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
加強社會信用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重大的現實意義。首先,信用建設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其次,信用建設是和諧社會的基礎。要從根本上減少社會矛盾,增進社會成員之間互相信任,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必須加強信用建設。第三,信用建設是每一個自然人和法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詳細]
誠信是企業的筋骨。“允執其信,上品為宗”,走進蘇州的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八個大字格外醒目。“誠信就是企業的筋骨,風風雨雨這麼多年,這是我們的立身之本。”雷允上國藥連鎖總店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霞說。[詳細]
一邊是自己辛辛苦苦承包的魚塘,一邊是旱得冒煙的農田,如何選擇?遼寧省錦州市水泉村村主任劉景全給出答案——哪怕抽干魚塘水,也要救活鄉親的田。提及此事,錦州一高中退休教師焦士學豎起大拇指:“肯為鄉親們犧牲個人利益,真是好干部!”[詳細]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張根大就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公開制度接受人民網在線訪談,他透露,中宣部有位副部長曾經說過,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是加強我國誠信建設的硬措施,是全國文明建設當中、信用建設當中的第一家。作為一種創新,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有助於推進整個社會的誠信建設。[詳細]
人民網時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