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女神探"聶海芬涉錯案被追責 迄今調查半年無消息【2】

白岩鬆

2014年12月20日09:19    來源:中央電視台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女神探"聶海芬涉錯案被追責 迄今調查半年無消息

  2006年5月15日,杭州市公安局預審女神探,“杭州三大女殺手”之一的聶海芬接受中央電視台的採訪《無懈可擊》,圖為視頻截屏。

  白岩鬆:

  沒錯,其實我相信我們所有的人都期待一個結果,那就是公正,但在這樣的環節中,尤其在進入到了追責程序已經完全啟動的情況下,公開又該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我們繼續關注。

  解說:

  歷經艱辛得以平反的冤假錯案,對相關責任人的追責,既是法律的規定,也是民眾的要求。昨天,就有媒體盤點了近年來多起曾引起關注的冤假錯案,結果發現,在糾錯后的追責中,隻有趙作海案、浙江叔侄案、蕭山5青年搶劫殺人案,還有安徽於英生案等幾起案件,啟動了追責程序。但是,有些追責進展,卻至今沒有下文。

  張高平:

  我當時高興,我笑,在合議庭這麼多年,我知道就有這麼一天的。

  解說:

  在多起錯案中,浙江張高平叔侄案,特別具有典型意義。在當時,公安部門並沒有獲得物証,而且犯罪時間對不上、地點指不清、連受害人指甲裡的DNA都屬於第三人的情況下,僅憑兩份存在漏洞的口供,就將張氏叔侄定罪。

  今年4月,浙江省政法委曾宣布,對此案原辦理過程中公、檢、法各部門辦案環節存在的問題要進行全面調查,其中就包括了案件的審核人——杭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預審大隊大隊長聶海芬。她,曾被稱為“女神探”。可是,大半年時間過去了,該案的追責調查,卻始終沒有更新消息。

  電話採訪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永生:

  第一個就是對錯案追究責任的這個機關級別太低,而且實踐當中大多數都是由以前這個辦錯案件的公安司法機關所在地的公檢法機關來辦理,另外還一個就是心理方面的原因,這個公安司法人員最初都是處於偵查破案、打擊犯罪的這樣一種心理動機,而不是為了謀取個人的私利,所以對於這個辦錯案子這個公檢法機關有一些人是抱有同情心理的。

  解說:

  陳永生教授在一篇名為《我國刑事誤判問題透視》的論文中,分析了20起在2005年左右重審的案子,其中后續的追責情況都不容樂觀,很多也沒有信息公開。

  陳永生:

  第一個就是很多案子沒有追責。第二個就是有些案子雖然追責了,但是最終判刑很輕,很多都判了緩刑,即便是判刑的,期限也很短。

  解說:

  去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關於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規定法官、檢察官、警察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實行“終身負責制”﹔但是現實中,對冤錯案全面追責,卻仍然不易。

  陳永生:

  冤案追責的情況也是應該公開的。因為你前面的辦錯案件已經嚴重損壞這個公安司法機關的威信,你現在在追責的問題上如果遮遮掩掩的,又進一步損害你公安司法機關的這種威信。

  解說:

  今天,有評論指出,為讓民眾更好地監督究責的進展,及時有效的程序公開和信息公開是前提。還有評論指出,在刑事司法中,冤案得到平反后,如果造成冤錯案件的病灶不除,冤案就會“自我復制”。

  白岩鬆:

  其實對於制作的錯案的人員這種進行相關追責,也要防止成為新的錯案,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更多的人在目前的這種法律環境下達成的一種共識。在這其中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恐怕公開也是非常重要一個因素。

  我們來看過去幾年涉及到的錯案在糾錯追責的過程中,趙作海案的確是由5人獲刑,一人免予刑事處罰,參與刑訊逼供的6個警察。但是浙江的叔侄案進行了內部追責,具體情況不知道,然后蕭山的5個青年搶劫殺人案,具體情況不知道,然后佘祥林殺人案已經啟動了追責,但具體情況也不詳。接下來還是要連線田主任,田主任您怎麼看待追責的過程中,公開這一點?

  田文昌:

  我想這一點是特別重要,值得非常強調的問題,公開性應當說是公正性的重要保障之一,沒有公開性,公正性既得不到保障又得不到驗証,沒法體現出它的公正性來,所以說無論是追責也好,還是今后的審判活動也好,都應當特別強調公開性的問題,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到了目前為止,我們現在的司法申報活動當中,還有很多時候,很多地方經常是沒有體現出公開性,有些案件的審判甚至是神神秘秘,如臨大敵,連旁聽的人數都要限制,連家屬的旁聽都要嚴格限制,這種現象是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白岩鬆:

  嗯,田主任另外有一點其實是非常現實的情況,過去我們有很多的錯案,但是錯案的糾錯的過程中,畢竟是這幾年才逐漸的來到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而且速度在加快,這也就意味著在糾錯的過程中的追責並沒有一個成熟的經驗,您覺得在這個領域我們還需要完善一些什麼?

  田文昌:

  我覺得其實不一定有特殊的程序,如果真正能把審判公開的程序做好了,追責也是在其中之列的,追責也是一個審判程序,那麼按照這個程序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程序都是完整的,問題就是在追責過程當中,更應當特別慎重的對待這件事情,更應當嚴格的按照正當程序來辦。為什麼這樣講?我們現在說實在的,過去一系列的冤假錯案一再的証明了一個問題,就是隻要你破壞了正當程序,隻要你非法取証了,刑訊逼供了,就會造成冤假錯案,幾乎成為一種必然性。到今天為止我們有一些人還認為,即使是打出來的,逼出來的,多數都說的話都是真的,這種認識我覺得是對於遏制刑訊逼供的這種舉措來講是個很大的障礙,其實我們認為在實踐當中並非如此。

  現在一再証明了,哪一個冤假錯案不是用刑訊逼供用非法取証來的,那麼這種問題的認識如果不改變過來,對於遏制刑訊逼供,遏制非法取証是有阻礙作用的。

  白岩鬆:

  好,非常感謝田主任帶給我們的解析。其實在此時此刻相信對於追責很多人的情緒是達成一致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一定要建立在法律的這種精神的框架下去尋找公正。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楊芳、肖紅)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