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交通大學官方網站上刊登的聲明,否認學校與移動公司有合作。本報記者 張鵬制圖
劉軍怎麼也想不通,原本金榜題名時的溫馨時刻怎麼就毀在了一張小小的移動信息卡上。
19歲的小伙兒劉軍來自甘肅武威,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蘭州交通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就在中學的門房邊,劉軍先拿到了寄有中國移動電話卡的EMS郵件,現場交了50元錢,打電話注冊開通了蘭州的手機新號碼后,才領到了人生中這紙重要的錄取通知書。
“打開一看,裡邊全是廣告,眼花繚亂的。打出的口號是‘我的地盤,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優惠’。”劉軍說。
這位大一新生很反感:“不是‘我的地盤我做主’麼,用哪家運營商的業務,是我的自由,憑什麼是強制的?”
在劉軍所在的寢室,有來自甘肅、河北、湖北等省的6名同學,他們也都有和劉軍相似的經歷。來學校報到之前,都已按照校園信息卡上的提示,注冊了蘭州的手機新號。
然而,戲劇性的是,8月12日,蘭州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在該校官網刊登了“關於2013級部分新生收到中國移動校園信息卡的聲明”。聲明指出:“近期有考生和家長不斷反映,收到中國移動校園信息卡及相關宣傳材料,經學校調查核實,確有部分學生收到此卡。我校未與中國移動公司就校園信息卡有合作事項,學校也未曾郵寄校園信息卡。”
既然高校否認了有關“合作事項”,那麼,新生緣何會收到中國移動的校園信息卡?
中國青年報記者從甘肅省招生辦公室獲悉,2013年參加高考的甘肅籍考生達28.3萬人,錄取考生21.8萬人。其中,甘肅省內院校錄取人數佔到70%多。
根據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擅自泄露、出售、偷換、更改考生報名、志願、成績、錄取信息及其他有關材料屬於嚴重違規行為,將受到嚴懲。
另外,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在《關於進一步規范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校園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的意見》中明確規定,電信企業不得“非法獲取學生、教師或學生家長(以下簡稱“校園用戶”)個人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未經本人許可向校園用戶郵寄或與其他單位合作郵寄移動電話用戶身份識別卡和業務宣傳資料”。
顯然,和通知書一起寄電話卡是工信部明文規定禁止的行為。那麼,這封名為“校園信息卡”的宣傳冊,究竟是誰發的?是被如何精准投寄到考生手裡的?考生的個人信息又是如何到了運營商手中的?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鏈條?
多名高校新生的舉報,引起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關注。帶著諸多疑問,記者展開了調查。
多所高校新生收到移動校園信息卡
9月5日,蘭州交通大學校園,新生報到已接近尾聲,成群的新生在一棟大樓裡領取軍訓要穿的迷彩服。
“請問你們在收取錄取通知書時收到過校園信息卡沒有?”見到拿著迷彩服的新生,記者隨機詢問。
“有啊,當時領通知書就要求開通的,不過到學校來卻用不了。”
“怎麼會用不了?”
“來學校發現用的是電信的卡,用電信卡刷手機就可以打飯、打水。”一聽有人詢問電話卡的事,便有學生湊上來發牢騷,“不知道怎麼回事,隨通知書寄來的是移動卡,這會又得辦電信的號,白白浪費了50元錢”。
“我的是和錄取通知書一塊寄來的,通知書的快件是紅色的,電話卡的是藍色。”有學生說。
“我們還加了飛信和QQ群呢!”一名新生說。按照校園信息卡上的使用提示,為了盡早了解校園信息,認識新同學,在沒入校前,他就已經加入了校園信息卡上提供的飛信“蘭州交通大學2013新生群”和QQ“蘭州交通大學交流群”。
隨后,記者又來到西北師范大學採訪。在該校數學與統計學院,多位學生也表示“發通知書的時候就收到了,現在就用移動的卡”。
來自敦煌的寧超和楊發龍是高中同學,兩人同時考取了蘭州理工大學,報名完后,兩人相約來到西北師范大學找同學玩。
“都有啊,我們考到蘭州的好多同學都收到了。”據他倆介紹,蘭州理工大學的大一新生也收到了移動的校園信息卡。
記者注意到,這封印有學校校徽的“校園信息卡手冊”,裡面的內容卻全是對移動公司手機卡的業務介紹,並在封面醒目位置標明:“校園信息卡是學校與您聯系的重要渠道,請妥善保管,正常待機,並保持通信暢通。”
來自寧夏中衛的賀小龍也是在領通知書時被強行要求辦了移動的號。但他來到學校卻發現學校使用的是電信的“翼機通”。“移動的卡並不是校園信息卡上所說的‘校園通信、校園信息查詢、校園無線寬帶上網的專屬手機卡’,感覺像上當受騙了。”他說。
在記者走訪蘭州各大高校期間,大一新生紛紛反映,他們都收到了中國移動的校園信息卡。
調查中,記者還發現,有新生收到的裝有中國移動校園信息卡的郵件詳情單上的寄件地址顯示為“蘭州市民主東路201號”。而這個地址正是“中國移動甘肅公司蘭州分公司”辦公樓所在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