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東坡的“八卦”與今娛樂新聞何其相似--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當年蘇東坡的“八卦”與今娛樂新聞何其相似

2013年06月20日10:09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茉莉

  一個名人與一座城市的密切關系,惠州與蘇東坡算是一個范本,“一自東坡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蘇東坡是公認的有品位的吃貨,在惠州的酒品以及美食的軼事,時有涉及。但如果說他的可人兒王朝雲,是被一碗蛇羹嚇死的,是不是有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呢?

  朱彧《萍洲可談》記載:“廣南食蛇,市中鬻蛇?。東坡妾朝雲隨謫惠州,嘗遣老兵買食之,意謂海鮮。問其名,乃蛇也。哇之,病數日,竟死。”后人往往隻引用前半句“市中鬻蛇?”,來証明廣東人食蛇之風歷史悠久,“蛇?”指的是廣東鄉土食品水蛇粥,宋時或在此之前,已經在街市售賣﹔更多的人,選擇有意無意地忽略后半段,究其在心理層面,或是在潛意識中,認為因吃蛇被嚇死,這是對嶺南人食蛇習俗的嚴重抹黑事件。朱彧關於廣州城番坊的記載,還有如富人好蓄黑奴等現象,被認為是真實可信的史料。

  王朝雲死因,還有更香艷的版本,爭風呷醋。蘇東坡有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后人加的附注有兩種:“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相信這個的,會解讀成蘇東坡內心的獨白、性格的寫照﹔而另一存的“情愛”版本,則更像是戲劇劇本:“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吾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於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持這種觀點的,套用到王朝雲身上,因蘇東坡的風流緋聞,氣急攻心,成為正室的願望又成為泡影,故此一病不起,英年就已香消玉殞。

  對於王朝雲的死因,蘇東坡給出的“報告”曰:“軾以罪責,遷於炎荒。有侍妾王朝雲,一生辛勤,萬裡隨從。遭時之疫,遘病而亡。”說她是得時疫而殉的。蘇東坡以有罪之身到惠州,其實是處於被監禁的狀態,“予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雲隨予南遷。”雖然不斷有惜才密友的接濟,然則晚景之淒涼,可見一斑。

  年近花甲的蘇東坡,生了一場大病后,又喜歡自醫,故以“東坡居士”之名號,追求仙道生活,獨睡,不再近女色,“養生亦無他術,安寢無念,神氣自復。”顯然,才三十出頭的王朝雲,也認可他的這個養生理念,皈歸佛門,“誦《金剛經》四句偈以絕:浮屠是瞻,伽藍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歸。”可謂志同道合,所以他贊頌她為“天女維摩”。

  從這些資料上可以看到,倆人已經在宗教的道路上,達成了一致步調,因此生活中清淡飲食,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遣老兵買“海鮮粥”,吃后驚嚇的程度,當可存疑。既然已經相約不行周公之禮,就算是超級粉絲“溫女”再怎樣的痴情,想必也不能使王朝雲的心中再泛起漣?,即吃醋一說,亦可當成笑談。

  想來這宋人,天性中已經有“八卦”的基因,“蛇羹致命”、“溫女之醋”,被堂而皇之地記錄成文,這跟今日的娛樂新聞是何其相似。

(來源:羊城晚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