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04日02: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9月28日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召開,會議全面分析了我國民族工作面臨的國內外形勢,闡述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各族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團結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西藏朗縣卓村黨支部書記巴珠告訴記者,中央開民族工作會議期間,全村48戶老百姓都很關心,好多家都在圍著電視看,並展開討論。他說,大家看到中央繼續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保護等工作后,決定要進一步拓寬目前的發展思路,搞一些更具前途的產業。
“本次會議指出要把優勢資源開發好、利用好,推動產業結構上水平,加快發展服務業,逐步把旅游業做成民族地區的支柱產業。這對我們是個大好機遇。”西藏林芝地區米林縣委書記許永良說,米林是個旅游大縣,僅今年1至7月,米林縣就接待游客28.2萬多人次,總收入達6021.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0.3%和26.3%。
“國家在9年后召開這次民族工作會議,作為一個貴州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干部,我非常關注。”貴州省德江縣委組織部研究室的土家族干部馮勝彥說,“對貧困地區實行差別化區域政策,是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必然舉措。貴州這幾年發展快了,我們德江也正在開足馬力實現后發趕超。但是,由於基礎設施落后、民生欠賬多,發展中遇到的資金不足、政策不活等問題還很多,群眾盼發展的心仍然十分迫切。”
“我的家鄉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這些年來,環江變了模樣,鄉親鼓了腰包。毛南族鄉親日子年年好、節節高,這多虧了黨的民族政策好。”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毛南風味食品廠負責人譚夢曦說。
然而,環江欠發達后發展的區情還沒得到根本改變,譚夢曦分析主要原因是“基礎教育不夠”。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加快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實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辦好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搞好雙語教育。這讓譚夢曦振奮不已:“扶貧先扶智。教育好了,環江實現跨越發展才有大希望。”
“這次會議統一了思想,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提出了一系列理論觀點和政策措施,對於做好今后一個時期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雲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郭家驥看來,會議指出,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央的一項基本方針,這對雲南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雲南民族地區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長期發展滯后,僅靠自身力量難以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央和發達地區的支持和幫助必不可少。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62團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副政委張成東表示,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強民族特色產業開發是實現民族平等的途徑,民族平等首先是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發展,就業先行。”張成東說:“我們將按照會議精神,在民族特色經濟建設中開闊思路,在加強少數民族就業方面,用好國家、兵團、師、團政策,引導扶持團場職工群眾,利用團場與絲綢之路集散地霍爾果斯市接壤地域優勢發展少數民族特色產業。同時利用兵團特有資源擴展軍墾旅游產業,拓寬職工群眾就業門路。”
(綜合本報記者王明浩、謝振華、陳沸宇、郝迎燦、徐元鋒、李亞楠、李昌禹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0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