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李慎明:對毛澤東幾個誤解的澄清

2013年12月19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李慎明:對毛澤東幾個誤解的澄清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明確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十八大報告也指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習近平同志與十八大報告的上述論斷完全一致,科學、正確、准確地評價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偉大功績,深得黨心、軍心和民心,具有重大意義。

  毛澤東時代“過窮日子”的主要緣由之一

  新中國建立后到毛澤東去世時的二十七年,毛澤東有六大貢獻:

  一是先后打贏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戰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的“大三線”、“小三線”建設,成功化解蘇聯霸權主義企圖對我國進行的“核打擊”。這實際上相當於打贏了三場較大規模的反侵略戰爭,有力地捍衛了我國的主權和神聖領土。

  二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研發出“兩彈一星一潛艇”。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2月,我國第一顆氫彈原理試驗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71年9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並於1974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在成熟的核潛艇的基礎上,1981年4月,我國第一艘戰略核潛艇下水。不少人對“兩彈一星”關注多,對核潛艇與戰略核潛艇了解得少。這裡所說的戰略核潛艇,意思是說我國陸海空全都具備了第二次核反擊能力,這是最后制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者企圖威懾我和平發展的最有力的“殺手?”。鄧小平1988年明確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話十分中肯。

  三是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與研發技術,而“兩彈一星一潛艇”的研發,又全部是我國自力更生的成就。

  四是建成國計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礎設施。李先念明確講過,基本建設是投入七塊產出一塊,而加工工業是投入一塊產出七塊。毛澤東時期的短短27年中,我國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庫,至今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基礎性和中堅性作用。人均預期壽命,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一個最根本的指標。毛澤東時期,在人口增加4億的情況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65歲,而印度1952年人均預期壽命41歲,直到2011年人均預期壽命才達到65歲,整整比我國晚了35年。

分享到:
(責編:段欣毅、崔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