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說長話短”論經濟 專家:面對壓力不會走老路--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時事觀察

李克強“說長話短”論經濟 專家:面對壓力不會走老路

2013年07月17日00:30    來源:中國新聞社    手機看新聞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電   題:李克強“說長話短” 專家稱不會走老路

中新社記者 周銳

在中國新一屆政府首份經濟“半年報”出爐次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經濟形勢座談會,闡明中國下一步宏觀調控的具體思路:既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機遇和成效﹔也不能對經濟運行可能滑出合理區間、出現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應對准備。要注重創新驅動,既穩當前、又利長遠,一舉多得,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參加座談會的幾名專家在會后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新一屆政府在宏觀管理理念上有所變化,在經濟調控中既注重“底線管理”,也講求“戰略定力”,特別強調政策要“長短兼顧”,在“強調穩住一個增長目標的同時,也強調盡量避免使用那些短期有用但中長期負面作用較大的政策”。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2季度,中國GDP同比增7.5%。這意味著在2012年4季度短暫止跌回升后,中國經濟增速再度呈現出下行態勢,官方對降速的容忍“限度”成為市場熱議話題。

在上述“半年報”發布之前,李克強曾首度就“經濟運行合理區間”作出說明:宏觀調控要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

今天,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時,李克強進一步解釋了“上限”和“下限”的政策內涵:

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釋放改革紅利,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當經濟運行逼近上下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穩增長或防通脹,與調結構、促改革的中長期措施相結合,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從上半年情況看,中國經濟運行依然還在合理區間內,但近期經濟增速回落的幅度可能有所放大”,與會專家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各類先行數據及運行邏輯來看,國內結構性下行力量在放大,經濟回穩的支撐點開始弱化。

陳雨露指出,3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類的數據可能接近宏觀調控的管理“下限”,4季度經濟回升的力量雖可能有所加強,但不確定性卻大幅度上升,這將要求宏觀經濟政策准備“底線管理”。

對於如何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李克強強調要適應新形勢,創新思路運用新舉措。既穩當前、又利長遠,一舉多得,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這樣的要求讓與會學者意識到官方未來的穩增長政策絕不止是簡單刺激。

“我感覺新一屆政府宏觀管理理念進了很大一步。”陳雨露指出,參加這次座談會,他發現:決策層不是經濟下行壓力一大就採取簡單的財政貨幣放鬆和短期刺激辦法,而是有保有壓、找到有效需求。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梁紅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過去一提穩增長,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政府主導投資和政府系統負債,但從今天會議來看,總理在強調穩住一個增長目標的同時,也強調盡量避免使用那些短期有用但中長期負面作用較大的政策,“而且感覺他比較有信心能找到長短期都能兼顧的選擇”。

在今天的座談會上,梁紅回顧了中國上一輪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所遺留的問題。她表示,未來若加大改革力度,中國潛在增長率能重新回到8%甚至以上﹔相反,在現有的資源配置和體制機制下,如果還繼續靠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增長,推升中國經濟整體的杠杆率,不但不能提高經濟增長率,而且會進一步增加系統風險。

陳雨露也強調,宏觀調控未來需要保持一定的“定力”。他指出,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中國保持經濟平穩的基礎已經比以前要強大得多、經濟調控的手段也比原來多得多。因此,中國在管理“底線”的同時,也應當保持一種定力和決心,堅決進行結構調整,“短期增速下行,是為了長期戰略利益必須邁過的坎”。(完)

分享到:
(責編:楊鐵虎)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