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造未來國際競爭新優勢———訪國研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
記者:如果您所說的這些涉外經濟領域改革目標都得到實現,無疑將大大加快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速度。那麼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隆國強:首先,打造對高端產業與生產要素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一是擴大和深化服業對外開放,倒逼國內體制改革。重點是推動能源、電信、金融等基礎行業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等領域開放,引入新的理念、機制和商業模式,推動國內相關體制改革,增強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二是大力改善投資軟環境。增強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可預見性﹔改革外資審批體制,建立高效的外商投資准入管理體制,開展准入前國民待遇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試點,為實現內外資准入制度的統一創造條件﹔統一內外資法律,強化法律法規的一致執行,形成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著力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打造新的開放平台。
加快對外投資體制改革。一是改革對外投資的審批體制,提高審批效率,為取消對外投資審批奠定基礎。二是加強對外投資保護,保障海外利益,避免重復征稅﹔三是改善企業對外投資服務,加強對外投資信息、法律、融資、保險等服務。四是以放開跨境投資管制為突破口,加快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推進外貿體制改革。一是完善出口退稅制度。改變現行的對本土上游產品歧視性的出口退稅制度。改革不合理的由地方分擔部分出口退稅的規定,由中央財政統一負擔出口退稅﹔二是開展創新海關特殊監管區政策與監管模式改革試點,打造國際研發、國際制造、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國際結算和國際維修中心等“六大中心”﹔三是繼續深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改革﹔四是開展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不同監管部門聯合查驗,降低收費,提升通關效率,降低貿易成本﹔五是以暫定稅率方式,推行結構性降低關稅﹔六是結合壟斷性行業改革,在存在進口特許權領域放鬆進口權管制,引入更多競爭﹔七是以中日韓自貿區和地區全面伙伴關系(RCEP)為重點,談判建立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區,推動國內相關體制的全面改革。
加快對外談判體制改革,提高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能力。一是改進涉外經濟貿易政策決策協調機制。改革現行具有“一票否決權”特點的部門會簽制度,實行牽頭部門負責制﹔二是加快改革自由貿易區談判機制,打破既得利益阻礙,完善產業救濟機制﹔三是改革涉外人事制度,在我國政府機構與國際組織間建立人才雙向流動的機制,鼓勵中國公民進入國際組織,增強我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四是建立智庫參與涉外經濟決策的機制,增強我國在國際經濟治理機制中的倡議能力﹔五是完善應對貿易投資摩擦機制。
記者:通過您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的確還可以創造新的巨大紅利。
隆國強:是的。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既是改革,也是開放。隻有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才能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同時倒逼國內經濟體制改革,釋放改革紅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