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年包養18歲情婦續:疑似假冒前國家領導題字--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李廣年包養18歲情婦續:疑似假冒前國家領導題字

林野

2013年06月27日07:3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調委”主任李廣年又一場偽官騙局?

“中調委”辦公室,挂有李廣年與多位官員合影。本版圖片由易勝華提供

“中調委”辦公室,挂有李廣年與多位官員合影。本版圖片由易勝華提供

“中調委”組織機構圖顯示其在全國各省市設有分會。

  【偽機構】

  中國天平調查管理局

  被稱為“中國最牛山寨機關”。策劃者章寧泉,租用司法部原辦公大樓辦公室,冒充司法部下屬機構,並成立所謂的中國天平調查管理局。其職員身穿與警服類似的“制服”,以此實施詐騙。最終被控詐騙1000多萬元。

  全國城管局長聯席會議

  “全國城管局長聯席會議”也曾引起廣泛爭議。發起人羅亞蒙頭頂全國城管執法局長聯席執行會秘書長的頭銜,向全國各地參會的城管部門收費,並遭到南京城管的實名舉報。

  【偽官】

  趙錫永

  冒充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司長、副部級巡視員的趙錫永,歷時3年、行經多地官場,演出一幕幕荒唐鬧劇。

  近日,一組據稱“中國動態調查委員會主任(下稱中調委)兼黨組書記”李廣年包養情婦的艷照在網絡上流傳。記者既查詢不到該機構的官網,也查詢不到其上級單位和批准機構。網民質疑,李廣年是不是又一個“偽官”?他所在的“中國動態調查委員會”,是不是又一家假機構?

  近年來,類似的偽官、偽機構屢見不鮮,級別越來越高、花樣越來越多,仿真度越來越強。

  偽官、偽機構擅打“國”字牌

  類似李廣年事例並不鮮見,人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號稱××部、××總局、××委下屬的協會和機構,很多還打著“國”字號招牌。

  這些假機構真假難辨、迷惑性強。看到有網友質疑“中國XX皮膚病總醫院”行騙,記者多方核實也難辨真偽,該醫院既沒有登記電話,也查不到主管單位信息,就連XX總醫院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不清楚”。而像“中國產品質量協會”這樣的機構,不但上述信息無法查到,其名稱也頗具迷惑性,與“中國質量協會”這類正規機構十分相似。

  網友披露近百個虛假機構

  而在網上,一份“虛假機構一覽表”也引起了關注。在這份一覽表中,像“中國質量誠信XX協會”、“中國品牌質量監督XX委員會”、“中國綠色環保產品XX委員會”之類的機構達近百個。

  山西大學社會學教授邢媛指出,真假難辨、迷惑性強、核實起來困難,這恰恰是“偽官”“偽機構”賴以生存的空間,由於這種借“殼”手法給行騙者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因此隱蔽性更強﹔其有組織、有機構,危害性也更大。

  本組稿件(除署名外)/據新華社

  ■ 追問

  偽官騙局如何屢打不絕?

  為利益千方百計搭關系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黃宗良認為,有的政府部門手裡的權力太大,管得太多,使得一些人和組織認為要得到利益,必須千方百計搭上關系。有的甚至不惜採取賄賂、寄生的方式,挂靠在某個部門﹔有的就干脆去假冒。

  此外,專家認為個別官員以權謀私、搞不正之風,但缺乏有效監督,加上一定程度存在的“唯上”風氣,所以也有不少人去冒充獲利。

  認權力二級機構不敢惹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目前國內“××協會”之類的機構數量眾多,較為混亂,這就造成有關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存在一些漏洞,不能及時發現和清查一些假機構。

  山西大學社會學教授邢媛認為,一些部門下屬眾多二級機構,在日常管理上本就有較大漏洞,甚至會做一些“出格”之事,基層也隻能迎合﹔這也是一些假機構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

  信高官真假身份難識破

  汪玉凱指出,一些基層干部和企業對高級領導、部門、機構的迷信,往往會讓他們放鬆警惕,上當受騙。

  在偽官、偽機構行騙的圈子中,“以貌取官”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騙子言談舉止不凡,容易讓人信任其身份和所在機構的真實性。正因為如此,昆明雲內動力公司負責人與趙錫永在某研討論証會上相識后,便對其司長身份深信不疑。

  ■ 調查

  律師指証李廣年收300萬“鏟事兒”

  最開始由天涯網友爆料,“中調委”主任兼黨組書記李廣年,長期包養一個18歲的小情婦。消息傳開后,各地網友紛紛忙碌了起來,李廣年所任職的“中調委”的背景資料、假冒前國家領導人的題詞、李廣年的行騙糾紛都一一被挖了出來。

  據稱“中調委”曾因涉官司改名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易勝華在李廣年包養情婦事情曝光后,在微博上質疑該組織,稱“中調委”為騙子組織。

  易勝華稱兩年前因為一起李廣年涉嫌詐騙的糾紛,到過該委員會辦公地點,“辦公室大概150平方米,有十來個人辦公。辦公人員多蓄須戴眼鏡打領帶,看起來很像港商。”

  易勝華透露,當時他一個朋友經人介紹認識李廣年,“他說可以幫忙鏟事兒,朋友給了他300萬。”易勝華說,后來李廣年並沒有“辦事”,錢也不還。易勝華表示如果需要,他願意指証李廣年。

  根據易勝華當時在該委員會拍的圖片顯示,該組織名為“國內動態調查委員會”,辦公室內有不少李廣年與官員的合影。據知情人了解,去年該委員會因涉及官司,改名為“中調委”,實為一個組織。

  官網打不開辦公室易主

  記者在網絡上查詢到顯示為“中調委”的官方網站,但相關網頁均無法打開。該委員會名下河南分會網站,其登記的北京市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號為京ICP証031032號,且無備案號。

  名為“章立凡”的網友稱“中調委”的辦公地點位於東四環嘉泰大廈B座805室。記者兩次前往求証。發現805室是另一家單位的名字。同樓層一家公司工作人員表示,805原來是“中調委”的辦公地點。2010年9月該組織成立時,十分熱鬧。“聽說有很多大人物進出。”

  中央黨校否認和其有關聯

  有網帖稱“中調委”隸屬中央黨校,6月22日晚中央黨校發聲明否認。

  聲明稱,中央黨校從未聽聞“中調會”及其活動,教職工中也沒有名叫“李廣年”的人。

  另有網上資料顯示,前國家領導人為該委員會題字疑似造假。有網友檢索該領導人歷來題字,發現沒有一篇是全部簡體題字。而在名為“國內動態調查委員會”的題字中,全部為簡體字。

  新京報記者林野        

分享到:
(責編:段欣毅、申亞欣)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