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單輝強
麗能鞋廠,曾經是阿迪達斯的代工企業,鼎盛時期有6000多名員工。
2013年12月8日,麗能廠宣布搬離東莞南城區這個它奮斗了23年的地方。隨著南城區的轉型升級,麗能不得不做出決定遷到東莞沙田鎮——那裡租金更加便宜。
麗能廠搬遷的背后,是東莞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逐漸沒落。
工廠正在搬遷中
1月2日,記者來到東莞南城區的麗能廠廠房,搬遷正在實施中。
這裡廠房老舊,水泥牆泛出黃色,牆上被偷偷寫上“疏通管道”、“鑽孔”等廣告。大門上面,兩個紅色的繁體字“麗能”仍固執地貼在斑駁的牆壁上。
上世紀90年代,台灣工人的基本工資已超過每月1500元人民幣,而大陸的工人則不到300元。於是大量的台商開始涌入東莞投資,麗能廠的老板在1990年開設了這間名叫“東莞麗能運動制品廠”的企業。
附近一家賣煎餅的小攤老板很懷念20年前的生活,他告訴記者,20年前麗能廠門口的眾利路到周溪路口,1公裡的路上有好幾百個攤檔,每天中午和晚上,一條街上擠滿了人。洶涌的人潮為他帶來了滾滾財源,最多的時候,5毛錢一個的煎餅一天可以賣出1000多個,人實在太多了,他不得不把煎餅弄薄一點,這樣煎會熟得快很多。
1990年,麗能廠員工為2000人左右,經過五六年的發展,到1995年,二廠成立后,人員達到6000人。
從50萬滑落至4萬
一台貨櫃車從麗能廠大門駛出,裡面裝滿了溜冰鞋,從這裡運到寮步的東莞海關,然后經過東莞的碼頭,被運送到香港,再被運送到世界各地。這樣的情形一個月總會發生幾次,每個月大約有4萬雙左右的鞋子制作好運到國外。
不過這和當年沒法比,一位工人告訴記者,1996年鼎盛時期,他們一個月生產的鞋子是50萬雙。
所有代工企業都出現這樣的問題。就連車間裡面的工人都知道,現在做代工的利潤很低,一雙鞋子隻能賺幾塊錢,同時還要應對競爭對手的沖擊和國外廠家的壓價。
對於東莞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沒落,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種行業大多入行門檻較低,10萬元可以辦一個小加工廠,給許多企業造成壓力,而在近幾年,企業經常出現有訂單沒工人或者是有工人沒訂單的現象,不改變思想觀念,隻能慢慢消亡。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