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寶坻區一家蔬菜公司的工人展示該公司生產的正常的黃豆芽(右)和綠豆芽(左)(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 攝
這是在天津薊縣漁陽鎮管驛村劉金平家拍攝的漂洗“毒豆芽”的水池,水池的內壁已有綠色的污垢,一池水污穢不堪(11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 攝
新華網天津11月26日電(記者孫洪磊)進入冬季,豆芽又迎來銷售旺季。作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見菜,近年來豆芽涉“毒”事件屢屢發生、重復上演,違禁使用添加劑甚至成為行業“潛規則”。
“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中發現,容易導致兒童發育早熟、女性生理改變、老年人骨質疏鬆並有致癌可能的AB粉,容易導致黏膜損傷甚至出現高氯血症的漂白粉,會影響視力、肝臟、腸胃而且長期食用可能造成多種癌變的保鮮粉等,都被一些豆芽加工作坊濫用。
突擊豆芽“黑作坊” 違法添加觸目驚心
白亮水嫩、肥胖無根、稈美莖直……菜市場上很多豆芽因為“賣相好”受到一些消費者青睞,豈不知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卻“厚味臘毒”。
11月6日,記者根據線人舉報,來到天津薊縣邦均鎮石人庄村公路旁一個無証的豆芽加工作坊。隻見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用黑布蒙住窗戶,門口搭著厚棉被。進入屋內,隻見污水橫流,刺鼻的藥水味扑面而來,數十個大水缸裡裝著滿滿的豆芽,大都沒有根須,顏色極白,房間裡擺放著漂白粉和AB粉。
“祖祖輩輩都干這個,添加這些東西,都是行業心知肚明的現象,沒什麼新鮮的,也沒聽說做個豆芽還要辦証。”作坊主張永貴承認說。
隨后,記者又驅車30多公裡來到薊縣馬伸橋鎮北趙各庄村的一處作坊,該作坊距離主干道不足20米,沒有任何消毒、隔離設施,屋內密密麻麻擺放了70多個大塑料桶用於發制豆芽,清洗豆芽就是在屋前的一口水泥池裡泡一下,裡面的半池水已經污穢不堪。
記者撈起一把已經清洗好即將上市的豆芽,發現每根豆芽都白白胖胖,幾乎有大半根鉛筆一樣粗。在屋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赫然擺放著無根水(6-?基腺嘌呤植物生長調節劑)、AB粉、防腐劑等非法添加物。
“添加了這些東西,豆芽光亮粗壯、莖稈筆直,賣相很好,反倒受歡迎。不加就不好賣。”對於生產中的非法添加,作坊主劉興國毫不掩飾,“一天產量要四五百斤,沒見誰吃出毛病來。”
夜幕降臨,在線人的指引下,記者又在薊縣漁陽鎮管驛村發現了一處加工“問題豆芽”的作坊。這個作坊過去三年雖多次被查,但始終未封,日產近300斤豆芽。在這裡記者同樣發現了勇於違法添加的無根水和亮白劑。
在這三處作坊,接到舉報的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天津警方的執法人員共查獲“問題豆芽”約4.2噸、漂白粉1袋、無根水3瓶、AB粉140余袋、防腐劑10袋、001亮白劑30余袋。
“潛規則”風行 “毒豆芽”不絕
“毒豆芽”的背后,是不法商人的唯利是圖。劉興國告訴記者,正常情況1斤黃豆能發出7斤黃豆芽,1斤綠豆可發10斤綠豆芽﹔添加激素等后,一斤黃豆可發豆芽10斤,綠豆則可發14-15斤,產量提升40%,而生產周期大大縮短、腐爛期延長不少,外觀、口感都不錯,到了市場上特別好賣,毛利高出正常豆芽50%以上。“有錢賺,大家自然都這麼干。”
看到其中“商機”的不僅僅是豆芽生產者。記者發現,“毒豆芽”的生產已經達到了上下游產業聯動的程度,添加劑生產者對使用方法都有詳細說明。例如查獲的“綠豆專用靈”,說明書上寫著,取5克,可處理干綠豆10市斤,一次性浸種或拌種即可,可配合豆芽無根激素,優質AB粉,豆芽速長王,同時浸泡豆種或拌種。
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巡視員於羚介紹,自從今年5月份以來,天津開展了“食品安全百日行動”和“亮劍行動”,共查處問題豆芽生產作坊25處,這些黑窩點幾乎遍布整個天津。
從天津今年查處的“毒豆芽”窩點情況看,普遍存在著非法添加現象,其添加物包括三大類:即AB粉、198為代表的生長激素,漂白粉、保鮮粉為代表的防腐劑,以及頭孢等抗生素等。
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李志勇處長表示,查獲的非法添加物均為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物質,長期食用對人體危害極大。
中國豆芽產業協會監事沈朝輝說,AB粉主要成分為6-?基腺嘌呤和赤霉素,可使豆芽3天就可以長到7厘米的長度,而且口感鮮美。但AB粉會導致兒童發育早熟、女性生理改變、老年人骨質疏鬆等,有致癌可能。漂白粉使豆芽顏色鮮亮,但攝入體內會導致口咽、食道、胃黏膜損傷,嚴重者可出現低血壓、高氯血症等﹔保鮮粉讓豆芽長期不腐,但會影響視力、肝臟和腸胃,長期食用可能造成多種癌變。
不僅在天津,作為極為大眾化的蔬菜,豆芽近年來在我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多個地區頻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山東、陝西、遼寧、新疆、浙江、上海等地,均查獲多起“毒豆芽”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