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基上海講話實錄》8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書籍詳情>>>
上海要進一步向世界開放(下篇)
(以下內容摘編自《朱?基上海講話實錄》,1990年6月8日至15日,朱?基同志率上海經濟代表團訪問香港。這是朱?基同志在6月12日香港舉行的“九十年代上海經濟發展——滬港經濟合作展望研討會”上的演講。)
第二個問題,大家都很關心,上海的投資環境和其他經濟特區比起來,名聲不大好。跟上海人談生意十談九不成,所以一直到現在,很多朋友都說上海人保守,我們上海人頭上戴著的保守的帽子至今還沒有摘掉。投資環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硬件,二是軟件。
硬件指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我認為,這方面在汪道涵、江澤民前后兩任市長主持工作時就已經打下良好基礎,使現在能夠大規模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並且已初具規模。和其他城市比較,我們的硬件並不存在明顯劣勢。浦東現在並非一塊荒地,沿黃浦江岸已經建設了上千家工廠、發電廠、煤氣廠、自來水廠等等,電信、公路也都建設起來了。我預計在三年內,浦東的基礎設施就比較完備了,包括建成現在正在建設的兩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和一個快速的環形公路系統。明年7月,浦東外高橋的現代化港口打樁,28個月建成。同時,外高橋的大型發電廠和其他基礎設施也在加緊建設。三年左右,浦東一定會成為發展工業和各種產業比較理想的地區。如果有興趣把大項目放進浦東,現在正是時候,從談判到建成總要兩三年時間,完全可以同步進行。最重要的是軟件,很多朋友抱怨上海這方面很不理想。
1990年6月12日,朱?基在香港舉行的“九十年代上海經濟發展——滬港經濟合作展望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右一為市政府顧問汪道涵,右三為香港恆生銀行董事長、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利國偉,右四為香港工業總會會長、香港立法局議員張鑒泉,右五為香港上海總會會長王劍偉。
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第一是歷史的原因。大家知道上海過去是吃“大鍋飯”的,中央給原材料、能源,然后把產品調走,上海的財政收入80%上繳中央。因此,上海人對於是否要搞對外合作、合作后有什麼好處興趣不大,不像江蘇、浙江,特別是廣東、福建,對外合作的好處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因此,推動力就小一些。中央從1987年年底對上海實行財政包干后,情況有所改善,這方面的動力機制比以前好得多。第二是上海人心態的原因。上海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工業技術中心,從來是朝南而坐、老大自居。現在地位下降,但架子仍然不小。大家都說上海人精明,其實我看並不見得。上海人論精明不如廣東人,更不如香港人,也就是缺乏商業意識。幾十年搞計劃經濟,導致上海人的市場觀念、商業意識、開放意識都比較差,往往見小失大,盤算很精,卻疏於深謀遠慮。我常講:“決千金者不計錙銖。”〔1〕沒有這種氣魄,如何同別人合作呢?這種情況,我認為正在改變。
第三是體制方面的原因。在實行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上海的管理非常集中,市政府一個命令一下子就可以到企業,管得很死。很多問題在廣東,村長一個圖章就解決了,在上海就要跑到市政府來。現在情況也有所改變。我們設立了市外資工作委員會,“一個圖章”解決問題,盡管兩年來執行得還不甚理想,但我認為已有很大改進,今后會越來越好。在這一方面,我特別希望香港朋友多提意見,因為你們對上海已經看透了。你們提的意見,我們一定會非常重視。諸位是否注意到上海《解放日報》開辟了專門刊登批評上海意見的專欄?現在已有兩篇,都是轉載香港《南華早報》的。我是非常注意看的,但光我一個人看不行,要上海1000多萬人都來看才行。
——————————————————————————————————————————
〔1〕語出自《淮南子 說林訓》,原文是:“逐鹿者不顧兔,決千金之貨者不爭銖兩之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