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要思考該做什麼,還要思考不能做什麼﹔不能隻看建成了什麼,還要看破壞了什麼。
時間:6月26日下午
場合:武漢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
“城市建設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利益博弈的過程。有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之爭,有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爭,還有比較現實的問題——保護生態要投入,出讓土地可獲得巨額收入,兩者形成巨大的反差,由此帶來的利益之爭。”連續兩天,聽取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們《關於武漢市基本生態控制線規劃實施的決定》的認真審議、與大家一起參加表決,6月26日下午,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與在座的委員們交心。
他說,武漢三環線的綠化帶,開發成本最低,因為那個地方的交通、城市基礎設施都已經很適宜開發了,可以迅速地變錢。開發商來了,首選這些地塊,而我們的領導干部想出政績,也首選這些地方,最簡單,最方便。但是,就像我們現在認識到的不能填湖一樣,20年后你再看今天,在那些不該建房子、建工廠的地方你建了房子和工廠,悔之晚矣!花巨資都換不回來!
“武漢在工業化、城市化建設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也有深刻的教訓,比如不斷地填湖。武漢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個填湖的過程,我們的湖泊數量不斷減少,面積逐漸縮小。”阮成發說,“大家想一下,在我們做孩子的時候,我們游泳的地方,現在絕大部分都成了水泥森林,僅剩的湖泊有幾個能游泳?我們這代人當孩子時的那種歡樂,我們的兒子沒有享有,我們的孫子、重孫又會面臨怎樣的一種狀況?”
“你到開發區去看,不少工廠的生態很好,院子很大,前面后面都是花園,廠房多數隻做一層,土地使用大手大腳。”
“我們不僅要思考該做什麼,還要思考不能做什麼﹔不能隻看建成了什麼,還要看破壞了什麼。”阮成發接連發問,並提出“十不”:不能填江﹔不能填湖﹔不能攤大餅式的無邊界擴大城市建成區的外延﹔不能環湖“鐵桶式”地開發,把湖岸線都建成有錢人的私家花園﹔不能沿著道路控制線建房子,應盡可能多地留出綠地,建街心花園﹔不能看到舊房子就一拆了之,要保護城市的肌理﹔不能沒有快速交通系統﹔不能沒有地鐵﹔不能隻顧拓寬道路,而忽視道路成網及“毛細血管”的建設﹔不能因為沒地方停車就亂建停車場。
他說,執行好《決定》也是一件難事,因為侵蝕基本生態控制線的力量,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在相當程度上會大於保護的力量。正因為如此,我們市人大常委會就這個關系武漢未來的重大問題作出決定,非常重要、非常及時。
這一席話,讓委員們很受觸動,深感捍衛城市生態文明的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02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