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黃龍今已縛--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寧夏治沙從“人進沙退”到“人沙和諧” 

萬裡黃龍今已縛

本報記者 費偉偉 徐運平 施娟 朱磊

2014年01月14日03: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騰格裡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寧夏的西、北、東三面,被這三大沙漠、沙地包圍,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面積,分別佔全區面積57.2%和22.8%。

  治不住沙,荒漠化加劇,沙化將更嚴重。

  萬裡“黃龍”今如何?

  近日,記者踏上寧夏幾個荒漠化、沙化最嚴重的地區,欣喜地發現,“黃龍”已縛,沙害不再!

  自治區林業局提供的最新衛星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寧夏沙化土地面積為1718.9萬畝,比10年前減少61.1萬畝,每年沙塵暴次數已從10多年前的20多次減至不到2次。寧夏沙漠化已基本逆轉。

  防與治

  從“一棵樹”到“千萬棵樹”

  和諧寧靜的小村庄,沙暴突至。遮天蔽日的滾滾沙塵“劫”后,斷垣殘壁,一片死寂。寧夏沙坡頭沙漠博物館裡的一部短片,真實再現了上世紀這裡沙暴肆虐的惡劣生態。

  然而,就在這裡,沙坡頭中科院沙漠研究試驗站的科研人員,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條真正穿越沙漠的包蘭鐵路55年安全暢通的奇跡。

  倘要“論功行賞”,在沙坡頭人看來,第一功該授給“麥草方格”。

  車行靈武市白芨灘自然保護區,目之所及,綿延不斷的沙漠被一張“天網”覆蓋。“這裡是毛烏素沙地邊緣,這些覆蓋沙漠的網格就是‘麥草方格’。把麥草呈方格狀鋪沙上,再用鍬把麥草軋沙裡,留1/3或一半自然豎在四邊。方格不僅能固沙,腐爛后還能為植物提供養分。”全國治沙英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有德帶我們見識了今年新軋的3萬畝麥草方格“天網”的壯觀陣容。

  寒風刺骨,保護區的工人仍在方格裡忙碌,栽種檸條、花棒等灌木。一顆小小的芽頭剛剛冒出,“這就是檸條,避過虫咬、鳥啄、鼠吃,明年就能成活。”王有德說,“在沙漠裡種活一棵樹,比養個娃還難吶!隻有檸條、花棒、沙蒿這類灌木,耐旱抗寒,能扎下幾米深的根,兩年長成就能防沙固沙。要是9月份來,你們就能看到花棒盛開,粉嘟嘟的,可惹人了。”

  1976年至今,王有德帶領300多名職工,以“檸條”精神每年治沙造林3萬畝,在浩瀚的毛烏素沙地西南邊緣,筑起了一道東西長50公裡、南北寬15公裡的綠色屏障。風沙在他臉上刻下的道道印痕,就是他防沙治沙的“勛章”。

  在鹽池縣毛烏素沙地南緣的沙邊子村,我們見到了另一株“檸條”——白春蘭。

  1980年,白春蘭和丈夫聯合本村10戶人家走進名為“一棵樹”的沙地治沙種樹墾地。曾經有過的一棵樹,早被風沙折殺,這裡寸草不生,一年中起沙揚沙300多次,不到一年,10戶隻剩下白春蘭一家。沙丘下安家,手推車、小膠車推沙開路,平田整地。沙暴起時,看不見路就摸著種下的樹苗找家,她和家人愣是摸索出了“以草固沙、以柳擋沙、種樹防沙”的綜合治沙法。

  33年,愛人和兒子先后因病離她而去。有村民說,她愛人就是種樹累死的。白春蘭依然堅守,陪伴她的是她、她愛人、她兒子栽下的3000多畝郁郁蔥蔥的樹林。

  在白春蘭帶動下,先后有近百戶農民在這裡安家落戶,治理沙漠。至今累計治沙4萬多畝,“一棵樹”變成“千萬棵樹”。

  “正是王有德、白春蘭這樣一批治沙英雄不斷創新探索,創造了沙坡頭‘五帶一體’防風固沙工程,鹽池、靈武毛烏素沙地生態綜合治理模式等多種經驗,才為寧夏基本逆轉沙漠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寧夏林業局局長王文宇斬釘截鐵地說。

  識與用

  從“治沙害”到“沙生金”

  “中衛市境內的騰格裡沙漠,現在可是寶貝,全被‘搶’光了。”一提防沙治沙,自治區副主席、中衛市委書記馬廷禮對記者說。

  早在明清時期,騰格裡沙漠的滾滾黃沙就直抵中衛城下。數百年禍害,怎麼一下就成寶了呢?

  “你瘋了?”4年前,楊飛決定在沙漠裡辦養牛場時,家人、朋友都覺得他腦子灌了水。的確,剛種的苗木,大風一起就吹個一干二淨。但楊飛堅信,隻要找對方法,定能“沙裡淘金”。

  “沙漠裡特別適合養奶牛,因為奶牛喜歡干爽環境,一般奶牛場不是還專門鋪層沙子嘛?這裡是現成的,通風又好,奶牛不易得直蹄病、乳房炎等,用藥少,養牛成本低。”楊飛的“沐沙奶牛場”如今已成遠近聞名的品牌。走進他建在騰格裡沙漠裡的奶牛場,數百頭荷斯坦奶牛或站或臥,一派安詳。“我的牛場的奶不愁銷,每公斤還比別人高兩毛。”楊飛滿臉自豪。他計劃投資兩個億、3年養一萬頭奶牛,從目前的情況看,3年后投資就可全部收回。

  奶牛場只是楊飛“大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藍圖的一部分,還有沙漠大棚種菜、經果林、種釀酒葡萄,建酒庄和觀光農業。

  種菜大棚已經建起來了,相距不遠,還有中衛沙漠農業科技示范區的日光溫棚群,佔地2萬畝,已建溫棚1200座,各種大拱棚120座,並配套水、電、路、林等基礎設施,18家農林業開發公司在經營,一個棚年均收入過萬元,每年可安排2000多個當地勞力。

  看好騰格裡沙漠的不只是寧夏人,銀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理王?,2009年從江蘇來中衛,“這裡日照條件充足,用電成本低廉,我們堅定不移投資光伏發電,把原來在江蘇的產業全轉讓了。事實証明,這是很正確的選擇。”王?告訴我們,公司從鋪“麥草方格”開始,在這裡固定資產投資已達17.8個億,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規模初顯,前景良好,預計5年左右便可收回投資。

  “這裡的6萬畝沙漠已入駐11家新能源企業。”王?帶我們登高遠眺,隻見上千塊太陽能光板在陽光下反射著深藍的光。走到近處,但見光板下“麥草方格”裡,全部種著經濟作物和固沙灌木。

  昔日的沙害,如今已“為我所用”,聚財生金。2009年,自治區政府出台《關於大力發展沙產業推進寧夏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的意見》,決定未來10年投資113億元,加速發展沙生中藥材產業、沙區生態經濟林產業、沙區瓜果產業等沙產業。

  “沙生金”進一步推動“沙防治”。目前,寧夏全區治沙面積在100公頃以上的企業有80多家,投入資金16億元,開發治理沙荒地3萬多公頃。個體造林治沙戶14.7萬戶,投入資金5.1億元,造林4.82萬公頃。王有德給記者算了筆賬,僅去年,白芨灘保護區就治沙3萬畝,投入費用5000萬元,而國家補貼每畝隻有數百元。他們通過發展苗木經濟、經果林、設施養殖等相關沙產業,年收入上億元,以沙生金,再反哺治沙。

  斗與和

  從“戰天斗地”到“人沙和諧”

  11年,戰天斗地,治沙造林21萬畝,率先在全國提出並實施林紙一體化的中冶美利林業公司,以此輝煌成果載入寧夏治沙史。

  然而,風光的數字后是道不盡的酸辛。騰格裡並不熱情,降水量低,沙地土質差,林木生長慢。在與沙奮戰中耗盡元氣的這家公司2007年被一家央企重組,今年3月,再次資產重組。

  “防沙治沙,就是種樹、‘誓將沙漠變綠洲’嗎?”與沙斗爭幾十年,寧夏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從未停止思考。

  全縣80%面積沙化荒漠化的吳忠市鹽池縣,沙害全區最烈,2002年8月,在寧夏率先全縣實行封山禁牧、退耕育林試點,探索一條“人沙和諧共處”的新路。

  這是一場改變傳統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千百年來都自由放牧的羊群全部進舍入圈飼養,草原和林地等實行圍封,培育林草,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復植被、保護生態。這個曾經的沙害最大縣,如今林木覆蓋率已逾30%,植被覆蓋率近70%,在捧回“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榮譽后,又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縣”,率先在寧夏實現沙漠化逆轉。而且,禁牧前,全縣羊隻飼養量為68萬隻,現達300萬隻,農民真正“發羊財”,平均收入是禁牧前3倍。

  2003年5月,寧夏全區率先在全國全面實施封山禁牧。10年間最重大的一項舉措,就是將35萬群眾從“封山”區遷出,通過飛播造林種草和人工造林種草,綜合修復生態。

  吳忠市同心縣從山區遷出10萬人。群眾遷出后,山區生態恢復得怎樣?沿蜿蜒的公路進山,路旁遷出的村子有的連瓦礫都看不到了,過去村民耕作的地方,已被叢叢茂盛的檸條、沙蒿覆蓋,還不時能看到山雞跑過。深家灘4000多畝沙化地上全部覆蓋檸條,而前些年這裡的植被覆蓋不足10%。“這都是封山禁牧的成果,過去這裡45度以下的坡全部開墾成田。”縣林業局長馬吉芳介紹。

  同心只是一角。古塞微茫紫翠連,猶有荒阡在目前。銀川、中衛,以軍事要塞著稱於世,如今正在贏得“湖城”“水城”的新榮耀。你一定很驚訝,這大西北哪來那麼多水?寧夏專門成立濕地管理機構,這在全國都為數不多,近年來大力實施濕地保護恢復工程,濕地面積不僅不減,反而淨增近30萬畝。

  中衛城,保留著一座始建於明崇禎年間的鼓樓,西面寫“爽挹沙山”四字。面對當時逼抵城下的滾滾黃沙,這四個字表達了古人不僅希望抑制沙害,還希望沙造福人類的心願。

  從“人進沙退”到“人沙和諧”,這一治沙理念的深刻變遷,給人啟迪。寧夏正把古人“爽挹沙山”的心願逐漸變為現實,同時,也賦予這四個字更加深刻的內涵。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14日 06 版)

聯系本文記者

徐運平
[留言][博客][微博]
(責編:袁勃、王吉全)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