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一妻九妾后人現狀:特別反感影視劇中的演繹--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袁世凱一妻九妾后人現狀:特別反感影視劇中的演繹

2013年06月17日08:40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袁世凱一妻九妾后人現狀:特別反感影視劇中的演繹

袁世凱寫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一幅字:枕劍夢凱旋

袁世凱一妻九妾后人現狀:特別反感影視劇中的演繹

  袁世凱五夫人與兒孫們,約1925年攝於天津袁家大院。左一為袁克桓夫人陳徵﹔左二為袁世凱六子袁克桓﹔左三是袁世凱五女袁季禎﹔右一為八兒媳周瑞珠,懷抱其女兒袁家蘊﹔正中的男孩為袁克桓大女兒子袁家宸﹔旁邊女孩為袁世凱十五女袁玲禎。

袁世凱一妻九妾后人現狀:特別反感影視劇中的演繹

《百年袁家:袁世凱及楊氏夫人后裔百年家族史》

  作者:王碧蓉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年6月

  1987年秋,時任《群言》雜志記者的王碧蓉到天津採訪民盟中央召開的教育專題會議,那是她第一次到天津,自然免不了逛食品街,品嘗“天津三絕”——桂發祥麻花、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

  同事問她,知道狗不理包子與起士林西餐與誰有關?王碧蓉一無所知。同事告訴她,這一中一西的食品與袁世凱有關。然后又問,是否知道這個食品街和他們所住的旅館街是誰設計的,王碧蓉依然搖頭。同事神秘地告訴她,這是袁世凱的親孫女袁家菽設計的,這個教育會議的天津代表隊領隊之一,是袁世凱的孫女婿柏均和。王碧蓉驀然一驚,感覺一下子跌進了歷史。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袁世凱的家族成員。

  2013年,已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並在國家博物館任職外文網站主編的王碧蓉,出版了她近年來從事民國家庭史研究、大量尋訪袁氏家族后裔的著作《百年袁家——袁世凱及楊氏夫人后裔百年家族史》。書中的主要人物,是袁世凱第五位夫人楊氏的后裔,從第一代寫到第四代。當年在天津首次結識的袁家菽與柏均和,便是五夫人這一支的第三代家庭成員。

  在蔡東藩的《民國演義》裡,袁世凱被寫成擁有妻妾十六人,爭風吃醋,混亂不堪。在此書中,王碧蓉根據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在1922年的撰文,列出了袁世凱家族一妻九妾和三十二位子女的詳細名單,是一份較為可靠的資料。並根據袁家后人提供的資料,詳細列出五夫人這一支系的成員名單。

  袁世凱后裔眾多,境況也千差萬別。對於為什麼要選擇五夫人之一支作為研究對象,王碧蓉稱除了因為結識了袁家菽等這一支系的成員,還因為五夫人是袁世凱最信任的大管家,當家理財享有威望,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繼承了袁世凱的家風——自強與孝道。這一支系的袁氏后人,除了兩位早逝的女兒,4個兒子均從歐美留學歸來,經濟狀況良好,沒有坐吃山空,不做紈?子弟。尤其是大兒子袁克桓,成為所有袁氏后人中最有成就的實業家,擔任了啟新洋灰公司和江南水泥廠的董事長,在解放初期作為民族企業家受到政府的優待和禮遇。

  對於袁氏后人,傳說較多的是偽造《順天時報》、慫恿袁世凱稱帝的大公子袁克定,以及文採風流的民國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對於繼承袁世凱理財和經濟頭腦的袁克桓,各種文獻中都是寥寥幾筆,讀者並不熟悉。本書描寫的人物重點即是袁克桓及其后裔。

  王碧蓉寫作此書的最初契機,是將袁世凱還原為一個家庭成員,作為一位兒子、丈夫、父親,在親情、倫理及教育上的表現和作為,也許能幫助人們更客觀地認識這位百年來備受爭議的人物。正是這樣的想法,得到了袁氏后人的認可,讓他們第一次信任地與作者面對面敞開交流,並提供大量的資料和圖片。當然,《百年袁家》的重點不在於寫袁世凱,而在於袁世凱這個特殊人物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下給他家后人帶來了什麼影響,微觀世家故事離不開時代宏觀變遷。

  2010年,書稿已經接近尾聲,最終又回到袁世凱這個人物。王碧蓉與幾位第三代、四代成員,在天津原慶王府做過一次名為“袁家百年滄桑后人看先人”的座談會,聽取他們對袁世凱一生功過是非的看法。在他們眼裡,袁世凱是一位遵循傳統倫理講究孝道,對待家庭成員公平,對子女要求嚴格且接受西方教育的開明先輩。雖然后代對待先輩的看法,因為尊者諱難免有失偏頗,但從這一支系的子女身上,仍能尋覓到袁世凱對他們的影響。雖然,袁世凱留下的痕跡已經越來越淡。

  採寫/新京報記者 鄧玲玲

  ■ 對話

  王碧蓉:將袁世凱還原為一個家庭成員

  新京報:你選擇五夫人這一支作為研究對象,僅僅是因為認識這一族的人嗎?

  王碧蓉:這當然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我不認識的話,就沒有這樣的機緣。認識了以后發現他們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都是非常出色的。比如第三代人都70、80歲了,言行舉止都有從民國過來的風范,古今貫通,中西合璧,他們大部分的職業都是中學老師,因為解放以后家庭成分不好。第二代大部分都是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他們的職業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變遷。我在書中做了一個表格,這四代人的時代背景、所受的教育、職業、家庭、婚姻、道德和價值觀做了縱橫比較。

  新京報:你覺得他們這一支有袁世凱的家風傳承,對嗎?

  王碧蓉:對,這點特別重要,首先我把袁世凱還原為一個家庭成員,在我看來,家庭塑造每個人的性格,是人生的出發點和歸宿。家庭有血緣,家風有傳承。袁家的家風最重要有兩點:一是自強,二是孝道。看袁世凱如何孝順他母親,如何教育子女,就可以看到袁克桓如何孝順他母親,如何教育子女。袁克桓是五夫人這一支承上啟下的成員,身體力行,孝悌傳家,嚴格要求兒女,培養兒女的恭敬。所以袁家第三代第四代都是孝順和恭敬,特別孝順母親。

  新京報:你在澳大利亞學過心理咨詢,從心理學角度看,袁世凱對后人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王碧蓉: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袁世凱對每個后人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影響,比如第三代、第四代一直背著包袱,既覺得驕傲,又覺得說不出口,只是現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們是袁世凱的后人。

  后人眼裡是正直、公平、威嚴的人

  新京報:幾代人分別是怎麼評價袁世凱的呢?

  王碧蓉: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在最后一章寫了第三代、第四代如何看他的先人。而且專門在天津給他們做了一個座談,怎麼看袁世凱的功過是非。他們的看法可以概括為幾點:

  首先,他們認為袁世凱是一個威嚴公平的封建家長,雖然有十位夫人,但是給每個人應有的名分,錢財和遺產也都是公平分配。多妾是當時社會的正常現象,影視劇中的演繹他們特別反感。

  其次,他們認為袁世凱是一個開明的人,兼容並蓄接受新鮮事物,從小站練兵、派遣大臣出國考察,到送孩子出國留學都可說明。

  第三,他們認為袁世凱膽大心細,遇事不慌,是敢於干,善於干的實業家。鼓勵辦工廠,開作坊,辦工業展覽,搞金融,辦植物園,試驗田等等,所有這些改革,稍有不慎,都有可能掉腦袋,沒有一定的膽識可能就一事無成。

  新京報:后人來評價自己的祖先,因為尊者諱容易導致評價不夠客觀,隻願意說他們好的地方。

  王碧蓉:這種心理是有的,可以理解。袁家第三代人出生時,爺爺袁世凱已經過世了,所以他們沒有直接接觸過,但是與奶奶五夫人生活過,也經常從父親以敬重的口氣和神色追念中知道自己的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至於功過是非,連這麼多史學家都搞不清楚,他們自己也是很亂的。他們只是從家庭的角度說一些細節,他們相信爺爺是一個正直、公平、威嚴的人。

  我在第一章寫袁世凱作為父親、作為丈夫,就是把他放在一個家庭成員的位置來看,而不是從政治的角度看,所以一下子得到他們的理解。寫完這本書,袁家芯看了覺得這是最接近她爺爺的書,想象中爺爺就是這樣的人。我寫這些事不是為了翻案,其實就是把他還原為一個普通家庭成員。

  第四代回歸平民

  新京報:袁世凱對他的幾代人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王碧蓉:其實這本書的重點不是袁世凱,而是袁世凱去世后給他家人帶來的影響,第二代、三代、四代經歷了怎樣的遭遇、情感、婚姻等等。

  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對第二代,比如袁克桓。袁克桓還學了陸軍,本來想成為接班人,但后來聽從母命放棄了從政去經商了。我覺得袁世凱早年對貿易、對經濟的了解,對兒子影響是很大的,他覺得沒有錢什麼都辦不成。

  新京報:第三代呢?

  王碧蓉:他們出生基本都是三、四十年代。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反”“五反”,“文革”,隻有大女兒一解放就去了美國,沒有經歷過國內的動亂。

  新京報:會不會覺得他們其實還是有一點貴族氣息?

  王碧蓉:有的。你一跟他們接近,就覺得那種貴族氣息還是有的,雖然他們在平時工作生活中很低調。他們能夠放得開,粗獷的時候很粗獷,但嚴格起來也很嚴格。

  第三代有意思的是大兒子袁家宸,1950年從美國留學回來,那時家裡有好多的佣人伺候他。抗美援朝后,他隻好到一所中學教書,而且是臨時老師,待了一輩子。從貴族突然成為平民后,他的思想轉變特別深刻。他應該是新舊社會交替過程中的代表。

  新京報:第四代有家風傳承嗎?

  王碧蓉:我覺得孝道和自強一直是遵循下來的,但可能回歸為普通平民的感覺。第四代跟第三代有很大不同,第四代更平民化,更自由一些。因為他們都經歷過文革,上山下鄉,從小受的教育不像第三代那樣嚴格,所以你就會發現,他們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或者是一個普通的職員,跟第三代完全不一樣了。

  ■ 作者簡介

  王碧蓉,浙江慈溪人。上世紀80年代初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曾任中科院管理學院哲學講師,《群言》雜志社編輯、記者。上世紀90年代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先后就讀於蒙那西大學藝術系和澳大利亞心理咨詢師專家學院,現任職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外文網站主編。多年來一直關注民國史和家庭史,對袁氏后人做了大量調研和採訪工作。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