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 申亞欣)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據公開報道統計,目前已有近50個中央督導組進駐各地,而每個組的負責人均有省部級官員擔任。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分析稱,“督導制度”有利於中央了解各地的工作進度、成效,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宏觀指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代表對於地方工作有指導責任,是整體監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地方各部門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省部級領導擔任組長更具權威性
截至目前,中央督導組已分赴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等省區市﹔審計署、人社部、國資委、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委﹔中石化、國家電網等央企,以及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
記者發現,進駐各省區市及國家部委的督導組組長均為退居二線的正部級領導。例如,派往河北的中央督導組組長王金山為安徽原省委書記,派往廣西的中央督導組組長陳建國為寧夏原黨委書記,派往四川的中央督導組組長為甘肅原省委書記陸浩,派往國資委、商務部的中央督導組組長為中央編辦原主任李鐵林。
“有些退居二線的領導干部在中央、地方工作過很多年,有很多實際經驗,最清楚哪些地方容易出問題,哪些地方需要進行指導。” 戴焰軍指出,由職位較高的領導的擔任督導組組長,也更具權威性。
各地一把手陸續表態 避免“燈下黑”
“一定要把自己擺進去,燈光不要總是聚焦在別人身上,自己‘燈下黑’。隻有一級做給一級看,才能一級帶著一級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上海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強調說。
戴焰軍認為,從自身做起,自上而下一層一層推進,有利於推進黨的作風建設。“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期召開專門會議,分析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有很強的帶動作用。”
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中央政治局帶頭開展下,各地積極響應,記者整理發現,全國31省區市一把手陸續做出表態,部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防止“一陣風”應從制度建設入手
如何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戴焰軍表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注意認真分析、找准問題,各地區、各部門間存在普遍性的問題,也有各自的特殊性,需要把准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有嚴格的程序,公開、透明工作機制,便於群眾、干部了解監督。
“優良的傳統作風需要通過制度加以鞏固,用制度來約束,有些個別地方仍舊存在用‘形式主義’來糾正‘形式主義’,克服這樣的現象需要從制度入手。”他指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防止“一陣風”,而應上升到制度層面,建立長效機制。
戴焰軍認為,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會議提出,要統籌制定領導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標准,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群眾路線工作是長期的過程,隻有通過制度建設,才能使其長期處於群眾的監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