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帽”正不正,群眾當裁判(深度關注)--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干部提拔后干得怎麼樣?“晒”出提拔名單交給群眾評,建成萬人參評群眾數據庫,出具黨委選人用人“體檢報告單”,測評結果與“用人者”仕途挂鉤……鬆原市探索建立的選人用人公信度定期監測機制,現已推廣至吉林全省—— 

“官帽”正不正,群眾當裁判(深度關注)

本報記者  孟海鷹

2013年07月02日04:36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跡於眾樂樂,露跡於獨奏樂。南郭先生固然品行不端濫竽充數,但是讓南郭先生混進“國樂隊”的恐怕正是用人不察喜歡合奏的齊宣王,而喜歡單個演奏的齊湣王將制度一變就一下子讓南郭先生們沒了生存的土壤。

  吉林省鬆原市迄今已連續施行5年的選人用人公信度定期監測,多少也有些這個老故事的意味。不僅晒出測評年度所有選拔任用的干部名單讓群眾來評,還根據測評結果開出詳細的基層黨委選人用人工作體檢報告單,根據“健康問題”問責負責干部選用的下級黨委和主要領導,由此,2012年全市5個縣(市)區黨委選人用人平均公信度比2009年增長了10余個百分點,達到了98.20%。

  1.群眾把脈挨個過篩子,用不好人官員難辭其咎

  選准干部不僅要有程序保証,更要有效監督。從2008年起,鬆原市委組織部經過認真調研,形成共識:“還是離不開測評的辦法。”

  怎麼測——過篩子——在常規的測評項目后,加上一條:把這一年來新提拔的干部列個表,讓群眾一一評價﹔

  誰來評——老百姓——將知情關聯性的群體,建一個數據庫,每次隨機抽取測評組﹔

  評出的結果怎麼用——動真格——與用人者的提拔升遷直接挂鉤。

  2012年12月31日早7點,天很冷,還飄著雪,鬆原市委組織部干部監督室副主任李識多帶隊去長嶺縣做突擊訪測,第一站是巨寶山鎮。“不打招呼,到鎮裡就把在家的鎮機關干部召集到一起,召集鎮黨委書記等20人左右搞了一次訪測。一天下來,去了巨寶山鎮、集體鄉、縣商務局和環保局4個地方進行了訪測。”

  這一天,市委組織部共兵分5路,同時分赴全市5個縣(市)區做突擊訪測。傍晚5點多,天黑透了,幾路人馬才陸續趕回,將訪來的問卷全部封存好后,才安心回家過元旦。

  如何定參評人員?根據市委制定的《關於定期監測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暫行規定》,在充分考慮參測人員對干部工作的知情度和關聯度基礎上,市委組織部針對5個縣(區)建立了10048人的選人用人公信度定期監測工作參評人基礎信息資料庫,每次會議測評,都是從電腦中隨機抽取確定參加監測人員。

  測評問卷是整個測評的核心內容,其設計頗具心思,主要由選人用人公信度監測指標體系,由干部群眾對選人用人結果滿意度、防治用人不正之風滿意度、選人用人主體公認度3個總項指標、11個子項指標和3個印証性指標構成。最解渴的印証性指標體系主要包括3個方面——將監測期內選拔任用的干部,按照首選提拔、次選平級交流的順序列出名單挨個過篩子,讓干部群眾對其逐一評價,具體到任用哪個干部群眾不滿意,哪個干部的任用存在買官賣官、任人唯親、“帶病提拔”和“帶病上崗”問題,任用哪個干部黨委(黨組)及組織人事部門存在違背公平公正原則、不民主、不廉潔用人問題。

  鬆原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武勝國介紹,選人用人結果滿意度指標,設置了對監測期內選拔任用干部的人品、能力、實績、廉潔、威信評價5個子項﹔選人用人主體公認度指標,設置了對黨委(黨組)及組織人事部門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擴大選人用人民主、廉潔用人情況評價3個子項。

  2.測不是目的,動真格應用測評結果才是關鍵

  鬆原的監測結果不是一測了之,而是重在應用。一是動真格,真獎真罰﹔二是向下級主管部門傳導壓力﹔三是深層次引導。

  2009年,長嶺縣的測評結果處於全市5個縣(市)區的最后一位,被定性為群眾基本不滿意單位。選拔是遵照干部任用程序走的,但是群眾滿意度卻很低,為什麼?拿回了倒數第一的成績單,當年的長嶺縣委常委會上,氣氛沉重,大家在反思,一一對照問題,探尋解決的辦法。不久,當時的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被調離原崗位。

  隨后,市委組織部根據結果對長嶺縣下達了詳細的反饋意見報告,包括存在的問題與分析,下一步整改意見等,甚至列出了群眾意見比較集中的3位新提拔任用的同志——2名新晉的鄉黨委書記,1名交通局長。

  “這個詳細的‘體檢單’幫助基層發現問題,引起反思,是善意的。這幾年,全縣用人工作是謹慎再謹慎,不敢絲毫懈怠。”長嶺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杜文龍說,現在縣裡規定,通過黨員干部大會向全社會公開擬選任崗位,給大家平等機會,用人不再是本單位本部門內部的事﹔接著要通過黨員干部大會,推薦誰行,向兩代表一委員征求意見,再開退休老干部會議再議,最后交群眾評議,“如果要提拔副鄉長,那麼組織部門必須到村裡細致問詢百姓意見。”

  2011年,長嶺從最后一位躍至第一,捧回了市裡為公信度監測冠軍專設的“公信杯”。“很漂亮,仿水晶的,上面是一隻碗,意味著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透明。”他說。

  2012年,長嶺再次捧杯。杜文龍既自豪又感慨:全縣一年提拔任用了100多位干部,是歷年來用人次數最多的一次,也是群眾滿意度最高的一次——99.67%,再次在全市5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一,光榮地捧回了“公信杯”。

  成績得之不易,獎杯珍而重之地被放在了縣裡的常委會議室,這個從未放過任何其它獎勵標志的會議室。“我們一定要保持這個榮譽,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用人導向。”常委會上,縣委書記邢樹君很是激動。

  測評結果也成為科學分析研判的依據。依據監測原始數據、匯總數據、對比數據等,市裡建立起選人用人公信度監測結果曲線圖、對比圖,納入全市選人用人公信度監測數據庫。同時,根據對相關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發現工作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措施。

  每次監測結果出來后,鬆原市委組織部都要對每個被測單位進行深入分析評估,制定明確具體的反饋意見,包括監測過程和各項指標結果比較、選人用人的總體評價、存在的具體問題、整改要求等,一家一張“體檢反饋報告單”。幾年來,全市共列出重點剖析對象51人,引導黨委(黨組)進行深刻反思,制定整改措施110多項。

  “測評結果的影響不能不痛不痒,要來真的,與用人者的提拔使用挂鉤。他更有壓力,才能更慎重用人。用終端結果影響選人用人全過程,用終端結果促進選人用人質量的提高。用結果倒逼程序,影響下一輪用人。不是走程序,而是切實履行好程序,從源頭規范執行程序的人。”武勝國說。

  3.建立質量評估系統和機制,更具內生動力

  “測評是抵制用人不正之風的防火牆。現在,說情啥的少多了。即便是再有打招呼的,我們也有了擋箭牌——用人那得看民意,年年可是要測評的。不是組織部有意見,是你本身的知情群眾有意見。這也讓干部們自律的弦繃得更緊了。”鬆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相忠說。

  作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體舉措,鬆原的做法從2010年開始在吉林全省推開。“通過定期監測將一茬茬提拔干部的平行線變為后浪推前浪的不間斷式運動,更具內生動力。”吉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於洪岩表示。

  現在,在吉林,全省(市)縣兩級黨委、省直部門黨委、高校黨委,有獨立用人權的黨委(黨組)都要進行選人用人公信度定期監測,並且在年終黨委會上匯報用人情況。凡是滿意度達不到規定值進入預警區的,要根據程度進行誡勉談話和調離崗位等處理。

  2012年全省干部監督大會上,省委組織部通報了上一年度的測評結果,有4個縣(市)區黨委進入預警區。散會后,4個地區的書記和組織部長馬上被省委組織部分管領導誡勉談話。“壓力可大,不是滋味!”被談話者坦言。

  “干部用得怎麼樣,要有人評價,形成一個系統,最終目的是讓質量評估系統和機制建立起來。”於洪岩打了個比方,“這是檢查任用質量的試紙,發現深層次問題的B超。”

  記者注意到,從5月27日起,吉林全省正在進行新一輪選人用人集中檢查,其中包括測評近年來各地選人用人的公信度。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02日 18 版)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