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如何解開教師節送禮“結”

2013年09月06日08:52    來源:華聲在線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如何解開教師節送禮“結”

  [華聲在線導讀]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收受學生禮物、有償補課……這些行為今后都將被列人師德禁行行為的“紅線”。記者昨天從教育部獲悉,《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即將公布征求意見稿,教師違反職業道德嚴重可開除。而現在教師節臨近,該不該給老師送一份禮物表達心意,送什麼、怎麼送,成為這幾日不少學生和家長糾結的話題。有媒體報道,今年的教師節,購物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奢侈品紛紛現身送禮清單,不少家長坦言,“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新聞解讀]

  調查

  教師節送不送禮 家長老師都糾結

  文/房延彥

  對中國人來說,逢年過節給想感謝的人送禮就像是一種習俗,教師節也不例外。很多學生家長會選擇在教師節前后給老師送禮物,所送禮物由最初的只是想表達感謝之心的賀卡、鮮花,已轉變為現在的購物卡、現金等。而且現在家長送老師禮品,已經不是簡單的感謝老師,而是有些變相賄賂的感覺,討好老師對孩子好些。一定程度上,教師節已經快要成了給老師的“送禮節”。

  【家長】

  不想給老師送禮,又擔心對孩子不好

  老師過節,家長也很糾結。王女士說:“其實我不想給老師送禮,但聽說現在大家都送,我就怕不送的話,老師會對孩子不好,我也屬於被逼無奈啊。”

  家長程先生的女兒6歲上小學一年級,正在猶豫是否給老師送禮。程先生說:“作為家長,其實大家都知道給老師送禮的風氣非常不好,而且老師為人師表,也本不該收受家長的禮金,可現在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給老師送禮了,老師上課可能會多叫孩子幾次,孩子可能會有個比較好的座位,家長心裡可能就踏實了。”

  【老師】

  收學生家長禮品,心裡很糾結

  對於家長送禮,校方、老師又是怎樣看待的?昨日,記者試圖採訪幾位小學和初中的老師,多數老師不願對此發表看法。

  一位40多歲的小學老師說,家長給老師送禮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師的物質生活水平,“不過從身為教師的精神層面來說,這是對老師這個職業的玷污”。這位老師坦言,她曾收過家長送的禮品,但在收了之后,她心裡也很糾結:“不對人家孩子好點兒,好像有些不好意思,特別關照這樣的孩子了,又是對其他孩子的不公平。”最后,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些,這位老師對學生依然基本同樣對待,對曾給她送過禮品的家長,她則從家長應該如何做的角度進行相應的指導。在那之后,這位老師對於家長所送禮品,基本都拒絕了。

  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師李阿姨說:“老師更希望得到的是學生和家長的肯定、尊重,家長不必非得送什麼貴重的禮品,可以送些比較用心的小禮物,比如讓孩子親手做個賀卡等等。”

  一所比較知名的初中校長說:“從學校的角度,對於老師收家長的禮品,態度當然是堅決制止,我們如果發現有這樣的現象,也會對老師採取相應的處罰。”

  吐槽

  教師節“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文/陳晨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教師節向含辛茹苦的老師表達一份感恩之情,合情亦合理。但是,節節攀升的送禮行情又讓教師節的“感恩”情懷變了味道。家長送禮的輕重成為學生間攀比的談資,送禮者趾高氣揚,不送者灰頭土臉,“潛規則”成了校園裡的“明規則”,銅臭味讓“一方淨土”受到玷污。

  “不敢不送”,折射出家長對手握教育資源者的畏懼心理,也不外乎希望通過“送禮”使孩子得到特殊照顧的功利主義思想,但對多數老師而言,最希望收到的禮物卻是“孩子的微笑和進步”,豪華的送禮清單讓單純的師生關系演變成赤裸裸的交易,其中的信息不對稱也令人沉思。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教師的職業准則和處世道德。在傳道授業之余,以自身之清正示范於學生,亦是“教師”一詞的應有之義。校園是進入社會的排練場,倘若家長對老師大行送禮之道,教師借節慶笑納豪禮,難免會對處在人生關鍵期的學生內心產生負面的“投射”,使其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跑偏”。

  尊師重道重在平時,而非教師節時的“突擊表達”,古時程門立雪的典故,源自學子對為師者發自內心的尊重,一言不發卻足以流傳千古。如果教師節成了“送禮節”,送出一份厚禮,卻失掉一份相互間的尊重,對教師和家長而言,不啻為一場“雙輸”的交易。

  (原標題: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如何解開教師節送禮“結”)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