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零時,全國假日辦再次就法定節假日調休安排征求意見,並給出三套休假方案供公眾投票。截至記者發稿時,第三套方案即方案C,也就是保留春節、國慶黃金周、其他小長假適當調休的方案一路“領跑”,受到更多公眾的青睞,在各大網站的投票中佔比均超48%。不過也有網友和學者表示,公眾呼聲很高的增加“五一”黃金周在此次方案中並未體現。此外,還有一個多月就是元旦了,按照三套方案,無論最后確定哪一個,2014年的元旦都將迎來多年來的首個單日假期。
全年11天假期未做增減
最不受網友“待見”的是方案B,即保留春節黃金周、國慶節調整為5天假期,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各放假1天,節假日逢周三時不調休,僅在當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時,調借相鄰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長假﹔逢周六、周日時周一補休。
方案A和方案B的不同在於,國慶節不調休,其他小長假僅在當天放假,如遇周末周一補休。
方案C之所以得票領先是由於其保留國慶和春節兩個黃金周,其余小長假各放假一天,逢周二、周四時,調借相鄰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長假﹔逢周六、周日時周一補休。
從放假日總數來看,三套方案都保留了既有的11天假期,並未所增減。
時隔六年 元旦或休一天
2007年,國務院調整休假政策,取消“五一”黃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加上此前已有的元旦,形成五個分別為一天的假期,這五個假期可調借周六日形成連休,五個分別為三天的小長假因此出現。2008年,我國迎來休假制度調整后的首個元旦小長假。
而這次征求意見,甭管是目前呼聲最高的方案C,還是方案A和方案B,明年的元旦都將隻休1月1日一天,而不是大家已經熟悉的通過調休相鄰周六日形成三天小長假。
記者查詢2014年日歷發現,元旦為星期三,因此按照方案C和B,即節假日逢周三時不調休,僅在當天放假,而按照方案A則是不調休隻歇一天。也就是說,綜合三種方案來看,明年元旦,將是時隔整整六年后,首次出現隻有一天假期的情況。
與明年元旦的“生不逢時”不同,明年清明節為星期六,端午、中秋均為星期一,“五一”為周四,按照方案B和C,均可調休形成3天小長假。
專家觀點
春暖花開的上半年沒長假
遺憾
北京交通大學旅游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認為,現在公布的這三套方案都不太理想,“這是換湯不換藥,變了三種不同的組合類型而已,公共普遍關注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王衍用所指的正是公眾呼聲很高的“五一”黃金周問題。在現行的休假方案中,“五一”為三天小長假,長假隻有“十一”和春節,在春暖花開的上半年如果沒有帶薪休假,部分上班族幾乎沒可能進行長途旅行。因此大家的出游願望也集中爆發在下半年,其中“十一”黃金周的旅游問題凸顯。呼吁增加“五一”黃金周也成為旅游界專家們的一種觀點。
但是既然沒有“第四套”方案可選,王衍用表示,可以在現行休假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微調以實現“五一”黃金周。這就是增加一天假期,把端午和中秋節的各一天假改成半天,將這“勻”出來的一天和增加一天都“貼”到“五一”假期,這樣“五一”有三天假期,通過調休的方式實現七天長假。
王衍用表示,在國民經濟發展階段,想增加太多休假時間還是不現實,但是增加一天假期是行得通的。
有利於逐步實現帶薪休假
支持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富德認為,相關部門現在所關注的並不是增加或者減少假期,而是把公眾、各單位“往正道兒上領,讓大家都能享受到帶薪休假制度”。王富德表示,現在公務員、國企職工、大型企業等眾多正規單位已經實現了帶薪休假,因此在《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才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帶薪休假制度。
王富德表示,休假政策也涉及經濟發展的問題,“這不是指景區賺錢、航空公司賺了多少錢,而是說中國現在有那麼外國企業,過於頻繁的黃金周會影響到中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發展。”
王富德強調,在減少黃金周的基礎上,必須逐步實現帶薪休假,這樣公眾能夠更加自主地安排假期。
晨報記者 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