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鷹整裝待飛。特約記者劉應華攝
新聞背景
當安坐在從高原凌空而起的飛機上,彈指間橫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天塹雄關時﹔當置身我軍首個雙跑道機場旁,看那“鷹起鵠落”穿梭往返的大國鷹陣時﹔當殲—15在航母艦載機試驗訓練平台上,昂首滑躍14°時……人們一時很難把這些場景與坐落在成都平原上的一支工程兵部隊聯系在一起。
數據顯示:從戰爭年代走來的空軍第九工程總隊,先后修建、改擴建機場110座,其中包括我國所有的海拔2438米以上的高原機場和90%以上海拔超過1500米的高原機場,為西部地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面對那些雲端之上的機場,人們不禁要問:這一條條助力中國夢、強軍夢起航的飛天大道是如何筑就的?
雪山銘記——
飛架關山的“空中金橋”是誰鋪設
“在廣袤的西部,兩三公裡公路解決不了問題,兩三公裡機場跑道卻可以把一個地區和世界連在一起。”建跑道、修機場,成為許多地方尤其偏遠的西部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
有人會說,挖石方、填路基,地方工程隊也能干。誠然,國內很多機場是地方建筑單位修建的。
“疾風知勁草,板蕩見忠貞。”在地方同行說“干不了”“不願干”的時候,這個總隊卻說“能干”“願干”!
2006年,有著“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的西藏阿裡准備修建航空港。面對氧氣不足平原一半的生命禁區,許多地方施工單位不願參加工程招標會,第九工程總隊官兵挺身而出。
山,離天三尺三﹔車,行進在雲端。領命出征的官兵剛一抵達就遭遇“下馬威”:工程師周呂和戰友外出提水,水還沒提進屋,自己就因高原反應暈倒在地。二級軍士長曹林不小心感冒,很快就轉為肺水腫。
“戰場上能說敵人太強大,我們打不了嗎?‘高原鐵軍’鐵在哪?鐵在天大的困難,也要把它嚼碎了、吞下去,哪怕嚼出滿嘴的血、咬碎滿口的牙,也要按時完成任務!”伴著總隊長曹定國鏗鏘有力的話語,荒涼的高原上,出現一座機械轟鳴的不夜城。
隆冬,低於-20℃的嚴寒中,深達2米的凍土層堅硬如鐵,挖掘機的鐵斗砸下去,隻劃出一條白印。用汽油燒、用炸藥炸,曹定國拖著病殘的雙腿、一瘸一拐地帶領官兵如螞蟻啃骨頭一樣,“啃”開了千年未化的凍土層……
風雪高原,危險總是不期而至。27歲的試驗員時小如,2007年11月16日駕車隨部隊轉場,行至馬?拉山口急彎處,突然而來的龍卷風將他連人帶車卷進了山坳,壯烈犧牲。
擦干眼淚,頂著強度高於內地6倍的紫外線,官兵們續寫奇跡。2009年7月,機場正式通航。
“任憑關山重重,有我鋼人鐵馬……”新的任務又來了,上阿裡之前體檢100%健康、機場建成時95%患上不同程度高原疾病的官兵,又唱著豪邁的隊歌踏上新的征程。
“搶建玉樹機場是死任務,就是死也要頭朝著玉樹的方向!”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后,九總隊接到3天時間進場、2個月內完成為玉樹機場新增一條聯絡道和4個停機坪及加寬道肩的建設任務后,官兵們慨然向軍旗宣誓。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斗在上海、成都、昆明、西寧吹響,該總隊從這4個工地抽調148名技術人員、50台(套)機械設備,通過空運和鐵路轉場,48小時內組建起項目指揮部,所有人員、裝備按時進場。流著鼻血、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處於高原反應中的官兵僅用55天就完成了道面、站坪等應急工程,合格率100%。
今天,記者在互聯網搜索引擎輸入“世界海拔最高的機場”幾個字,結果顯示排在前4名全是中國的,排在前10名的中國有6個,前15名的中國有8個。在這些機場的跑道上,九總隊官兵拋洒的汗水至今依稀閃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