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批城鎮化報告:城鎮化不是大搞造城運動--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全國人大批城鎮化報告:城鎮化不是大搞造城運動

2013年06月30日04:2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昨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分組審議國務院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常委會委員表示,城鎮化絕不是把農村改造成城市,必須有產業支撐,如果超越經濟發展水平,其結果必然是人去樓空一身債。

  一些地方建大規模農民城

  烏日圖委員說,據測算,2003年-2008年,中國平均每增加一個城市人口,約產生50萬元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而且農民變市民后,吃、住、行等對經濟都有巨大的拉動,現在一些地方看到了這個“好處”,出現了建大規模的農民城,不顧自身經濟實力大搞造城運動。

  對此,烏日圖說,城鎮化絕不是把村庄改造成城市,而是農業人口向城鎮的遷移,是資源要素集聚和經濟發展上的城鎮化。

  他舉例說,墨西哥和巴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城鎮化率就超過了50%,但由於產業發展跟不上,出現了城市人口過度膨脹、就業困難、城市配套公共服務嚴重不足、貧民窟涌現等一系列嚴重的“城市病”。

  何曄暉委員提到,目前城鎮化的水平確實不是很高,有的地方只是人進城了,但進城之后要不沒事兒做,要不沒地兒住。比如鄂爾多斯城建起來了,成了空城。隻有項目擺在那了,經濟發展起來了,人才能跟著過去。

  委員們還認為,城鎮化不是集中建設大城市。有委員批評說,近年來,很多地方領導都熱衷於擴城拓市,小城市要變成大城市,大城市要變成特大城市,建設風格上青睞高樓大廈,追求全國第一,全球第一,各種配套設施跟不上,很多城市成為“堵城”。

  嚴以新委員提出,要盡可能地走市場的城鎮化道路,避免以城鎮化為目的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長。

  城鎮化應做“農業影響評估”

  據統計,從1980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的土地面積增長了9.2倍,常住人口增長了3.5倍。對此嚴以新擔憂,怎樣在城鎮化的同時保証1.8億畝的耕地?

  烏日圖也注意到,大批的農民離開農村進城務工,造成部分農田的撂荒。

  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認為,要防止城鎮化破壞糧食和農業保障。她建議,在做城鎮化規劃時,要對可能帶來的后果進行評估,做一個“農業影響評估”,等破壞以后再進行補救就很難了。

  劉佩瓊提醒說,並不是所有的農村變為城鎮都是好事,一些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就讓它以農業分散經營存在,這對於整個環境和長期可持續發展是有好處的,不要把現在一些非常美麗和非常好的農村生活破壞掉。(記者宋識徑)

分享到:
(責編:蘇楠)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