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代跑,酬金面議”“求代跑若干名,50元一次”“1000米測試保証4分鐘以內”………眼下正是很多高校進行學生體能測試時節,一些學生因擔心不能達標,網上四處發帖尋求“代跑”,一些學生瞅准“商機”,四處發帖“攬客”,高校體能測試催生了代跑職業。專家表示,“代跑”凸顯誠信缺失,屬於違規行為,記入檔案將影響學生正常畢業。
高校刮起“代跑”風
近期,正值高校學生體能測試時節,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長跑難倒了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困難戶”。然而,這一現象卻成了少數人的商機,在貼吧、論壇、微博,各式各樣的“代跑”廣告鋪天蓋地。
記者在海南大學貼吧裡發現,有的“代跑”服務明碼標價,“50-100元不等”。記者在三亞學院貼吧裡搜索相關信息,其中有一條寫明:“1000米測試保証4分鐘以內,想要高分就加money,你懂的哈,優惠啦。”
也有一些學生主動發帖尋找“代跑”服務,供需市場初步形成。在三亞學院貼吧裡,網名為“密室龍椅”發帖稱:“本周末需要女生代跑,包接包送包飯,價格面議。”該學生隨后還留下聯系方式。
按照電話,記者隨后聯系上“密室龍椅”,他稱自己是一名大四在校學生,因為女朋友體質較差,擔心她在800米測試中不能及格,聽同班同學說可以尋找代跑服務,省事省力,於是在網上發帖。“隻要公布測試的日期,對‘代跑者’的成績要求以及支付的報酬,留下手機號碼和QQ號等聯系方式就可以了,目前,我女朋友已經順利通過測試。”
學生緣何念“歪經”?
“代跑”緣何成風?
海南大學體育部副主任洪家雲教授介紹,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規定,高校學生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為必測項目。“因為這些硬性指標,一些不能達標的學生便念起了‘歪經’。”
洪家雲表示,長期以來,體育教育的位置相對尬尷,一些學生認為考高分遠比好身體重要,一些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較少,不少人甚至丟掉了鍛煉身體的習慣。“近些年來,感覺學生身體素質一屆不如一屆。”
海南大學文學院大二學生吳蕊說:“其實大家知道,體測是為了督促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但大多數人害怕測試也是事實。每次測試結束后,有的學生癱坐在地上半天緩不過勁兒,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差,很難通過測試。”
另一方面,目前有些高校將獎學金、評優等和體測挂鉤,體測背負過多內容而畸形。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春河認為,高校評優項目和體測挂鉤,功利心趨勢下,致使一些學生想出“歪招”。
此外,一些同學表示,一些學校體測流於形式,為“代跑”提供了土壤。吳蕊表示,體測人數眾多,監考老師也不會全都認得,不一定會被發現。一些同學抱著“即使被查出,也只是重考,並沒有處罰措施”的僥幸心理。
“代跑”凸顯誠信缺失 影響畢業
“代跑現象背后透露出的,遠遠不只是大學生體質的下滑。”有教育專家稱,“花錢雇人代跑,如同在考試中找人代考一樣,都是作弊行為,是誠信品質缺失的表現。”
張春河說,“說到底,代跑是擾亂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現象,而且無論是供需兩方,都是作弊行為,與誠信做人的原則相違背。”
“代跑也有一定風險,按照達標要求,倘若學生一天內多次代跑,有可能出現昏厥等不適症狀。”洪家雲表示,體測初衷是為了強化學生強身健體的意識,他建議高校在進行體測時,實行多次考試,避免“一錘子買賣”。
海南中邦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曉輝表示,如果是在其他科目上作弊,學生可能面臨著被開除的風險,代跑作為作弊行為,同樣也面臨著被開除的風險,建議學校加大查處力度,實名進行體測,扼殺高校“代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