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進行基因檢測
研究人員給曹姓志願者抽血驗基因
曹忠義被認定為曹丕第77代孫
曹氏后人分布圖
11月23日,來自東北的兩個曹氏家族相聚沈陽,開了一場場面奇特的“認親會”。半個月前,復旦大學公布的研究結果,給他們找到了共同的祖先——曹操。
除這兩支外,全國被復旦大學研究認定的曹操后代,還有7支,分布在安徽績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蘇海門、廣東徐聞、江蘇鹽城、山東乳山。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中國傳統戲劇中第一大“白面奸臣”。關於他的身世,從《三國志》、《后漢書》到《資治通鑒》,史書歷來眾說紛紜,再加上《三國演義》這樣歷史小說的演繹“推廣”,曹操的身前身后事像后人對他的評論一樣,充滿著爭議。
曹操橫槊賦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近兩千年,他的身世之謎,卻在取自后人身上的兩毫升鮮血中解開了。
拿曹家“開刀”
2009年7月,尋找曹操基因項目發起人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輝,剛剛從美國耶魯大學學成歸國。他的研究方向是“人類進化的基本法則”。
“我回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蹤一個姓氏的家族譜系,通過生物學方法推算出一個家族的進化速率。”他對本報記者說。
什麼是進化速率?李輝用手指在桌子上描畫了一個樹的圖案,給記者作出了解釋:人類學最基本的觀點,是把人類進化史畫成一棵大樹,每個人都可以在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同一個枝條上,每兩個人之間會發生基因的遺傳和突變。同時,每個人又可以擴張出很多后代。
“我們與祖輩相比,基因何時變得不同?當時的環境和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我們的身體又有什麼影響?”這是李輝希望解答的問題。要研究清楚這些歷史過程,必須在時間上、空間上對人類的基因點進行定位。
李輝說,在空間上定位基因點,也就是考察人的地域分布,通過考古的方法就可以確定,相對簡單。但是在時間上定位基因點就很困難,也就是要找到進化速率。
據他介紹,要計算人類的進化速率,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分析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突變的基因數。按照古生物學的說法來推斷,人類和黑猩猩進化的時間差是500萬年,這樣就可以算出黑猩猩和人類基因組變異的時間,由此再推算人類自身基因變異的時間。
“但是這個誤差很大,有時候時間會差上萬年,上萬年什麼都可以發生,這樣就不能准確地把促進基因組變化的因素都算出來。”李輝說。
於是就有了第二種方法:在人的家族體系裡計算。“這就要求,這個家族必須有清晰的家譜記載,且必須有足夠長的代數。”
李輝說,在國外很難進行這樣的研究,“歐洲的家族歷史頂多追溯到四五百年前,美國家族最長也就是二百年,而且很多材料都在官方手裡,很難做民間調查。在中國,就簡單得多。中國人有修家譜的傳統,而且歷史足夠悠久。”
他回國那年的9月,在復旦定期舉辦的人類學沙龍上,李輝把自己的研究計劃告訴了同校歷史系教授韓昇。
巧的是,他的想法與韓昇一直想做的事情不謀而合。
韓昇希望通過搭建中華民族的姓氏基因庫的方式,修成一部完整的中華民族形成史。
這是一次歷史學與人類學的跨學科合作:韓昇能夠通過家譜和歷史文獻等歷史學方法,鎖定某氏后人的范圍﹔李輝可以通過DNA檢測等遺傳學方法,找出証明該氏后人的確鑿証據。“隻有我們聯手,才能完整繪制歷史和生物兩張圖譜。”韓昇對這次合作非常期待。
項目確定后,李輝和韓昇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選擇哪個家族作為研究“標本”?首先進入他們視野的並不是曹姓,而是孔姓。
“孔家的家譜非常完善,年代也夠悠久,但是孔家的政治影響太大,我們最終還是放棄了。”李輝說。
“普通家庭也不好弄。民間大多都是從明清時期才開始廣修家譜。因為宋朝以前家譜都是官修的,民間不允許自修家譜,官修的又都是貴族家庭。所以我們初步把目標鎖定在貴族家庭。”
韓昇解釋說,他們定義的“貴族家庭”,指的是曾經在封建時代做過皇帝或皇親國戚的姓氏。比如漢代的劉姓、唐代的李姓。
但是劉姓、李姓都被他們否掉了。雖然這兩個姓氏都曾建立過中國歷史上興盛的王朝,但后人太多太雜,“張王李趙遍地劉”,實在沒辦法考察現代的劉姓、李姓之人有誰是“皇族后裔”。
選來選去,二人達成一致:曹家最適合。他們選定了中國歷史上爭議性最大的人物——曹操。
李輝說,曹操的后人有可供研究的得天獨厚條件:首先,曹操家做過幾代皇帝,皇族后代中混雜程度不高,譜系相對“純淨”﹔第二,曹操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口碑中,形象都不是太正面,大概沒有人冒認曹操做祖宗﹔最后,曹姓在中國不算是大姓,全國的曹姓之人有770萬,這樣的規模有篩選的可能。
2009年底,一張大網撒開了:時間橫貫1900多年,地點遍布中華大地,目標人群是770萬曹姓人氏中曹操的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