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召開,審議了包括《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內的6個文件。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這意味著縣級以下基層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將改變以往與職務挂鉤的局面,多了一條晉升通道,以后即使不當“官”通過職級晉升也能取得相應職務的薪酬待遇。
竹立家說,按照目前的規劃來看,這項制度在明年底就會在全國鋪開,同時伴隨這次公務員制度改革,或將修改《公務員法》以及對公務員薪酬結構進行調整,使之更加透明。
500萬基層公務員將受益
《意見》明確指出,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那麼縣以下包括哪些公務員群體?
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公務員總數為717.1萬人。縣級以下工作的政府機關公務員數量佔比超70%。也就是說有超過500萬人將直接受到“薪政”影響。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在縣級機關隻有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長、縣政協主席這四套班子的一把手等少數幾人為縣處級,縣級各委辦局則為鄉科級。此外絕大多數公務員是在科員、辦事員兩個級別之間,晉升空間極為有限。
據2008年施行的《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晉升鄉科級正職領導職務的,應當擔任副鄉科級職務兩年以上﹔晉升鄉科級副職領導職務的,應當擔任科員級職務三年以上。而晉升科員職務,應當任辦事員三年以上。
這意味著,從辦事員到“正科”,正常的話至少需要8年時間。
有過基層挂職經歷的竹立家表示,事實上大多數基層公務員都沒有機會升遷到副科級以上,缺乏升遷機會是基層公務員群體的最大問題。
“不當官也能享受官員薪資待遇”
“目前現行的公務員體制中,職務決定了待遇。”竹立家說,基層公務員晉升渠道少,速度慢。如果職務與職級不並行,有些鄉鎮的基層公務員一輩子可能連科長都當不上,當不上領導的話,基本的薪酬就上不去。這就影響了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
竹立家說:“職務與職級並行后,一個普通的基層公務員,按照工作年限和考核標准提高職級,就可以相應地增長工資,解決一直以來的工資偏低問題。”
竹立家說,如果公務員的工資待遇跟經濟發展水平極不相稱,長期持續,就會導致基層公務員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基層公共服務也會大打折扣。
竹立家認為“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實施,將有效提升基層公務員的積極性。而且,還將有效消除基層公務員中的“官本位”現象,“比如說一個科員,提不了科長就不能加薪,所以他隻能努力往上升。”
竹立家說,《意見》推行之后,這種情況就會發生改變,“現在隻要工作到一定年限靠績效考核也可以加薪,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即使不當處長,隻要職級在增長,那麼工資也會增長,就是說,不當官也能享受官員薪資待遇,多了一條晉升通道”。
正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指出,在職務之外開辟職級晉升通道,在全國縣以下機關實施這項改革,有利於調動廣大基層公務員的積極性,是為基層公務員辦好事、辦實事,一定要把好事辦好。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