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溫家寶談教育》出版 看望天津南開中學師生講話全文首次公開

2013年10月31日09:01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溫家寶談教育》出版 看望天津南開中學師生講話全文首次公開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 《溫家寶談教育》今日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本書內容涵蓋了溫家寶同志自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的代表性教育論述,涉及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教師教育、職業教育等各個方面,包括講話、報告、信函、談話等66篇,收錄新聞媒體報道文章17組、教育活動圖片50余幅。新華網受權獨家網絡首發2011年10月25日溫家寶同志在天津市南開中學看望師生時的講話全文,講話中溫家寶回顧了自己的身世,講述了童年窮困、動蕩、飢荒的往事,並結合自己在南開中學的學習和成長經歷,告訴同學們:年輕人要善於獨立思考、探索真知,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本文節選自《溫家寶談教育》,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聯合出版。

 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調研時,回到母校南開中學,與師生交流。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2011年

  10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調研時,回到母校南開中學,與師生交流。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努力成為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同學們,老師們:

  屈指算來,我闊別南開中學已51年了,正式回母校看望師生,這還是第一次。我願借此機會同大家談談心。我於1942年農歷八月出生在天津北郊宜興埠一個書香門第。我爺爺在村子裡辦學校,曾祖父是農民。再往前,我家都是農民。我們家是從什麼地方來到天津的,至今也沒有人能說清楚。據說是從山西來投奔這裡的溫氏家族的。因為家裡窮、沒有地位,溫氏家譜始終沒有把我們家列入其中。

  爺爺辦的鄉村小學,是沖破地主豪紳的阻力,第一個招收女生的學校。我記得,他常年為兩件事奔波:一件是招聘教師,一件是為學校籌款。就是這樣一所小學,很多教師都是大學畢業生,有的解放后當了教授。外婆家也在本村,外公去世很早,外婆靠開一個小藥店謀生,家裡還種著幾畝地。每年秋天收玉米時,我坐在板車上的玉米堆裡從地裡回家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華北大“掃蕩”和實行“三光政策”〔1〕的時期。媽媽對我講的一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日本侵略者將全村人集合在村西南的空地上,四周架起機關槍,用刺刀殺死無辜的平民。當時,媽媽把我緊緊摟在懷裡。這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

  天津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為“堅壁清野”〔2〕,放火燒了宜興埠。我的家連同爺爺辦的學校、外婆家和她的小藥店,全部化為灰燼。我們家逃難到天津城裡,住在救濟院。外婆在逃難中生了病,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她是最疼愛我的人。孩提時代,她抱著我,我常常揪她的頭發,她一點兒也不生氣。天津解放的那一晚,是一個不眠之夜。解放軍包圍了駐扎在救濟院裡的國民黨軍隊,當晚進行了激戰,手榴彈扔進了院子裡,家裡人都害怕得躲在床鋪下,我卻一點兒也沒有害怕。第二天,天津解放了。

  我的童年是在戰爭和苦難中度過的,窮困、動蕩、飢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深知,這不是我們一個家庭的苦難,也不是我出生的那個年代的苦難,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史。我逐漸認識到一個道理:中華民族災難深重極了,唯有科學、求實、民主、奮斗,才能拯救中國。“如將不盡,與古為新”〔3〕,“周雖舊邦,其命維新”〔4〕。隻有推翻封建專制和官僚買辦〔5〕的統治,人民才能得到解放﹔隻有不斷革新,中國才能進步。

分享到:
(責編:王澤、段欣毅)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