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回憶烈士爺爺:英雄留家訓【2】

2014年04月01日16:50    來源:河南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回憶烈士爺爺:英雄留家訓

  爺爺,您在哪裡

  有位詩人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的爺爺屬於后者。爺爺的事跡和遺像陳列於睢縣革命博物館內,供后人瞻仰學習……

  清明節快到了,去年回家鄉給老人掃墓的一幕,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去年清明節前,睢縣烈士陵園整修,給各位革命烈士立了墓碑,並將烈士的遺骨安放在陵園。我來到爺爺楊進田的墓碑前,深深地鞠躬默哀……當縣黨史辦和民政局的領導同志介紹說,爺爺的墓碑下安放的是四叔和大哥從老家爺爺和奶奶“合葬”的墳塋裡掬來的一兜黃土時,像一股高壓電流瞬間擊穿了我心靈深處那根最敏感的神經,淚水像開了閘門的洪水……爺爺的尸骨在哪裡?

  1988年3月11日(農歷正月24日),奶奶楊許氏病逝了。她守寡46年,含辛茹苦地養育了爸爸和三個叔叔兩個姑姑,還有我們這50多個孫輩、重孫輩的后代們。但是怎麼安葬奶奶卻成了一個大問題。按老家風俗,爺爺沒有安葬,奶奶去世后是不能進祖墳的。族裡老人商議后,決定給爺爺置買一口空棺材,陪奶奶下葬,並請示當時的睢縣縣委同意,在爺爺棺材裡安放了他生前唯一的一張照片,上面覆蓋了一面中國共產黨黨旗。在這個爺爺奶奶“合葬”的墳塋裡,沒有爺爺的一點兒尸骨……

  據家鄉黨史、史志記載:爺爺楊進田(化名楊道蘊),1905年2月12日(農歷正月初九)生於睢縣河集鄉田胖村一個富裕農民家庭。早期受其妹夫、睢縣農民運動領導人馬集勛影響,形成了反舊圖新的思想。1927年,爺爺參加了反抗軍閥統治、攻打縣城的農民運動。起義失敗后,他被反動軍閥通緝。在躲避軍閥和以后的國民黨、日偽政權迫害期間,爺爺結識了彭雪楓、吳芝圃、藍橋等我黨在河南和豫東地區早期的領導人,接受了革命思想理論教育。

  1939年,睢縣黨組織遭到日偽敵頑的嚴重破壞,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經地下黨睢縣工委書記任曉天介紹,爺爺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了水東地區地下聯絡站站長。聯絡站的主要任務有三項:一是負責地方黨組織與豫皖蘇魯冀八路軍、新四軍部隊和軍區之間的聯絡工作﹔二是積極爭取上層民主人士共同走抗日救國道路﹔三是組織進步青年學生參加八路軍、新四軍。由於爺爺等同志的出色工作,在豫皖蘇魯冀軍地之間建立了一條秘密通道,多次受到彭雪楓、鄧子恢、黃克誠、張震、吳芝圃、孔石泉等領導同志的表揚。新四軍《拂曉報》幾次登載的“張楊二同志帶來的消息”,就是爺爺和當時的水東地委組織部長張劍石到淮北蘇皖軍區匯報的水東地區對敵斗爭情況。

  1941年6月,作為地下交通員,爺爺護送劉少奇(化名胡服)到新四軍五旅視察工作,經渦陽、蒙城,安全到達新興集后,彭雪楓同志特意贈送他一支德國造駁殼槍,囑咐他經常穿梭在日偽敵頑之間,一定要保重生命安全。

  1942年清明節前后,日寇在豫東地區發動第二次大逮捕。4月4日深夜,爺爺從太康縣胡寺開完會,在出發去華北執行聯絡任務途中,路過早已不住人的家中,剛看完攜帶的文件,就聽見汽車聲和叫喊聲亂作一團,三四輛卡車,上百號日偽漢奸已經包圍了村子。他匆匆燒完文件,奪門沖出被包圍的院子,翻過幾堵高牆后,不幸落入幾個日本鬼子的手中,隨即被押往商丘憲兵隊審訊。面對日寇漢奸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爺爺凜然不懼。慘無人道的日寇一刀一刀割下他身上的肉喂狗,鮮血流淌遍地。昏死醒來之后,他仍是罵個不停……日寇看從他嘴裡得不到半點秘密,又把他和同期被捕的睢縣工委組織部長郭孝誠一起,轉押到濟南,由專門對付共產黨抗日情報人員的軍事法庭繼續審訊。又是嚴刑拷打、放狼狗撕咬,敵人仍然一無所獲。最后滅絕人性的日寇法西斯殘暴地把他殺害在濟南西郊琵琶山下的“萬人坑”,時年37歲。

  爺爺機智勇敢的故事很多。1984年我到河南省委組織部工作后,幾次到省直機關老紅軍院拜訪了當年和爺爺一起工作過的革命老前輩張劍石同志。他給我講述了新四軍《拂曉報》幾次登載“張楊二同志”的故事。他對爺爺的評價是機警麻利,智勇雙全。“1941年9月,我擔任水東地委組織部長,你爺爺是聯絡站長,我們一起去淮北匯報工作,分別化妝成私塾先生和農民。在通過敵人的據點時,盤查很嚴。看到路邊一個賣甘蔗的老太太,你爺爺麻利地把一把錢往老太太手裡一塞,給老太太使了個眼色,順手把甘蔗裝到我們的手推車上。那老太太很機智,像一家人似的,和我們一起順利通過了盤查。匯報完工作回來時,我們倆又扮成魚販子,你爺爺把文件裝在腐爛的魚肚子裡,敵人盤查時,聞到臭魚腥味,捂著鼻子連連擺手,攆我們趕快走……”

  爺爺敢於伸張正義,憂國憂民,追求真理的思想是一步一步養成的。五姑奶奶楊美田(新四軍老戰士、離休干部)給我們說,我們的祖上是因黃河泛濫從開封輾轉遷徙到睢縣田胖村的。爺爺從小讀書用功,聰明懂事,性格倔強,愛打抱不平,常說我們是大宋楊家的后裔,啥時候也不能當孬種。五四運動后,爺爺看了一些進步書籍,結交了睢縣農民運動領導人馬集勛等,就聯絡一些思想進步的青年開展抵制官府苛捐雜稅活動。

  爸爸生前曾回憶,1936年11月,爺爺在開封見到吳芝圃后,心情很開朗,特意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這也是爺爺一生唯一留下的一張照片。兩個月后的1937年春節,爺爺在他住室的門上貼了一副親自撰寫的春聯:上聯“打倒倭寇小日本”,下聯“收回我國租借地”,橫批“視死如歸”。

  爸爸說還有兩件事他記得最清楚,一次是1939年秋天,爺爺給彭雪楓師長寫了封信,介紹他和楊振營、申允亭、馬振藻、劉志遠等十來個年輕人去豫皖蘇參加新四軍。當時爸爸才14歲,奶奶等家裡人說:“大夯(爸爸的乳名)還是個孩子,等兩年再去吧!”不料爺爺大聲說:“日本人打到咱家門口了,中國都快完了,現在不去,到50歲再去當亡國奴嗎?”臨出發,爺爺又對爸爸說:“咱家沒出過孬種,到戰場上要給中國人爭光,給彭師長爭氣!”

  還有一次,1941年底,爺爺給彭雪楓、張震等首長匯報完工作,把給首長做保衛工作的爸爸喊去,對彭師長說:“您別看他個子高,今年才16歲,能否讓他去學些理論?”彭師長當即給參謀長張震建議安排爸爸去抗大四分校。當夜,爺爺又詳細問了爸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情況。爸爸對爺爺說,許多年長的同志動員他加入共產黨,他正猶豫不決。爺爺說:“共產黨是為貧苦人民謀幸福的,我都加入好幾年了,這事兒連你娘都不知道。以后你要多學習,爭取早日入黨。”臨別,爺爺在爸爸的學習本上寫了“積極工作,努力學習,團結同志”12個字,落款是“父手書”。誰知這竟是爺爺留給爸爸的最后遺言!

  爺爺生前最后的故事,是三爺楊啟田告訴我的。三爺小我爺爺兩歲,是個很精明的人,鄉鄰都稱他“傻子”。我們小時候,伙伴們還管他喊“傻子伯、傻子爺”。爺爺做黨的地下工作時,他以做偽保長身份做掩護,給爺爺暗地通風報信。爺爺被捕后,他“真的”裝瘋賣傻,才幸免於難。1978年春節,我考上河南大學后去看他,三爺的身體很虛弱了,患的是肺氣腫,一到冬天呼吸都困難,說話更難。他回憶說:“1942年8月,我去商丘日本憲兵隊最后一次見到你爺。他臉色蠟黃,頭發很長,腿上的肉都叫日本狗撕吃了,還戴著很重的腳鐐手銬。一見面,你爺就告訴我說,家裡的地不要再賣了,留著讓你二嫂子帶著幾個孩子過日子吧。我隻要不當孬種(叛徒),他們是不會放我的,花多少錢也沒有用。捎信給大夯(爸爸的乳名)一定要多殺日本鬼子,給我報仇!咱楊家的子子孫孫決不能當孬種!從此你爺就沒有音信了。原來我們一直認為你爺被日本人殺害在商丘了,1970年沈陽電機廠來人核查一個趙工程師的情況,說那個趙工程師就是我當年看你爺時見過的那個趙翻譯官。他交代說,你爺在商丘時已經走不成路了,后來,日本人又把他拉到濟南,那裡有日本人專門審訊共產黨人的軍事法庭,用刑更殘酷。如果不招,日本人就敢挖你的眼,挖你的心。他說你爺死得肯定很慘……”

  有位詩人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的爺爺屬於后者。爺爺的事跡和遺像陳列於睢縣革命博物館內,供后人瞻仰學習。建國60周年前夕,爺爺和彭雪楓、魯雨亭、苗鐵峰、王建一、郭景堯等同志一起,被商丘市評為3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他的英雄事跡被收錄在《商丘革命老區英雄譜》、《中共睢縣黨史》、《黃淮評論》等史志書籍中。 (楊樹平)

(來源:河南日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