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大學副院長被指抄碩士論文 回應:若抄襲被車撞死

2014年11月16日10:34    來源:東方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大學副院長被指抄碩士論文 回應:若抄襲被車撞死

《〈因話錄〉校箋》校記中,將底本的“諱芳”誤寫作“諱芬”。

《〈因話錄〉校箋》

  124頁、94000字,去年12月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安徽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副院長黎澤潮—這樣一本獲過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立項支持的《〈因話錄〉校箋》,原本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畢竟《因話錄》是偏冷門的唐代筆記小說集。而11月14日,這本校箋在“豆瓣”上的讀書簡介赫然寫著:“本書系抄襲魯明《〈因話錄〉研究》(復旦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和史佳楠《趙璘〈因話錄〉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等相關著作而成。其中許多內容是大段抄錄他人著作。”

  15日,黎澤潮對此回應稱,“如果有抄襲,我出門就被車撞死”。

  11月13日凌晨,豆瓣簡介中的“被抄襲者”之一、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現中華書局編輯魯明在網上瀏覽到《〈因話錄〉校箋》。他告訴早報記者,當時純粹是出於興趣才下訂單,不料還沒拿到書,只是在豆瓣上添加“想讀”,同步微博就“炸開了鍋”。

  魯明表示,第一個回復的“枕書廟人”是復旦中文系老師,“他知道我當年寫過這個題目的碩論,所以以為我自己出書了。”據大家觀察,《〈因話錄〉校箋》的前言、正文校勘部分和附錄部分,大都存在嚴重抄襲魯明論文的嫌疑,“還有抄另一位上師大碩士的論文,而他的全書幾乎就是這幾部分組成的。”

  另一位“被抄對象”史佳楠的導師、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文化典籍系主任張劍光也在微博中表示:“他抄我的,我不會說什麼的,但抄學生的不應該。”

  黎澤潮1984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參與了安徽師大新聞學和廣告學專業的創辦。在校園官網上,這本書被冠以“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資助項目,也是他的“主要科研成果”。有網友吐槽:“一位廣告、傳播研究者,年過五旬,職稱教授,官銜副院長,履歷未見任何與古文獻相關之處。居然新出了一本古籍整理著作,令人稱奇。”

  “被抄”作者表示抄痕明顯

  不少古籍沒有善本(編注:經過嚴格校勘、無訛文、脫字、衍文、散佚),於是后人會用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和有關資料相互比較考訂,力求還原古籍的“真容”,同時也會對前人的文意或注解進行補充、訂正和分析。這便是所謂的“校箋”。

  11月14日下午,魯明在豆瓣附上圖片,發文聲討《〈因話錄〉校箋》:“此書《校箋說明》的部分段落、幾乎全部的校勘記,以及附錄,都是截取我碩論部分內容,而無一語引及。”

  就對比照片看來,《〈因話錄〉校箋》和另外兩篇碩士論文確有大段“雷同”之處。比如校箋開篇說明的第一段,且不說針對《因話錄》卷一到卷六的介紹與魯明於2010年完成的《〈因話錄〉研究》幾乎如出一轍,就連“道其原本,敘其所出,避免了一般筆記小說的駁雜”這般主觀性評語都達成“一致”,第六頁針對《因話錄》版本的介紹也被網友拍下圖片指出“全抄魯文第六章《版本平議》”。名為“長夏”的豆瓣網友諷刺說,恐怕隻有第七頁自述“學術軌跡”那十行是親筆。

  “《因話錄》世無善本,對其校勘,主要使用諸類書、筆記、方志中的引文來他校。” 魯明表示,稍具古籍整理常識的人就知道,不同的人校勘,由於搜羅的他校材料不同、對文本的體會不同,內容絕不可能大量雷同,“此書出校的位置、校記的數量卻與碩論高度重合,幾乎沒有溢出碩論校記之外的新校記。”他還指出,箋注部分倒沒怎麼抄他的碩士論文:“於是抄抄百科、辭典之類,注釋了一些人名、地名。”

  抄了,還抄“錯”了?

  兩書最大的不同便是魯明的碩士論文用繁體字而 《〈因話錄〉校箋》 採用簡體字。可也因如此,令更多網友“忍無可忍”的事就來了—繁體至簡體的轉換中錯別字頻頻出現。魯明說道:“我碩論原文‘言談’,被錯錄作‘言歌’。原文‘俗講’,被錄作‘俗蒲’。原文‘建築佈局’,被錯錄作‘建桑怖局’。”有網友吐槽說:“這種低級錯誤是因為抄襲過程中圖片轉換文字過程中的電腦錯誤識別。”還有網友跑去黎澤潮微博上提問:“黎教授,請教一下,什麼叫‘建桑怖局’?”

  再如《因話錄》中第一卷第5條,魯明校箋時底本(編注:校勘時所用的依據本,即在這個本子的基礎上結合其他版本來校勘)的寫法為“諱芳字伯存”,但他在碩士論文中根據《新唐書》、《唐語林》這些史料指出“芳”字是錯的,應為“並”字。但在 《〈因話錄〉校箋》中,原本的“諱芳”卻莫名地變成了“諱芬”。不少人哭笑不得:“把底本文字都錄錯了。”

  魯明在豆瓣中寫道:“寫碩論時,剛剛入門,讀書很少,絕達不到出版程度。校箋者竟取來抄襲……而碩論中一些稍稍可取之處,校箋者大概又感復雜難懂,竟得以幸免。對這樣一本抄襲拼湊之作,如果是所謂大眾普及讀物,原不值得浪費時間關注。”他還對負責圖書出版的出版社感到不滿,“編校工作也極粗率。”

  最近,魯明正忙於中華書局二十四史修訂版的出版,暫無暇統檢《〈因話錄〉校箋》全書並且全面舉証。不過接下來,他打算聯系古委會工作人員,請他們調查並收回相關資助。他告訴早報記者:“從我個人角度,就是要求道歉。如果事情屬實,應該由古委會和高校按照規章制度來辦。”

  15日上午,黎澤潮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否認有抄襲行為。他稱,引用之處均有標注,符合學術規范,經受得起調查,此外著作本身性質也不同於普通科研著述。

  他還回應稱,“如果有抄襲,我出門就被車撞死”。

  對於黎的說法,魯明向早報記者表示:“文史專業的老師同學那麼多,大家可以評判。同時請高校古委會專業工作人員鑒定。必要的話可訴諸法律。”

(來源:東方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