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他是國內唯一健在飛虎隊隊員 病危入院 亟待援助【2】

2014年09月23日14:45    來源:重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他是國內唯一健在飛虎隊隊員 病危入院 亟待援助

1943年,龍啟明在昆明。(圖片由龍啟明提供 盧越翻拍)

龍啟明保存的當年飛虎隊轟炸機分隊的合照。(圖片由龍啟明提供 盧越翻拍)

  飛虎隊隊員龍啟明的傳奇人生

  91歲的龍啟明躺在重醫附一院老年科病床上,重慶話裡習慣夾雜著英語、普通話。

  在重慶生活了60多年的他,早已愛上這個第二故鄉。

  9月22日,記者通過龍啟明本人、家人和朋友,以及重慶友好飛虎隊展覽館,收集了大量資料,讓他的傳奇人生能夠較為完整地再現於世。

  從香港逃回內地

  父親隨手寫下“國仇未報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為兄弟倆送行

  龍啟明1923年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順德,是廣東順德清暉園園主龍廷槐的第五代傳人,家世顯赫,其父龍朝杰曾在香港的皇仁書院念書,跟孫中山是同校同學。

  由於從小在香港長大,接受的是英式教育,龍啟明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過,他的父親從不讓子女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就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主動提出把他送回老家清暉園學習中文。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原本擔任香港電訊司副司長的龍父拒絕為日本人工作,遭到日軍的百般刁難,日軍隔三岔五就到家裡到處搜查,敲詐勒索,弄得一家雞犬不寧。

  當時的香港大街上,幾乎所有的街口都設有日軍崗哨。日本兵經常毫無理由地對中國人搜身、毆打、搶劫、掠奪。於是,龍父決定讓龍啟明兩兄弟先離開香港,逃到內地。

  臨別時,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倆說,“現在國難當頭,是報效國家的時候了!沒有祖國,就隻有恥辱和凌辱!”龍父還隨手寫下“國仇未報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這句廖仲愷先生的名言,為兄弟倆送行。

  1942年6月,龍啟明兄弟倆踏上了流亡之路。然而,和父母的這一別,竟成了永訣。后來,龍啟明的父母回內地尋找兒子,卻在途中遭日軍殘忍地殺害……

  “I hate Japanese invaders.(我憎恨日本侵略者)”2005年,當龍啟明與飛虎隊老隊友愛德華·康姆亞蒂在重慶聚首時,這是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考入“留美空軍培訓班”

  他一直是班裡的佼佼者,在昆明和印度培訓都是提前畢業

  離家后,龍啟明和另外2個同學一起逃往了澳門,大哥龍啟昌則逃到了重慶。后來,龍啟明他們聽說廣西大學免費接收華僑生,又決定去桂林。

  從澳門到桂林,他們走了1個多月。那時,桂林被稱作“小香港”,到處都擠滿了從香港逃難而來的人群。但讓他們失望的是,廣西大學根本不接收免費華僑生。3個香港學生的大學夢破滅了。

  沒多久,中國航空委員會張貼出招收留美空軍的廣告,於是,他們每人交了100元的報名費,去參加考試。

  考試中,數、理、化、英語都讓這3個香港青年學生感到很輕鬆,但唯獨最后一門黨義卻把他們難住了。

  “黨義相當於政治,考的是三民主義之類的內容,這些在香港讀書時根本沒學過,所以隻好交白卷。”龍啟明說。

  本以為沒戲了,沒想到的是,1942年10月10日公布錄取名單時,他們3人的名字都在上面!通過最后的體格檢查后,他們被正式招入“留美空軍培訓班”,並送到了重慶,當時飛機就降落在珊瑚壩機場。

  這是龍啟明有生以來第一次坐飛機,也是與重慶結下不解之緣的開始。

  培訓時,他一直是班裡的佼佼者。特別是在昆明的初級班,原本訓練計劃是飛行20小時,但當他飛行了5小時06分鐘后,教練就馬上簽字讓他畢業了;在印度的中級班,規定飛行時間是50小時,但他隻飛了30小時,又提前畢業了。

  之后,他們又被送往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接受了為期4個月的轟炸、作戰科目訓練。1943年3月,龍啟明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准飛行員資格。那一年,他剛好20歲。

  飛越“駝峰航線”

  運送遠征軍士兵到印度途中,他拿出全部食物分給餓了兩天的士兵吃

  當時,在中國,陳納德將軍率領的飛虎隊是一支充滿傳奇色彩的隊伍,龍啟明也一心向往著能直接駕著戰機與日軍面對面作戰。

  不過,上級的命令卻是讓他去飛“駝峰航線”。最初,他還有些失望,但當他第一次執行任務飛越“駝峰航線”歸來后,才明白這條航線對中國的重要作用。

  在“駝峰航線”上,龍啟明曾多次死裡逃生。他們不僅要運送汽油、武器、彈藥等美國援華軍用物資,還把一些中國遠征軍士兵運送到印度。

  1943年夏季的一天,龍啟明和戰友正駕駛著滿載遠征軍士兵的運輸機在空中飛行。突然,飛機開始左右搖擺,龍啟明打開機艙門一看,那些遠征軍士兵正燒了一些報紙、草紙等在烤火。

  “你們不要命了嗎?知道這有多危險嗎?”龍啟明嚴厲地訓斥道。

  但訓斥過后,他立馬后悔了。

  原來,他看到那些士兵身穿薄單衣,凍得渾身發抖。“當時,我們飛行員都穿著厚厚的皮夾克,駕駛室內還有暖氣。”龍啟明回憶道,當那些士兵告訴他已經兩天沒吃飯的時候,他二話沒說回到駕駛室,把隨身攜帶的面包、餅干、火腿、咖啡等食物全部拿出來分給士兵。

  很巧合的是,3個月后的一天,龍啟明與其中一名士兵在緬甸再次相遇了。當時,這名士兵很激動地跑到龍啟明的面前說:“你是分餅干給我們吃的飛機師!感謝你,我永遠也忘不了飛機上那感人的一幕!”

  加入飛虎隊對日作戰

  一生中最暢快的一次飛行,是駕機降落在武漢接受日軍投降

  在“駝峰航線”上飛行了2100小時后,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龍啟明等6名中國飛行員,被挑選調入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即飛虎隊)轟炸機分隊,他也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飛虎隊隊員。

  一直以來的心願終於實現了,能直接對日軍作戰,讓他興奮不已。“沒有經歷過那場戰爭的人是無法體會到那樣的心情的!我親眼目睹了日軍對中國的大轟炸,中國到處尸橫遍野,到處都是殘缺的房屋和街道,逃難的人哭著喊著擠在人流中,太慘了!每個中國人都想把日本人趕出去,尤其是得知我的父母慘遭不幸時,我的願望是那麼強烈!”每次回憶起那段歲月,龍啟明總是悲憤難抑。

  加入飛虎隊不久,他就被派遣到印度加爾各答執行對緬甸臘戍、密支那、仰光等地日軍轟炸的任務。后來,又參加了對雲南騰沖、龍陵、湖北漢口、湖南芷江等地日軍軍事目標的轟炸,以及支援中國軍隊地面作戰。

  不過,在無數次執行任務中,讓龍啟明感到最輝煌的一刻,還是在日本投降后的第10天,他和轟炸機分隊隊長希爾少校駕駛飛機降落在武漢,接受日軍投降。

  那是在1945年8月25日,他們接到上級命令,從四川梁山縣(今重慶梁平縣)起飛,直接降落在武漢。

  “這是我一生中最暢快的飛行。……那天,日方代表不得不低下罪惡的頭顱。日軍戰犯被押送到國際軍事法庭,接受正義對邪惡的審判!”龍啟明在自傳《喜馬拉雅的英雄》中寫道。

  不過,漢口的日軍並不願意向他們投降,說道,“我們不向美國投降,隻向中國投降。”當時,和龍啟明他們一同前往武漢的美籍日本裔翻譯告訴日本人,中、美、英、蘇是盟軍,他們是接到盟軍總司令的命令才來接受日軍投降的。日軍打電話請示以后,這才表示投降。

  龍啟明在飛虎隊執行的最后一次飛行任務,是將10名日軍軍官押送到上海美軍總部,再交由軍事法庭審判。

  當時,美軍在日軍的一部戰爭紀錄片裡發現,一架美軍飛機被擊落后,日軍活捉了3名美軍飛行員。然而,日軍士兵卻穿上了中國軍人的衣服,冒充中國人毆打美軍飛行員,試圖挑撥離間中美關系。隨后,又在飛行員身上澆上汽油,把他們活活燒死。在后來的調查中,美軍逮捕了與此相關的10名日軍軍官。

  參加“兩航起義”

  婉言謝絕赴美發展,毅然返回大陸

  抗戰結束了,但龍啟明的傳奇故事並沒結束。

  1945年10月10日,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開始招收飛行員。當他正考慮去報名時,美國第十四航空隊的一名軍官對他說,“艾迪(龍啟明的英文名),你以后到美國去發展不好嗎?你飛行素質很好,又年輕有為,隻要你願意去,我們兩個美軍軍官給你簽字,你就可以加入美國籍了。”

  這番盛情邀請,卻被龍啟明婉言謝絕了。他有自己的打算——

  “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中國戰后百劫千瘡、一窮二白,我希望她很快富強起來。”退伍的第二天,龍啟明就去中國民航登記報名了,被分配到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央航”)。

  原本基地都在上海的兩航,1948年起陸續遷離。中航總公司一部分遷往台南,總經理率主要部門機航組等則遷到香港。央航總公司先遷往廣州,后又遷到香港。

  1949年11月,龍啟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策劃的“兩航起義”,毅然從香港駕機返回大陸,成為新中國第一批飛行員。1953年10月,他永遠告別了飛行生涯,轉業進入重慶鋼鐵廠,直至1982年退休。

  無償捐獻清暉園地契房契

  作為重鋼的普通退休工人,住的是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2011年11月,88歲的龍啟明帶著龍氏后人,再次回到順德清暉園,而今清暉園已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向政府捐獻清暉園的地契、房契,這可是龍家留給龍啟明4兄妹的財產!

  其實,作為重鋼的一名普通退休工人,龍啟明家並不富裕,一直住在一套兩室一廳、大約70平方米的房子裡。他怎麼想到捐獻這價值不菲的財產?

  “經歷過九死一生的抗戰歷程,我願意把我的一切及一生都奉獻給國家,隻要國家富強、人民安康,我個人的付出算不得什麼!”在捐贈儀式上,龍啟明深情地說。

  捐獻地契、房契是龍啟明和家人在2005年應邀參加順德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時萌生的想法。原本地契、房契由龍啟明的大哥龍啟昌掌管,其去世后轉到女兒龍美恩手中。為此,龍美恩專程從美國飛回來,帶回了地契、房契。

  當時捐獻的,除了地契、房契,還有龍氏先人的照片、資料,以及龍啟明擔任飛虎隊隊員時的珍貴照片、信件等近百件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來源:重慶日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