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周俊軍。
“要提出問題還要提出解決之道”
記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周俊軍
榮立個人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稱號。作為一名從警僅僅八年的警察,獲得這些榮譽可不算少。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肇陳派出所教導員周俊軍的人生履歷上,因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又多了一份榮光。近日在列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期間,周俊軍接受了《法制日報》記者的採訪。
畢業於九江師專的周俊軍本來是一所中學的副校長,2005年他再次進行人生選擇——通過考試從警。2006年,周俊軍主動要求到條件較差、離市區的家和所在派出所最遠的洪一警區擔任駐村民警。
鄉村因為信息手段落后,出警往往屬於“馬后炮”。周俊軍決定解決這個問題。說來容易做來難。洪一鄉是山區,面積100余平方公裡,有11個行政村,4586戶居民,一萬七千余人口。一台手提電腦、一架數碼相機、一輛摩托車,伴隨著周俊軍走村入戶一家一家地走訪。歷經2006年10月到2007年12月的400多個日日夜夜,洪一鄉每個農戶、每頭耕牛及機動車輛、商鋪、變壓器、重點人口、特殊人員、機關單位、特種行業都有了信息檔案。
周俊軍用自己的堅持和辛勞,完成了這項常人難以想象的基礎信息收集工作,創建了農村“警務室信息平台”,實現對傳統的農村警務信息工作模式的改革。這個信息平台共分住戶方位圖、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服務群眾五大板塊37個分類。目前收集各類信息5000余條,其中方位圖104幅,各類照片3000余張,文字信息1800余條,各類表格400余份。一旦需要洪一村的信息,隻要打開電腦登錄信息平台即可一目了然。周俊軍因此被稱為農村警務信息改革的“領頭羊”。這項改革也為打擊和預防犯罪、建立和諧警民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建平台不是純粹為建平台而建平台,為採信息而採信息,其實信息的採集和平台的創建過程,就是對轄區基本情況的逐漸熟悉、業務知識的不斷積累、工作方法的逐步形成和工作的不斷推進過程。”周俊軍對記者說。
正是因為周俊軍這種扎根基層切實服務群眾的工作作風讓他收獲了另外一份責任——全國人大代表。
“做一名警察,考慮的主要是如何更好地執法、更好地服務群眾﹔當一名人大代表關注的面需要很多。更重要的是當代表不能光提問題,還要經過自己細致的調研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覺得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代表。”談起自己的代表身份,周俊軍這樣說。
正是因為自己從警八年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所以周俊軍在參加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時提出兩項建議:希望能夠增加民警編制和提高民警工資待遇。
“執法規范化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要求,這些年也得到了質的飛躍。但是還是能看到不少問題,這既有外部制約因素,也有內部原因。”周俊軍對記者說,“就拿一個派出所來說,它正常運轉就需要資金。可是有些派出所資金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隻能打執法規范的‘擦邊球’,常見的就是以罰代拘。另一方面的問題就是警員不足。現在的社區管理很復雜,警察工作量很大。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警察也不是鐵打的。人員少、工作多,學習相關法律和知識的時間就可能被壓縮,有時案件壓的多了,人的情緒難免出現波動,因此規范操作很難保障。”
這些感嘆不僅僅有周俊軍自己在基層工作的感受,更是他調研發現的問題。就在參加今年人大會議前夕,他做了大量的走訪調研工作,多次到江西省公安廳有關部門和基層單位走訪座談。為獲取更加全面的情況,他還到與肇陳派出所相鄰的湖北省陽新縣公安局洋港派出所調研。
“我想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就應該負起責任來,多為基層的百姓反映一些實際的問題。這樣五年過后,我自己就不會有任何遺憾了。”周俊軍說。(記者席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