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黎介壽帶領年輕醫生查看病人檢查結果。 |
2.1萬例!他一次次主刀,一次次救命。
60多年,“當一個好醫生”是他的職業追求。
他追求入黨30年,又用30年肩負起科室支部書記的擔子。“知識報國、科技強軍”沖鋒在前。
兩個30年,串起堅守信念的人生紅線。
本報南京7月21日電 (記者倪光輝)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周上6天班、上半天院士門診、進行2次教學查房、指導數台手術,有時外出講學、參加學術會議……七月中旬,烈日炎炎,這是記者所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黎介壽現在的生活狀態。
從醫60多年,黎介壽“一根腸子走到底”,成為我國腸外?治療的鼻祖、臨床營養支持的奠基人和亞洲人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的開拓者。上世紀50年代,國際上腸疾病死亡率很高,我國治療水平也很低,他立志為國爭光、為民解難。為了攻克小腸移植這一醫學難題,黎介壽把鋪蓋搬進動物實驗室,潛心研究了1900多個日日夜夜。他相繼完成了亞洲人首例“小腸同種異體移植術”、“肝腸聯合移植術”等,成為“全世界研究腸子時間最長的人”﹔他的“腸營養支持療法”廣泛應用於短腸綜合征、重症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療,治療水平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他先后主刀完成手術21000多例,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他言傳身教30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他還堅持給南京大學醫學院本科生授課。
30年追求入黨,30年支部書記。“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當一個好醫生。今年九十了,還能為患者看病,心滿意足了!”黎介壽這樣告訴記者。從1949年寫第一封入黨申請書,到1979年加入黨組織,黎介壽追求入黨,就整整追求了30年!從1980年開始,他擔任科室黨支部書記30年,帶領全科室人員在“知識報國、科技強軍”的征程中,奮斗了30年!展讀他的人生長卷,堅守信念是貫穿黎介壽人生歷程的一條“紅線”。
作為一名軍人,黎介壽對使命勇於擔當。他的46項高等級科研成果,大多與戰場救治有關。他在82歲高齡時領銜“損傷控制性治療”的戰創傷研究,成果在全軍廣泛運用﹔如今又在潛心研發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生命支持系統”,為提高未來戰場救治水平不懈奮斗。
在黎介壽的辦公室裡,懸挂著這樣一個條幅——“黎民百姓在心中”。這是一名患者對他的感激與褒獎,也生動詮釋了他一生追求、一生攀登、一生報國的力量源泉!
(相關報道見第六版)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22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