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想著“晉升”的公務員生態令人擔憂
36歲的劉浩(化名)是河北省中部某縣的政府辦副主任,苦熬資歷,一直尋覓著一個“空降”到鄉鎮做個一把手的機會,但事與願違,不是沒有空缺,就是錯失機會。36歲的副科算是“超齡”了嗎?近期,官員升遷時間表成為輿論熱詞,有報道稱,如果在35歲前不能升遷到正處級,這個官員的仕途或再無突破空間。截至2012年底,全國公務員總數為708.9萬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目前中國省部級官員大約有3000多人。粗略估算,公務員隊伍中能晉升到省部級高峰的比例大約為萬分之四。
有道是“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不想晉升的公務員似乎也很難是優秀的公務員。不可否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來都是這個世上顛扑不破的真理。假如公務員缺乏追求,沒有目標,不僅難免隨波逐流,“混日子”或許也將成為常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務員有晉升的目標,的確不是壞事,為公務員提供晉升的通道,也大有必要。
隻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理想,都有心想事成的機會。當“公務員隊伍中能晉升到省部級的比例僅約萬分之四”,在公務員的晉升路徑上,上升通道其實同樣逼仄,在這條路徑上,也不可避免將充斥激烈的競爭。相當數量的公務員不得不在晉升路徑上受阻,恐怕也將是個雖令人沮喪,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結果。而這似乎也可以解釋,為何基層公務員的狀態往往處於兩個極端,要麼削尖腦袋“求晉升”,而一旦晉升無望,便開始混日子。
不過,當公務員的士氣統統來自“往上爬”,一旦晉升無望,便老大不滿,憤憤不平地抱怨,甚至以士氣懈怠作要挾,恐怕也並不天經地義。正所謂萬事過猶不及,有追求和目標固然不錯,但假如認准的東西就一定非得到不可,一旦得不到便發脾氣、耍性子,這樣的“追求”實在是有些太過功利。更何況,公務員固然需要有晉升的機會,但公務機構的組織架構顯然也需要遵循金字塔結構才穩定,而這其實注定了晉升不可能讓每個基層公務員見者有份,而必定是多中選優。某種程度上,公務機構之所以臃腫,之所以“副腫”現象普遍,甚至在一些公務機關已經出現了“倒金字塔”格局,倒是更應反思公務員隻升不降的晉升制度。
事實上,如何讓機構更有活力,如何讓人員更有斗志和激情,對於任何組織來說都是頭等大事,而絕不僅僅是公務機構所特有的問題。現實中,企業同樣需要有員工的培養提升計劃,但是,企業基層員工同樣不可能全都成功晉升,相反,不僅不勝任崗位的員工會被降職調離,有了更優秀的人才,也同樣得讓位。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公務機構而言,其實更需要引入的是“能上能下”的競爭機制,而不是糾結於萬分之四的通往高層的通道太過逼仄。
公務員所遇到的“天花板”,其實並非公務部門所獨有,而是各行各業,甚至隻要有人類社會組織架構存在的地方,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隻想“晉升”的公務員,恐怕也未必就是“好”公務員。當晉升成了公務員群體最強烈最急迫的訴求,他們還有沒有耐心擺正服務心態,晉升壓力與訴求下的公務行為會否偏離正軌,倒是更令人擔憂。
當然,消弭公務員的晉升壓力,讓公務員褪去“官服”回歸正常的職業化,的確還不能全靠公務員個人去自主選擇,而更有待公務員職業生態的整體改善。其中,公務員考核機制與職業發展的去官化,則是繞不過的核心議題。(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