟、網絡經濟、創新經濟,做強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型農業,加快建設環保型現代產業體系。今年以來,廊坊項目數量持續增加,為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前11個月全市實施建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913項,同比增加56項,完成投資1647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450項,同比增加35項。新興產業項目加速集聚,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服務業項目加快建設,配套服務功能顯著增強。以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休閑旅游、服務外包、創意經濟及總部經濟為代表的服務業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實施,總投資70億元的燕達醫院、總投資20億元的廊和坊金融街等一批規模大、帶動性強的服務業項目建成投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進一步增強。

  與此同時,近年來,廊坊市環保局通過行使“環保第一審批權”,每年都將十幾個會導致環境污染的化工、冶煉等項目拒之門外,幾年累計拒絕外來投資30多億元。

  文化引領 品質廊坊

  打造文化體驗城市,即加快體驗載體培育,促進現代技術與經典文化的結合,努力打造文化體驗的新高地。

  今年,圍繞創建“文化體驗城市”目標,廊坊緊緊抓住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的重大機遇,各項文化工作邁上新台階。

  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獨特的區位優勢、巨大的發展空間和需求為廊坊借力發展、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環境,廊坊市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美國微軟公司的“微軟游戲創新中心”在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正式啟動,並迎來首批入駐企業。好萊塢兩家著名影視機構Relativity Education(相對論教育機構)和BASE FX簽約落戶大廠潮白河經濟開發區內的影視創意產業園。香河國華影視基地,在前期完成投資2億元、建成3萬平方米標准影棚並連續接拍幾十部優秀影視劇的基礎上,又投資上億元建設文化創意體驗廣場項目,實現了產業內容擴張。

  全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了創建工作責任書。為確保創建工作順利開展,市財政安排了1500萬元的創建專項資金和2000萬元的市群藝館改建資金,推進各縣(市、區)的“兩館一站兩室”等公共文化設施達標建設工作。

  組織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舉辦2014年元旦、春節系列文化活動暨第八屆“幸福廊坊”文化藝術節﹔開展第二屆合唱藝術節暨2014“彩色周末”廣場文化活動﹔組織各種文藝輔導講座活動。不斷發現和發掘具有鮮明特征的群眾文化活動,以廣場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體育文化等群眾性文體活動為基礎,在特色、品位和創新上下功夫,打造群眾文化品牌。

  著力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推薦申報第六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及第四批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有1個國家級、11個省級、5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各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數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組織企業參加文化產業高端展會,重點推介包括大城紅木文化產業、大廠皇家景泰藍文化產業、霸州溫泉休閑產業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生態宜居 幸福廊坊

  打造幸福宜居城市,即加快各項事業發展,促進城市建設,努力打造幸福宜居的新高地。

  今年,廊坊城鄉發展統籌推進,城鎮規劃布局拉開了總體框架,農村建設在一些點上實現了先行示范。以開展城鄉面貌整治集中行動為建設主線,不斷提升城鄉建設品位。

  城鎮建設方面,基本完成全市總規修編,縣級城鄉總規和近期建設規劃修編全面展開,明確了全市北中南建設的總體格局。實施道路清掃保潔、工地揚塵整治、園林市政整治、時代廣場完善提升、水系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廠建設六大基礎工程,城鎮面貌保持清潔有序的良好形象。

  農村建設方面,著力打造“環境整潔、設施配套、田園風光、舒適宜居”的升級版新農村。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2億元,整合帶動各類資金14.2億元,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提升、生態建設“五大工程”。打造了三香大、環市區、106、廊大路4條美麗鄉村風景線,30個市級精品村和428個省級重點村改造提升任務基本完成。推廣光伏發電、太陽能供暖等新技術、新材料23項,基本建立了有清運車輛、有保潔員、有工資保障的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機制。

  大氣污染治理初顯成效,實施“藍天行動”,打響揚塵、燃煤、尾氣、煙氣和工業污染治理五大攻堅戰。特別是與海創智庫合作,啟動對大氣污染的綜合研究治理,加快推進建設智慧型生態城市新模式,從根本上扭轉大氣污染防治的被動局面。

  妥善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提前超額完成住房保障目標任務。截止到11月底,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實現開工13653套、竣工10775套、分配入住9801套,分別完成省定任務的100.4%、101.7%和100%,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圍繞打造“陽光低保”,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共發放城鄉低保資金1.86億元,保障 4.36萬戶、8.6萬人,動態管理率達到100%。

  進一步加大大病醫療救助力度,全市縣一級大病救助基金總量達到1.36億元,其中社會資金佔75%以上。調整提高了醫療救助標准,將救助報銷比例由60%提高到80%,救助封頂線由2萬元提高到3萬元。

  以安居、樂業、有保障為重點,一年來,廊坊積極實施民生工程,讓市民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努力把廊坊建設成為幸福宜居的城市。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5日 13 版)
分享到:
(責編:白宇、劉軍濤)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