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211985高校撥款
近日,中南大學校長透露教育部將取消“211”“985”工程建設。這一消息后雖被教育部否認,但引發了全社會對“211”“985”工程的再次關注。
已經走過了近20年歷史的“211”“985”工程,雖然在促進中國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於“211”“985”在獲得國家科研經費撥款、學生就業方面的“含金量”越來越大,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未來走向值得關注。
申報 增學科招兵買馬挖老師
為了能上馬“211”,符合各項指標,不少高校採取了“運動式”突擊戰:上馬基建項目,增加學科專業,招兵買馬挖“老師”。
據一些當年評“211”的在校生回憶,“那時候學校要評‘211’,到處是美化工程,一些從來沒有的專業突然冒出來,學生老師甚至沒幾個,我們學生會干部都被拉去搞各種‘接待’”。
“惡性競爭”手段也相當普遍。儲朝暉說,有一些學校為了評上“985”“211”,從其他高校挖了很多師資。“如南京一所高校為了參評,挖了很多江西、安徽的老師,哪怕對方會違約,也重金挖走了很多人。挖了這些老師以后,人事檔案不給沒關系,另外建檔,以至於鄰省高校人人自危。這種現象比較普遍,破壞了整個高等學校發展的生態。”
評審 受學校經濟實力影響
表面上,“211”評審主要指標有學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師資、研究生規模等,實際上卻受很多與“辦學水平”無關的因素影響,如經濟實力,學科地位,以及行政思維中的平衡主義、貪大求全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哪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強,爭“211”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最典型的就是江蘇。其他經濟實力相對弱的省市,“211”評選就受到影響。比如全國其他部屬師范類院校都進了“211”,僅有一所地處西部的院校沒進,原因卻僅僅是因為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
儲朝暉還介紹,由於是行政主導下的資源配置,所以申報評審過程又同時存在很強的“平衡思想”——哪一個行業有了“211”重點學科,其他行業也得有﹔某一個地區有了“211”,就要考慮其他地區,“並不完全按學術標准,一些不夠條件的也拿到了‘211’。”
以湖南為例,湘潭大學是該省教育部共建大學、唯一沒有經過大規模合並的老牌綜合性全國重點院校,至今沒能評上“211”。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水平、科研能力、學科建設都非常一般的高校,但出於搞地區平衡的行政需要,“分果果”一樣均在“211”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