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學習有方】

習近平談人民民主: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潘婧瑤  曾偉

2014年09月23日10:06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14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全國政協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習近平出席並講話。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應該是實實在在、而不是做樣子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個方面的,應該是全國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級的。協商就要真協商,真協商就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從制度上保障協商成果落地,使決策和工作更好地順乎民意、合乎實際。”

——2014年9月21日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說

“ 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2014年9月21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說。

半個月多前,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習近平在會上表示,我們要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

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高頻率強調的背后是習近平對人民民主的不斷思考和探索。

民主促發展:

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據人民網記者統計,僅9月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紀念活動講話中,習近平就提到“民主”一詞達122次。

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大會上回顧中國民主發展的進程時說:“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政治道路需要借鑒他國經驗,但沒有統一的模式。

習近平在這次大會上說:“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國有96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56個民族,我們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該怎麼辦?”習近平指出,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隻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在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保証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保証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力。

民主反腐敗: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

什麼是民主?古往今來,不同的理論家提出了相同的理念,但怎麼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卻派生了不同的實踐,這一問題也一直是習近平的思考的主題。

2005年2月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省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指出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要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相適應。用發展民主來防止腐敗,是我們黨反腐倡廉的一條重要經驗。這條經驗在習近平此后對反腐敗工作的指導中始終貫穿始終。

今年9月5日,習近平在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大會上強調,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習近平說,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打擊。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反對腐敗。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下最大氣力解決腐敗問題,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不斷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於民。

民主交朋友: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習近平對民主的闡述,不隻局限於國家和黨內的政治制度建設中,也在他參與國際事務的各大場合有所體現。“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的觀點頻繁出現。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我們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壟斷國際事務的想法是落后於時代的,壟斷國際事務的行動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2014年7月,習近平接受拉美四國媒體聯合採訪,他引用中國古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我們主張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隻能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

2014年7月15日,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上再次強調:“我們應該堅持包容精神,推動不同社會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鑒、不同發展模式互惠,做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實踐者。”

從國內到國外,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深入思考人民民主的合理路徑,並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那就是更好地反映人民意志。這種探索和實踐,帶來了當下嶄新的政風,也將給中國帶來一個新未來。

學習有方相關新聞:

    習近平青睞哪些年輕干部:懂國情的實干派

習近平布局軍隊改革:破體系壁壘 謀三軍轉型

習近平如何要求“中辦”:胸懷大局 極端負責

習近平“治軍”關鍵詞:從嚴 實戰 轉型

進入《學習有方》專欄

分享到:
(責編:曾偉、盛卉)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